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厚甜:对书法艺术中笔墨的观照和思考——中国国家画院公开课(一)

62 人参与  2024年04月01日 18:10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评论

   对书法艺术中笔墨问题的观照和思考应该说是一个不小的题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板块。书法艺术历经几千年发展走到今天这种状态,是非常特殊的。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书法不断地在写字的行为中蜕化、进步、提升,也不断地受到写字的实用书写的制约、牵制和干扰。没有书写,就不可能有书法,但是并非所有的书写都是书法。那么,要让普通的书写和艺术的书写不断有所区分,让艺术书写不断从实用书写中蜕化出来,不断地向艺术层次、学术层次攀升和改变,就需要我们从事书法艺术学习、创作、研究的同仁们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找到能够确立它艺术性和学术高度的点来进行思考、充实、改造和拓展。

   如果仅讲一个简单的临帖临摹或创作,我觉得都不足以对当下书画艺术的实践者从思想上给予帮助。因为我们中国国家画院的专家工作室大量都是绘画工作室,只有一小部分是书法工作室,但是,我站在书法立场上来与大家进行沟通和对话的时候,尤其是绘画专业的学员和同道们,你们要知道书法艺术在中国艺术中所站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你们的艺术实践中的意义,不是我们一般人想的那么简单。书法艺术在中国所有的艺术中之所以能走到一个核心的地位,能够走到成为中国文化灵魂性质这样一个地位,不是偶然的。决定书法在中国艺术中的核心地位的原理,是中国的哲学。中国的哲学就是简而繁,繁而简,二元背反,就是讲对立,就是讲对偶,就是在对立对偶过程中的互动、互为、互化。书法以其黑白、动静、以及它所有成为书法的元素,决定了它是所有的中国艺术中与中国的哲学思想最贴近的一门艺术。黑与白,黑与白所产生的动与静,所有它派生出来的这些内容、幻化出的这些东西全是二元的,全是紧贴着中国哲学思想形态的东西。如果我们对中国书法的研究和观照仅仅停留在点画的形态,仅仅停留在这个点画写成了什么形状,仅仅停留在这个字形最后写成了一个什么结果,这篇毛笔字最后写成了一个什么样子,那么它的内涵和生命力都会被大打折扣。所以说,我们在观照和思考书法时,实际上都应该站在书法是支撑中国文化核心板块的这个立场上,都应该在中国古典哲学的思维方式下来进行,由此来走进书法、践行书法、开拓书法、提升书法。正因如此,书法才会有这样的魅力,书法才会在一代又一代人手中不断幻化出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说实在的,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多人以这样热情来关注过书法,也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像现在的这种状态投身于书法艺术实践,更没有像今天这样通过公共媒体渠道每个人都随时可以让自己的观点和认知在社会上进行广泛传播。今天的这种状态,一方面是一种好现象,人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另一方面,会出现的问题就是:假如你是一个刚要学习书法、正在学习书法或者想要了解书法的人,你怎么办呢?你就像身处一个庙会,你是跟谁走,你是听谁的呢?此时,你可能会觉得无限迷茫。你刚要迈腿,就有十个人乃至一百个人在跟你说;你刚要下笔,就会用一百个人给你一百种乃至一百种以上的方法,那么你是听张三的还是听李四的呢?前面有老师刚刚讲过,你想写什么帖就写什么帖,只写你喜欢的帖,喜欢哪个帖就从哪个帖开始;马上又有个老师告诉你,一定要按照程序来,一定要从楷书入手,没有楷书的基础,所有的东西都是没用的,苏东坡就说过“楷如立,行如走”;马上又有个老师说要从篆隶书入手,还有的人说从行草入手,还有人说要从古人入手,还有的说“你不学老师,你跟我当学生干嘛呢?”。这时候,你不迷茫才怪!这就是社会资讯发达以后带来的最大弊端。回想一下古人的状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个人出去几年几月了无音讯,如果能写信回家,那对于这一方来说都是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外邦有什么事,通过路过的马帮传进来,大家都要兴奋半年。人的内心的那份宁静、安详和执着,没人可干扰。此时,我们就很怀念古时候社会的安详和资讯的闭塞给我们带来的那种内心的平静。为何古代会出现地域书风?我就跟着方圆几百里唯一的一位名家写字,我们就是跟他学,不学他学谁呢?这样,地域书风就出现了。现在哪里还有地域呢?今天在北京办的展览,当天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就传遍全国,手机一打开要看谁的就有谁的。东西南北中,哪里都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认知没有界域,资讯没有先后,同一时间我都可以观照。这个时候,迷茫的不是社会,而是求学者本身,是实践者本身。你今天上午在老师的工作室,下午又到另一个老师的工作室,在这儿待了三天,就逛了十多个工作室,最后学到了什么呢?你知道了很多,但什么都没有学到。所以,做学问的人,为何古人要说“板凳要坐十年冷”,这个时候就是要让你沉得住气。沉住气之后,那么我们观照什么呢?所以,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讲点画吗?讲横怎么写、竖怎么写、撇怎么写吗?讲书法艺术的结构和章法吗?讲哪一个老师书风是怎么形成的吗?我觉得这些对于大家来说都比较遥远,因而我今天下午就聚焦到对笔墨问题的观照和思考。

