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每一种书体每一个点画,点画的表达所需要的技术状态,各种性能的毛笔在你的手中得心应手,硬的软用,软的硬用,能起能收,能快能慢,能提能按,能左能右,所有的东西都听你的。用的什么样的纸张,什么样纸张的性能,什么样的笔,什么样的笔的性能,长的短的中的。什么样的墨,什么样的墨怎么调,怎么样磨?哪一方是松烟、油烟,哪一方墨哪个地方的、哪个年代的,你都能够了如指掌。只要你技术的,就全在我的脑子里边。磨墨快好还是慢好,圈大好还是圈小好,水多好还是水少好,用什么水最好,你都要了然于胸。纸正面用还是反面用,什么时候用正面,什么时候用反面,手工纸机制纸什么时候用,用到什么位置恰如其分。所有的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随意拿来,你都把它做得非常标准。 我20年前在四川大学读书法篆刻高研班的时
教育学就是人才培养学,你不懂得怎么去教,你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它是研究人才成长规律的学问。我们这里边看过书法教育学的,举个手,你看超不过五个人,再系统的学过教育学的有几个?你看搞教育的学过教育学,搞书法的,还要学书法教育学。我们再说你们看过《围棋美学》的有几个?看过《雕塑美学》的有几个?看过《音乐美学》的有几个?你看我们的知识往往是封闭的,有别类的。他们走到我办公室来一看,我在看《围棋美学》,我们在读金文的那些文彩,就是文辞的语法逻辑关系,你说我在面对金文的时候会跟你的感觉是一样吗?当你越了解的东西,它就成了你的亲人。为什么我们那么了解王羲之,我是中国首届兰亭七子,这个符号就让我的艺术跟王羲之的整个有个血脉关联。这个血脉关联究竟能不能够影响我,究竟能不能够改变我,我不知道。我07年
艺术的创造它就是一个我情绪的需要和我内心审美的追求。不是我家里有钱,我今天就把百货公司全部买回家里,这个超市我全部搬回去。那么这个时候的取舍就是你的境界,很多人以为我一点如桃,一撇如刀,一个捺画一笔不苟,有什么用呢?你连一天眨了多少次眼睛你都知道,你觉得你还能够活几天,累都累死了,你更不知道你眨眼睛用了多大的劲。拥有是能力取舍是境界,你记住我这句话。没有能力,你就没有取舍的前提,你没有资格取舍,你兜里没有钱,走到超市里面你喜欢的拿不走。有资源是前提,调动和运用资源,怎么来合理地使用资源就是你的境界。我们很多人一写楷书全部就要用上去,你就完蛋了。你记住我的另一句话:技术用六分就基本到位了,用到七八分就饱和了,用到九分十分你就是匠人,你就死了。 这个房子有多大,你就安了多大的一个家
只要有艺术品就肯定会催生和这件艺术品诞生的艺术家,那么只要有艺术家,这个艺术家的社会时代有没有啊?时代肯定有啊,你不是明代的,你就是清代的,你是唐代的就不是宋代的,你肯定在一个时代里面存在。你是唐末的就不是唐初的,他就是这样,你是有限存在,不是无限存在。就是社会里面包括什么?文化背景、地理位置。你是新疆的,他是福建的,会一样吗?他是成都的,他是云南的,会一样吗?哪怕是同时代,他会一样吗?不一样。我们都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一样吗?他还是不一样的。你的语言、你的文化、风俗,你的所有决定了你的一切,他不一样嘛。所以说艺术品,艺术品的艺术家,艺术家他受到时代制约,他的教养、他所有的文化背景,这个人他留过洋的,在西方有生活经历的,他画过油画的,他跟从来不画油画的这些个体一样吗?他被激动的点都不一
你不信学院研究的这些当代对书法艺术学术成果的经典的科学解读,你去信那些网络上的信口雌黄,你信吗?他们鉴赏王羲之《兰亭序》是怎么鉴赏的,王羲之多么伟大,28个“之”字每一个都不一样,你一听很有点道理。我就说你明天写一个29个不一样,你就超过他了吗?有那样鉴赏的吗?为什么我去年全国政协的提案我提建立书法鉴赏评价体系标准呢?我们中国现在有中国美术史全集,美术全集,书法全集,我们没有跟这两个体系相并行的鉴赏体系。甲骨文,甲骨文何以有它的价值,100个专家有100个专家他的解读,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你说这个是好事还是坏事?表象上看来是好事,百花齐放,每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张扬。如果我是一个学习者,我是一个初学者,我怎么去选择?我听谁的说? 所以作为官方,为什么从汉代开始许慎
