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江畔独步寻
庭前勺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唐·刘禹锡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牡丹/唐·皮日休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牡丹诗/唐·李正封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徐凝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白居易“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将赠董双成”。---- (唐.徐夤)“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唐.徐凝)“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徐夤)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唐朝殷文圭富贵风流
伊秉绶书法由于金石学的兴盛,清代书法在篆书、隶书上的表现特别抢眼,尤其是几位创出全新面貌的书法家,引领了那个时代书法的风尚。伊秉绶就是以隶书个性鲜明而著称的一位。伊秉绶书法擅长诸体,但以隶书为最。他的隶书笔画平直,行笔过程中绝少提按,但线条厚实,书风雄伟。表面上看,伊秉绶的书法是“愚笨”的,但所表现出来的古意、刚猛、厚重,充盈着庙堂气,被赞为“清代第一”。伊秉绶隶书的艺术特征,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5岁以前,是伊秉绶书法的继承期。此期以帖学为主,师法刘墉、颜真卿等,受桂馥影响较大。此阶段基本奠定伊氏隶书风格,入古开新具有鲜明个性,笔画平直、分布严整均匀,四边充实端庄大方,宽博俊伟秀韵天成,具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雁尾波挑明显削减,其隶书特征已基本形成。第二阶段,45岁—55岁,是伊秉绶书
1、艺术的个人特点是很重要的,但并非所有的个人特点都有意义,只有让人回味无穷并有内涵的特点,才会成为风格。2、有时候看八大山人的作品,就会在想,他如何找到这么独特而有强烈个性的。清冷高逸,让人过目难忘而又回味无穷。当代有特点的书法创作很多,但是让人烦躁而不能回味的太多了。3、当代的书法创作,我认为成就最高的地方可能是在大字作品上。古人的大字作品相对很少,有时候我们翻看那些名作,当真正看到原作的时候才知道是如此之小。4、不要老用一种方法去创作,这个很重要。5、书法艺术并不全是技法,技法只能解决一部分的问题,有的时候是修炼自己的内心,比如你的线条比较刻露,其实有时候并不是技巧的问题,而是需要自己把心沉静下来。6、书法的格调很重要,没有比格调更重要的东西。7、有的人问我,你的作品有时候很传统,有时
要做到集字创作,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不然很难创作出让人满意的作品。第一,随形就势随形,用现代汉语的解释,可以很浅显的解释为根据这个字的形态去决定的单字布白和形势的分布。但从书学的角度,这句话未免太笼统,我们在《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里看到“当字小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让它显得更大一些,当字大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把它写得更加紧凑,让他显得更小一些。”这是不是说笔画简单的字就写粗一点、写大一点,笔画复杂的字就写小一点、写细一点?这样解释也没错,因为唐楷就是这么做的。尤其是在柳公权的字里面,这点显得特别的明显。柳公权在结字方面的精巧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真正地做到了把任何字写得都非常规整,或者说叫一刀齐,这已经是非凡的功力。实际上把简单的字写的让他变大,复杂的字写得让它变小,这并不是一件简
概念要分清,目标要明确。“入展”和“学好书法”是两个概念。展览就是考试,考试就要打分,对考试而言,高分是硬道理。参加学历教育的考试而大谈只为了学知识不在乎学历,不是虚伪就是糊涂。为了选上展览,作为学习的一个阶段,不妨追求短期效益,可以允许“高分低能”。书法水平的提高是系统工程,指望三两年提高到什么程度,是不可能的,但同样的时间,完全可以写出比较精彩的作品。参展作品的创作是“为人”的,书法水平的提高是“为己”的。脚踏实地的进取,并不妨碍志向的高远。提书法老是说二王二王,二王笔法最丰富,境界最高等等。窃以为二王固是大家,其作品迄今为止是书法艺术最完美的文本,标识着书法审美的高度。但二王的东西绝对不是书法的全部。不写二王,只写二王以后的书家,一样成气候,而一心学二王,也可以学得平庸,古往今来,大有
导读:《石门颂》摩崖是汉隶之上品,用笔圆浑劲挺,体势纵逸多变,有“隶中草书”之誉。杨守敬评曰:“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康有为云:“《杨孟文碑》(即石门颂)劲挺有姿,与《开通褒斜道》疏密不齐,皆具深趣。”为便于逐步深入学习《石门颂》,本篇将临习分为实临和意临两个阶段讲解。实临所谓实临,即对着帖实实在在地临习,力求写像原帖,第一步必须如此作。下笔之前最好认真读读帖,找找点划、结字的规律,做到心中有数,以减少盲目性,提高临写的效率。下边就《石门颂》的点划、结构及临习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分别予以剖析。一、点划的特征及书写要领《石门颂》虽为东汉刻石,但其用笔基本为篆法,除个别撇捺外,大多以中锋行笔,逆入平出,无明显提按,也无一般隶书之“蚕头燕尾”,因此,其点划乍看起来并
大家提倡学书法应从楷书入门,认为楷书学好了再学行草才是正道。可是人们却忽视了篆、隶书的重要性。学书法讲求追根溯源,而篆、隶书特别是史籀大篆就是书法根本,它对书法的意义接下来为您细细道来!晋晋人书法,特别是王羲之,被后世书家奉为宗祖。从唐开始历代书家都将王羲之书法视为最终目标,希望能入得晋人之门庭,这也被视为评价书家书法水平高低的依据之一,“书不入晋,固非上流”。为什么晋人书法有这么高的地位呢?我们来看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对书法的要求,他首次提出反对字如算子,另外还得融入篆、八分、古隶书笔意笔势在里头。其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近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科斗;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
王玉秋,女,字秋韵,1966年出生于山东招远,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现任山东青岛冠信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公余之暇以书法、绘画、摄影自娱,现为山东招远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齐鲁清雅书画社社员、济南市民俗旅游文化产业协会会员、招远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偶然间的触摸相机,便开启了学习摄影的艺术之路。作品涉及山水、人物、民俗、纪实和商业宣传等题材,注重从影像、镜像中去感悟自然、品味人生、记录生活、阅读社会。作品多次入选招远市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摄影大赛。从青年时代就酷爱书法,以自学为主,多年来临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颜勤礼碑》、王羲之《兰亭序》和《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等诸多优秀碑帖,在多位老前辈和书友的指导下,书法技艺有了一定基础。观看老师李立新先生(右)作画示范绘画上拜山东著
关于腕力的问题,这是我们学书法的人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有的老师说,为什么齐白石的画 功夫那么好,主要是腕力好——当然没有说错!但是他说的腕力是指齐白石做了很多年木匠,力气大,所以腕力好,如果力气大,就说他的腕力好,那么中国的举重运动员个个都应该是书法家了!这样的说法显然问题非常大!而且是错的!是误人子弟的!其实,当年的启功先生把这个问题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他说,有个传说,说古代的王羲之为什么字写得好,就是捏笔非常稳当,他的母亲从后面都没有办法把他的笔拿走,这里还是把腕力说成了手腕的力量!其实,我们讲的腕力显然不是这么回事情,是指腕的灵活,由于腕的灵活,写的字轨迹正确,看起来线条流畅,也就非常有力,我们说的腕表现的力量是这么回事情!启功先生是这样说的,而启功先生既然是齐白石的学生,他们对技法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