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
提问方式
各位读者朋友可在文章底部留言,我们将选取优质问题由洪厚甜老师亲自解答,解答内容将在下期推送。
上期问题解答
Q
请问洪老师,如何理解“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是否更适宜于临帖,而非碑刻?
洪厚甜:”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是孙过庭《书谱》里面的两句话,应该说是在指导学习古人、观察古人书迹时候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说没有察之的精,很难做到拟之的似,当然,察,体察,是由表及里、由粗及细、由具象到抽象的一个过程。那么这里面,帖学,也就是我们对照墨迹的时候,面对精细刻帖的时候,无疑是很实用的,但是呢,它在一些磨损风化比较厉害的碑刻学习的时候,还是同样适用的。我们从表象上的似可以通过揣度、揣摩,反复的推敲,去体察古人在调动笔墨,调动这些资源对字的空间造型这种把控的过程中很多精微、精细的东西,都是要通过体察来获得。得之于心方能应之于手,心手合一,心的获取、感受、感悟是我们拟之贵似的前提,就是察其精拟之似,它既可以是表象上的具体的清晰的细节的东西,也可以是笔墨后面的人的精神状态的、调动笔墨的一种潜在的人的状态的揣度。我觉得我们现代人在理解、领会古人的这些书法、书论精神的时候,应该有一定的开放视野,而不局限在一个点上,或者局限在一个浅层的理解上。我觉得还是应该站在更高、更宏观的视野往深度去追问,学无止境,不同阶段对古人书论的理解也是有所不同。随着我们专业的这种状态提升,专业深度的加深,我们对古人书论的理解也是有个递进变化的。
《小草千字文》高在哪里呢?第一,精神层面高,它是用草书的笔法写出了楷书的静穆和淡雅,我们都没有看过怀素的楷书,但是,当你看了怀素的《小草千字文》以后,你就知道怀素有多牛,怀素的淡定和对人的最高精神层面的那种沉淀和理解,都在他这个笔墨里面。
什么叫“不激不厉,风规自远”,草书的这种从容,我在王羲之笔下都没有见过。在这个层面上的东西,你很难找到能够跟怀素的这个精神层面相并提的东西。金文里面的《虢季子白盘》跟他在一个精神层面上,纯净、高古。
他们问我,洪老师,你去看《祭侄稿》有什么感觉?我说我看《自书告身帖》这些原件,我看到的是一个文物,是以前写的东西,但是我看《祭侄稿》的时候,像今人,就是说你看那个笔墨,一下就超越了时空,你就看到了颜真卿本人的状态,我一看他就看到了昨天的感觉。
在纪念自己的哥哥和侄儿的追悼会上,满含悲愤之情,写了这么一个东西,他们有人说在上面看到了眼泪的痕迹,那个是吹牛,但是,你真的是看到他的悲愤溢于纸面。现在有很多理论家说第一行书应该是《祭侄稿》,这个不能相信,王羲之的原创意义是后来所有人都不能超越的,所以才称为圣人,但是呢,颜真卿对王羲之的书法肯定有超越和开拓。
而且颜真卿学的还不仅仅是大王,颜真卿的笔法是属于小王系统的,是跟张旭、怀素是一个系统,是绵延的篆籀笔法。篆籀笔法的行草化运用是王献之笔法的核心,也是王献之这一个系统的,比如颜真卿、杨凝式、黄山谷、怀素、张旭。
我们都知道,颜真卿对话去请教张旭的时候,张旭给他说了笔法十二意,也就是说颜真卿的老师是褚遂良,但是他又到张旭那儿去问笔法,笔法十二意可信度很高,因为一般人是达不到那个境界的。所以在这个系统里面成就了一批这样的大师,你说孙过庭高不高?
孙过庭的理论和创作双高,但是孙过庭为什么没有颜真卿这样的地位呢?这也就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通篆隶,书法的境界只能在二流。你在颜真卿笔下,不管是楷书、行书、草书,处处是古意,引篆籀入书是历代对颜真卿书法体系的一个定论。
我们就是从书法界最重要的价值来展开的,《张猛龙》这个点画一定要把它写方啊、写方有三个步骤啊、哪里要重哪里要轻啊、《张猛龙》这个捺要怎么把它写出来啊,完了,我们今天这个课就没法讲了,从大街上随便叫一个人来都能给你讲三个月。我今天是给大家以一个什么样子的思维来做这个判断的点,你说孙过庭的认识不高吗?你说从古至今,还有哪一批关于书法的理论、论述超过了孙过庭《书谱》?
总之我没看到过,那么多的书法大师,那么多的书法理论家,都没有。而且孙过庭他牛是牛在真正说到了中国艺术的本质上,还不仅仅是书法的本质。他直接说到了中国所有艺术的本质,两句话揭示了中国艺术的最核心本质: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就这两句话,其他都不要,他就是大师了,他揭示了中国艺术最核心的本质。
情动形言,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外表所传递的信息都是因为人的情感,发乎于情,人的情感外化成了语言和字体,和我们所有的艺术的创作。取会风骚之意,就是说你所有的表达要以诗性的表达,什么是风骚啊?就是诗性,要诗性的表达,你干瘪瘪的说什么啊?你看为什么屈原的那些文章那么美,它是诗意,那么简单的几句话把世界越说越大,虚化的东西比实化高。阳舒阴惨,就是说你所有的表达都离不开大自然阴阳变化的核心规律,本乎天地之心,这才是天地的根本之所在,是大自然和宇宙的运行规律。
你说中国的笔墨是什么?是笔墨吗?是点画吗?我们有几个真正做艺术的人是以这样的情怀来理解艺术、来把控自己的艺术,来引领自己的艺术创作的呢?中国书法的核心精神是秦汉精神,秦汉是中华民族奠定格局的时期,中华民族的整个民族文化形态的格局就是秦汉格局,秦汉奠定了中华民族思维审美的整个民族的形态,我们都是汉人,讲的都是汉语,书写的都是汉字。
我跟我的学生说,从笔法的学习、精神的建立到宋,由宋而往上至秦汉,宋以后只看不写,这是我给学生非常明确的要去,我教室里面只挂北魏以前的东西,连唐的东西都不挂。艺术价值判断是往高端走,什么是高端?就是审美的原始形态,记住我这个表述,人类睁开眼睛以文化的视角看世界越接近,你的东西越淳朴,它就越具有审美的高度。所以我们在更高的层面上来思考我们的文化行为价值的时候,你必须站在审美的角度、审美判断的角度来思考。
我们从书法史的角度给大家做了一个对书法文化的一个价值判断的一个梳理,我想通过这种讲解加深我们对书法史上很多有核心价值的点的重新认知,也为我们在楷书学习的深层次价值判断上构建一个全新的认识框架。如何在当今的学术和文化背景下,重新为书法做新的价值定位?我觉得是我们每一个真正想在书法上有所积累、有所创造、有所突破、有所开拓的书法人,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
书法文化,虽然在历史上也有人说是小道,但是,谁也不可否认书法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大智慧。书法文化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博大精深,任何人在这个领域都不可小视,那种认为书法艺术以玩的心态和一蹴而就的,都会成为笑柄和笑话。书法不是单纯的下苦功能够做好,但是如果不下苦功、不倾尽一个书法人一生的心血和精力,断无可成,肯定没有成功的那一天,你也享受不了高层次的书法创作给你带来的更深层次的人的精神享受。
无限风光在险峰,没有到过险峰的人永远不知道超越常人的大自然之美。文化的魅力就是在于惯常的生活中推开下一扇人生之窗、境界之窗,给你又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end)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shuhua/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