所以聚焦的点很重要,清代的隶书伟大之处,在于跨越了唐代而直接汉代,但是你说他是不是就忽略了唐代人的智慧呢?没有,清代的第一隶书大家是谁呀?伊秉绶,伊秉绶可以说是清代隶书的第一座高峰,非常之伟大,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貌,而且充满了相当浓郁的现代气息,和现代的、清代的人文特征,他虽然没有汉代那么质朴那么高古,但是他有了清代人的文人气息,这个人文气息哪里来的呢?我们说伊秉绶是一个大智慧,他是把颜真卿楷书的精神以隶书的笔墨和结构来实现的,就是你能够在伊秉绶的隶书里面处处看得见颜真卿的影子,他的精神的那种所追求的东西。所以说清代人很伟大,吴昌硕的隶书尽管作品不是很多,但是吴昌硕隶书的格局和气魄直接碾压历史上的这些。 你看隶书这个庞大的体系,一个技术体系。所以我们当今中国的书法人,是不是应该
提问方式各位读者朋友可在文章底部留言,我们将选取优质问题由洪厚甜老师亲自解答,解答内容将在下期推送。上期问题解答Q尊敬的洪老师,您好,学习草书应该是怎样的学习顺序,对于明清那些个人风格强烈的草书,应该在什么阶段入手,比如赵之谦的行草。洪厚甜:草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学习,我们理解是两个系统,一个是以篆隶为主的,对线质的生成技术的系统;一个是对转换关系的,线与线的衔接关系、转换关系的这样一个系统,就是行草书的技术系统。行草书的技术系统的核心是草书的技术系统,那么草书学习这个板块肯定是以魏晋为主,二王这个体系为核心来展开,那么它的技术的核心范本肯定是王羲之的《十七帖》、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书谱》和怀素的《小草千字文》,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草书技术技巧的学习。当然,第二步就是草书的升华和展开,
提问方式各位读者朋友可在文章底部留言,我们将选取优质问题由洪厚甜老师亲自解答,解答内容将在下期推送。上期问题解答Q洪老师您好,对临刻本,如何确定每一笔画的起收笔和笔势?洪厚甜:我们在对临刻本也好,对临其他碑版也好,还是所有其他民间这些碑、砖文,其实我们的一个前提就是熟悉它。不管它是刻什么,刻在哪里,还是风化过没有风化过的,它给我们直接的东西就是它的线质和它的结构。其实我们不是非得要通过这些一般的碑刻,风化很重的去学这种线的起笔、收笔,我们通过对墨迹本,尤其是现在印刷术这么清晰,通过墨迹本的观察学习去看古人的这种笔势和笔势的转换技术技巧。当然,有很多好的刻本、刻帖也能够传达出一些比较具体的技术内容,但是这些具体的技术内容,《书谱》、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这些,包括杨凝式的那些墨迹本,这种墨迹的东
提问方式各位读者朋友可在文章底部留言,我们将选取优质问题由洪厚甜老师亲自解答,解答内容将在下期推送。如果我们把楷书当成一个通俗的,作为一个书写基础的认识,你永远走不到楷书的高层次、高境界。楷书是两个板块,魏碑和唐楷,我们说研究楷书实际上就是研究这两个板块,那么,仅仅停留在这两个板块,能不能够研究好楷书呢?不能。这也是唐以后中国书法发展的这个过程中,楷书从来就没有站起来的缘由。九十年代中期,有两所高校约我写中等书法教程,写楷书这一板块,那个时候我对中国书法史又进行了一个贯通式的学习和考察。我一下就惊呆了,从唐代以后要想找两个站得住脚的楷书大师,我看了一下,唐以后真正以楷书的成就走进中国书法史的只有一个赵孟頫。大家都知道,北魏以后楷书就基本上成了人们交流使用的主要书体,学习汉字书写的必经之路。每
、提问方式各位读者朋友可在文章底部留言,我们将选取优质问题由洪厚甜老师亲自解答,解答内容将在下期推送。上期问题解答Q请问洪老师,如何理解“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是否更适宜于临帖,而非碑刻?洪厚甜:”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是孙过庭《书谱》里面的两句话,应该说是在指导学习古人、观察古人书迹时候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说没有察之的精,很难做到拟之的似,当然,察,体察,是由表及里、由粗及细、由具象到抽象的一个过程。那么这里面,帖学,也就是我们对照墨迹的时候,面对精细刻帖的时候,无疑是很实用的,但是呢,它在一些磨损风化比较厉害的碑刻学习的时候,还是同样适用的。我们从表象上的似可以通过揣度、揣摩,反复的推敲,去体察古人在调动笔墨,调动这些资源对字的空间造型这种把控的过程中很多精微、精细的东西,都是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