   什么是书法的笔墨?是不是一写字就有笔墨?离开笔墨能写字吗?我们讲的笔墨是“写字”这个名词概念吗?所以,当我们认真思考它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简单的“笔墨”二字并不简单。它简单到什么程度呢?只要是写字就是笔墨,没有笔墨你写什么呢?但笔墨又复杂到何种程度呢?武断一点说,笔墨就是书法艺术的全部。书法艺术的所有东西,离开笔墨就没了!章法是不是笔墨,结构是不是笔墨,点画是不是笔墨?所有我们能看到的,都是笔墨,离开笔墨就没有书法了。你说,书法的神、气、血、肉,哪一个不是在笔墨里面看到的?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人,还有什么东西呢?它就是一个没有感情、什么都没有的世界。没有人的参与,太阳不叫太阳,尽管它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掉下去,月亮也不叫月亮,大树也不叫大树,老虎也不叫老虎,猫也不叫猫。所以说,我们来思考观照笔墨,实际上就是观照书法艺术的全部。只不过你看见什么东西,你如何理解笔墨,是取决于你自身的素养、学识和学术状态的。当你把书法仅仅定位成写成某种程式的、固定模式的什么书体和状态的时候,我觉得你的笔墨的功用就是很简单的。笔和墨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因为没有墨,笔的所有过程都是无从记录的;没有笔,墨就是呆的,死的。墨,因为笔的运动而变成了一种对过程的记录,笔也因为墨的存在而将这个过程变成了一个生动的存在。没有笔,墨是死的;没有墨,笔是空的。因此,笔因墨而显,墨因笔而动。那么,笔墨实际上就成为谁的了呢?谁来驱使、使用这支毛笔,笔墨就成了谁的生命的记录、生命过程的记录,成为了某个特定时间段中的存在的记录。笔墨就是人,人就是笔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笔墨的学问就大了,哲学的观照,笔墨是哲学;绘画的使用,笔墨是绘画;用笔墨写文章,笔墨又是文学。笔墨充当一种媒介的时候,是物质的;笔墨折射和记录一位艺术家的生命的时候,它就是精神的。因此,对笔墨的研究和观照,首先要将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好。我就是写字,那么你跟我谈什么笔墨的灵魂呢?我就是写个“前门”“后门”“入口”“出口”,那么我要什么笔墨呢?我需要多高的笔墨呢?关键是今天坐在这个教室里面和坐在公共课屏幕前的同学们,你们是满足这种浅层次需要的群体吗?不是!中国国家画院的学术平台,是引领当今中国艺术发展方向、培养中国当代优秀艺术人才的天花板级的学术殿堂,我们绝不能满足那种浅层次的、浅薄的理解和认知。我们要带领大家深层次地去探寻艺术的深度、高度和广度,更要探寻它里面那种错综复杂的哲学关联,以及哲学关联指导下的学术关联、技术关联,让所有的行为成为支撑个人艺术、时代艺术的有用的支撑点。从这一点上来思考笔墨,它真的不简单。

          (未完待续)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shuhua/8701.html

本文标签:书法迷  洪厚甜书法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帮美记|中赚网|JJ租号金币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