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提问方式
各位读者朋友可在文章底部留言,我们将选取优质问题由洪厚甜老师亲自解答,解答内容将在下期推送。
上期问题解答
Q
洪老师您好,对临刻本,如何确定每一笔画的起收笔和笔势?
洪厚甜:我们在对临刻本也好,对临其他碑版也好,还是所有其他民间这些碑、砖文,其实我们的一个前提就是熟悉它。不管它是刻什么,刻在哪里,还是风化过没有风化过的,它给我们直接的东西就是它的线质和它的结构。其实我们不是非得要通过这些一般的碑刻,风化很重的去学这种线的起笔、收笔,我们通过对墨迹本,尤其是现在印刷术这么清晰,通过墨迹本的观察学习去看古人的这种笔势和笔势的转换技术技巧。当然,有很多好的刻本、刻帖也能够传达出一些比较具体的技术内容,但是这些具体的技术内容,《书谱》、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这些,包括杨凝式的那些墨迹本,这种墨迹的东西能够传递的更真切,从那里面去找感觉。汉碑的东西我们在汉简里面去找一些映带转换这些技术的支撑,就是对刻本的学习更多是线质和空间,还有整体氛围的把握、把控。线质我们还是那个原则由篆书来获得,或者是很流畅的小篆,或者是摩擦强的大篆,大篆和小篆之间的这种摩擦程度的不同形成的线质的不同。还有就是力量感,碑刻给我们呈现的这种不确定性,我们可以展开想象,调动我们在通过墨迹、通过其他学到的一些技术技巧来进行表现和训练。尤其是碑刻这种在精神上给我们带来很多很多的气象上大气的东西,还有一些古拙、古朴、不可名状的感觉,就是我们通过不同的感觉、不同的状态、不同的文化程度和不同人生阅历的人,看到不同的感觉感受,就是我们必须理解和表现的东西。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起、一个收,也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局部、细节。
很多人就说《爨宝子》不成熟,刻的也不好,写的也不好,我说幼稚。没有真正的学术深度的探寻,你不要乱下结论。《爨龙颜》、《爨宝子》这两块东西在这儿,诞生在这儿能够传下来,绝不是一个偶然。所以说云南人民、曲靖人民就完全因为有这两块中华民族文化皇冠上的明珠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就是你们的国家宝贝、镇国之宝。
中国文化如果在这个时段,魏晋时期如果没有这两块碑,会暗淡许多。所以我们当代不是对二爨研究的多,是远远不够,对它的重视、对它的定位、对它的所有的挖掘都不够。这个是第一个我想表达的东西。就是说你们来这看的不是一个碑,看的是一个时段光辉灿烂的优秀的经典。看的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
你要有崇敬之心,明天到爨碑面前千万不要大吼大叫,大家要有崇敬之心,悄悄的看,要研究,反反复复的看。你看够了让别人看一会儿,明天我们要保证有两个小时大家在那的那种学习和观摩。大家有什么疑问我们再探讨,这个是我说的明天要注意。
那么看《爨宝子》究竟怎么看呢?第一,你看一下所有的线形的浑穆厚重,都是篆籀之气。不懂篆隶书,你不要跟我谈二爨,而且《爨宝子碑》尤其是独特。在结构上,《爨龙颜》不是不好,宽博、大气、厚重,但是《爨龙颜碑》的这种结构,在山西有一个叫《霍阳碑》里面,它也是同一时期的一个碑里面,找得到相近,也就是说它们有很多相近的东西。
也就是说《爨龙颜》里面还有很多很多中原的结构意识,那种宽博之象,内在空间比较大,那种很拙的那种左右关系,它都能够找得到。但是,我们在《霍阳碑》里边,找得到很多很多它的痕迹,不管它们谁在前谁在后,一个在山西,一个在云南,在那么一个时期,它肯定不是偶然因素。也就是说这里面书写者也有那边很多相近、相同的认识,或者是学术渊源。但是,《爨宝子》绝对是你在所有的系统里面找不到第二个对应的。
中国书法史没有一个的结构意识、空间关系和字与字之间动态关系的处理上,有《爨宝子》的这种语言表述形式。我也非常留心,这么奇特的东西,为什么没有一个跟他相近的?真没学过。迄今为止我以我对中国书法史的了解,和我所有拥有的史料的了解,没有找到第二个。它这个是偶然的吗?
字的关系、字的动态关系和字的那种上下关系,左右关系的那种成熟度超越了很多很多,它的难度是远远在唐代楷书之上。欧阳询就是结构大师了,但是我觉得不如它高古,不如它奇诡,还不如它个性。所以我那次在跟你们领导交流的时候,我说一个结构不是一个人坐在家里想出来的,它是怎么来的?
古人是观天象,文字是对应于天的,它是观天象而知其,你看它所有的章法,这些都是高端,也就是说是它独特的对大自然的观照的视角和思维形态决定它的。它绝对不是今天一觉睡起来,我就想到了《爨宝子》这样写。当今中国书法界的楷书还没有上升到能够学术的解读《爨宝子》和《爨龙颜》这个层面,还停留在对唐楷和北魏墓志的关注这个层面,还没有上升到对这样一个有高度、有独特的视角的,全新的一个思维系统的关注和研习,没有到那个层面的人是不足以去解读它的。
《爨宝子》这个楷书系统是跟唐楷完全不一样的,它的结构系统跟所有北魏的这些也是不一样的,你们明天去看看它的动与静,就说它在处理一个动态的时候,跟一个静态的关系的时候,之间的那种微妙和精度准确。它对字的收和放、字的整个造型系统太绝了,太奇了。大、小的这种关系,你们说,洪老师你怎么敢把那个字写的那么大,你怎么敢把字写出格子呢?《爨宝子》就是我的参照体系。
如果你们真正把洪老师这句话读懂了,你们就知道楷书还有多么光辉灿烂的前景。关键你要知道撬动你的点在哪里,它是以什么理由来撬动的?所以你们大家如果明天去看的时候,大家平心静气的,以崇敬之心认认真真去看一下。
由点画到结构,由结构到章法,那么规整又那么烂漫,这超越了多少东西?那么高古又那么睿智,它真正是处处充满了人智慧的闪光,它不是那么简单的。
说实在的,很多唐代楷书我学了这么久,我一下能够进去,我八十年代能够在全国楷书获奖,我用的是很多很多原始的用了《爨龙颜碑》的很多结构形式,一下去就让别人觉得很新。实际上我那个时候根本读不懂《爨龙颜》,现在回头一看很幼稚,但就是那么幼稚,拿出去就很管用。我相信我们在通过这两个系统的真正的追问的话,还会有很大的成长的空间,中国的楷书艺术还有很光辉的前景。
(end)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shuhua/9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