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厚甜:从《蜀素帖》学习读帖的方法

46 人参与  2024年04月06日 10:26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评论

提问方式

从本期开始,针对魏碑学习从笔法结构章法以及风格取法等方面的学术问题,洪老师专题回答书友,敬请文后留言提问

从《蜀素帖》学习读帖的方法

文:洪厚甜

在《蜀素帖》和《苕溪诗》前面还有一个我们下一步也可以观照学习的东西,叫《方圆庵记》,比较原始的记录了米芾学习《集王圣教序》的状态。我们前面学的是米芾的行草,这次从个性化的发挥往规矩的方面来走,所以我们这次学习《蜀素帖》。

如果你是认认真真的写过米芾的行草,那么你来写《蜀素帖》,相对来说要容易进入一些。第一是字的形态变化,个性化程度不高,点画相对来说比较规矩,字形的造型也比较讲究,有经典意义,随性、随机的程度稍微要低一些,规定化的程度要高一些。

那么我们在写的时候,叠上格子一行两行进行研究学习的时候,这种字笔法、技法的共同点更多了,程式化的东西就多了,这个是利于我们学习的。为什么我们要先选择行草呢?感受米芾情绪支配下的一种书写状态,为啥我们要回到《蜀素帖》的这样的帖,就是我们要从随机性走向规定性。规定性越强,我们的技术内容就越具有规律,越具有规律的东西,我们在掌握的过程中就要便捷些。随机性越强的东西,我们掌握它的难度会更大一些。

好在我们前半段对它是感受性学习,你就是没有掌握也无所谓,只要你认认真真写过这么长时间,然后你来进入这块。

学习《蜀素帖》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第一,《蜀素帖》的用笔非常清晰,我们要对技术的学习放在头等,如果我们在《蜀素帖》里学个性化,我们就是缘木求鱼,在这儿个性化是最大程度的收敛了,我们要学习它技术的规定性、程式化的这样一个东西。

它首尾的风格这么一致,字的大小尽管在后面有,但是它都尽量弱化,让这个字的大小不影响整体的平和、平整的前提。在米芾行草中像《蜀素帖》这样的帖就算是很平整,字的造型有很多是遵循了汉字本身的结构,反过来说,在米芾的行草中很多字形是跨越了字的基本结构美的,就是说米芾是那个时代的“丑书”,就跟王铎是明代末年的“丑书”一样。所以他跨越了大众审美,而实现的个人风格的创造。

《蜀素帖》是遵循了大众审美这个前提来做的,这里面并不是说他没有个性化的笔触跟个性化的一些元素存在,但是这个不占主流,这个是最大限度的弱化了。

技术是我们学习的,那么技术的点是什么呢?第一,点画的生成技术内容,换句话说就是起行收,起笔、行笔、收笔的状态,这个是第一核心要学的,就是对一个字的观照、对一个点画的观照、对一个点画的局部的观照、实践都是根据这个来的。第二,点画与点画相同相近的技术的变化和拓展,同样是横,横的状态的不同,同样是竖,竖的状态的不同,同样是折,折的状态的不同,同样是转,转的状态的不同。

他有好多这种变量、变化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去感受的,完全不用的跟有变化,变化程度又不大的。还有完全没有变化的,没有惯性就没有个性,个性是往往是惯性的另外一种存在形态,所以说只要有风格,就有惯性,只要有惯性,就有相同和不同。

那么这个是我们要观照的,第一个是一个点画的生成内容,第二个是相同类型的不同形态的技术内容的变化、增减。大家翻到第七页,第二行的第一个字,“青松”的“青”,它上面的三横大家看看,变化大不大?相当的大。第一横是两头尖的,中间粗两头细就证明是露锋入笔,又出锋了,往右上倾斜,但是正因为它的上头是平的,下面是一个肚子,所以说这个点画给人的感觉是下坠的,往下掉的,从起笔处到收笔处基本在一条线上,尽管这根线有点斜,就证明这一个点画因为笔肚子,点画的肚子比较粗,两头细,所以这个点画是下坠感的,那么我们写的时候就一定要把这个下坠感写出来。

第二,起笔处是个大脑壳,而且这个脑壳比第三横还大,也呼应了第一横的方向,往右上角斜,但是这一次是左边粗右边细,大家注意,左边的粗除了顿笔处的粗之外,它一直粗到了这一个竖的那个位置,就是它二分之一都是一样的粗细,然后过了二分之一处开始提笔、加速,也就是说前半段明显的比后半段慢,后半段明显的比前半段快,干净利落,提笔的速度比第一横的收笔还快,为什么呢?它由粗变细这个过程相对更加突然,这一笔就明显的往左下坠的感觉。

第一横是往下,第二横是往左下迅速的坠,如果没有第三横,这上面两横完全就是垮向左边的感觉。我们再来看第三横,第三横是直接露锋下笔往左推,形成的藏锋,然后写到三分之一处都是一样的粗细,所以说纵向的运动越多,书写的格调越低,审美品位越差。古人在很多线的过程中是不讲究提按的,你看旁边“岁寒”的“岁”字的那个斜画,勾省掉了,从上到下几乎是一根粗细的线条,除了方向变化外没有停,这个点画就成了“岁”字后面最有力量的一个点画。

就是说力量感的表达是纵向的粗细提按越多,力量感越差,所以大家注意,它是到了中间才提笔的,到了后半段又开始压,形成了一个扁担形状,就是因为后半段的压,就形成了一个杠杆原理,尽管这个杠杆的重心还在左边,但是已经有了势的延伸而弱化了上面两个的往左下的运动势态。

它一拉长,平衡就增加了,到下面的“月”都还要呼应上面的形,你要注意最后它这个竖钩是所有字最粗的一个地方,如果没有这个钩,这个字就是往左边倒的,有了这个钩就等于给它挂个秤砣。视觉上的平衡是因为重重的一个钩,让这个字有了平衡感,我们把书往旁边一放,这个字在我们脑子里面清不清晰?

第一横、第二横、第三横,然后下面这个钩,你把这几个特点一掌握,一分析,脑子里面很清晰,忘都忘不掉。什么叫形象?对帖的最佳的记忆就用语言进行一个描述,只要你把它描述清楚了,脑子里面就清晰的很。怕就怕没有对它进行细节的、关系的观照比对,所以这个就是读帖。

你就像我这样,哪怕你不认识这个“青”字,你只记得到这个字的形,也算是牢牢地印在你的脑子里。所以说,一定要找特点,“松”字几乎没有哪个把公字下面写成三角形的,而且那一横还是往底下垂的,你就因为这个特点把整个“松”字就记住了。

“本”字比这两个字都大都粗,跟“华”字有呼应,一简一繁,但是两个都重,其他字的重量几乎差不对,对了,你在写这行字的时候基调就出来了。我们在读帖,观照帖、观照技法的时候就是要在这里面去动脑筋,米芾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两头重,中间像这种弹性的点画在后面出现的几率比较高。这个已经成为米芾的习惯,但是这个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既有不同的变化,还有相同的度的调整。

我今天跟大家说的就是进入一个帖的时候的思维方式形态,这样的读帖会在我们的脑子里面建立起对技术最深刻的记忆,你就不会看不到技术。这个方法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米芾之外的所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观照。那么字与字之间关系的观照,也可以是按照这种比对,动静关系、聚散关系、轻重关系都可以,斜正的这种势态的关系观照、比对都可以成为我们一个层面的。我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通过今天的授课,建立起一种对古典法帖解读的思维形态和模式,成为我们今后学习的重要支撑。

(end)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shuhua/8766.html

本文标签:书法迷  书法学习  洪厚甜书法  米芾书法  蜀素帖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酒店vi设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南昌首大医院看男科|JJ租号金币回收|帮美记|传奇|中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