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桂圆,花生,芝麻,核桃,皆是大自然对老百姓最好的恩赐。老百姓没有钱吃人参,但是花生就是人参果,桂圆也是人参,俗话说,“南方桂圆北方参”。古人很推崇桂圆的营养价值,早在汉朝时期,桂圆就已作为药用。(桂圆鲜品只能做水果,干品才有药效。)《名医别录》称之为“益智”,言其功能养心益智。有滋补强体,补心安神、养血壮阳,益脾开胃,润肤美容的功效。桂圆这样的好好,但是慧吃才有效。很多人直接吃桂圆肉就会上火,或者吃了一段时间桂圆也没啥补气血效果。其实桂圆壳,桂圆肉,桂圆核都是宝,只要食用方法正确,都是极其有效的。比如,桂圆壳桂圆肉桂圆核全部一起煮水喝,就不上火,而且还容易吸收。全桂圆煮水对睡眠很有帮助,自己白天喝桂圆茶,晚上天黑就很困,睡的又快又香,像母亲失眠,让她煮全桂圆水喝,也反馈喝了不失眠,睡眠好了很
睡眠是用来修复身体和灵魂的,是睡醒后,身体像做了刮痧按摩一样,通畅轻盈,心里充满能量,愉悦满足。但现在多数人的睡眠,是起床后,身体酸涩滞碍,心里茫然无措。为什么呢? 心没松下来,干什么都是紧的,累的,所以即使是睡觉也是让人紧绷,也是让人一觉起来,浑身酸疼,腿脚不麻利,浑浑噩噩。我的睡眠也是如此,虽然躺床上就能睡着,早上也能自然醒,也没有乱七八糟的梦,感觉睡眠质量挺高的。但是起床后的那十分钟,身体是有些滞涩不轻松的,也有些茫然,不知道自己在哪,有没有人一醒来,就是满格电,身心是愉悦的呢?在未觉察前,一直觉得自己挺放松自在的,不管是静坐还是读书,都很静,是没有杂念的。也在创造放松正向的读书能量场,成人早读的朋友反馈,早读四十分钟,盘腿坐,时间过得很快,腿也不怎么麻,但是自己一个人盘腿读
人生的根本意义,在于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心灵维度)。 ——刘丰教授读经典就是在与高维智慧同频共振任何经典所留下的文字,都是高维智慧的三维呈现,是多维的全息信息系统。 为什么说读经的时候要真正让自己静下来,用心去感受、去感应,去跟它共鸣,而不只是在文字上去了解它的表层意思呢? 是因为任何一种经文都有无穷多种解,你不断读,不断读,在读的过程中,你的意识在跟它共振,共振的时候,你就能领悟得到它内在的含义。所以诵经比解经重要的多,因为当你持诵它的时候,你的意识能量在跟它共振。然后,当我们整个意念都被它所摄受的时候,我们的全息能量就被唤醒了。所以,诵读经典本身就是一种修炼,是一种全息能量的修炼,也是一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有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抱有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与古人。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以上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钱穆《国史大纲》所谓修养,犹如我们栽种一盆花,需要时常修剪枝叶,又得施肥浇水。如果偶有三五天不当心照顾,便决不会开出好花来,甚至根本不开花,或竟至枯死了。栽花尚然,何况做人!当然更须加倍修养。中国有关人生修养的几部书是人人必读的。首先是《论语》。切不可以为我从前读过了,现在毋须再读。正如天天吃饭一样,不能说今天吃了,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融儒、释、道三者于一身,擅长诗、文、词、书、画,是位才华横溢的“全能冠军”、旷世奇才。他的诗翻新出奇,别开生面,先黄庭坚而称“苏黄”;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被认为“天下第一”;他的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书法,跌宕恣肆,飞扬飘洒,其代表作《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他的画自成一体,绵里裹铁,其《寒林竹石》是“无二神品”,稀世奇珍。寒食帖宋苏轼纸本行书34.2×199.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在才俊辈出的宋代,苏东坡的诗文创作水平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度,人们对他崇拜得不得了,“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根”成了流行语,谁不能背诵苏东坡的代表作,会自觉气短,矮人三分,会被认为欠缺品位,嗤笑他“不韵”。很
坚持读原著。像《资本论》这样高度理论化又有严密逻辑的专著,必须认真阅读并仔细思考。毛泽东在给四级党委委员写的关于《读书的建议》中,在谈到《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时指出,“每人每本用心读三遍,随读随想,加以分析,哪些是正确的(我以为这是主要的);哪些说得不正确,或者不大正确,或者模糊影响……读时三、五个人为一组,逐章逐节加以讨论,有两至三个月,也就可以读通了。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这两本书,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千万不能用关于《资本论》的讲解,或者《资本论》的缩写本代替对《资本论》原著的阅读。有的领导干部看三卷《资本论》有畏难情绪,其实大家都有生活基础,都学过简单的政治经济学,真正下决心读起来并不难,可以把重点放在
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些名字如不灭的恒星永放光芒,为人类指引方向;纵使一时被阴霾遮盖,当云消雾散,它们依然高悬天际,熠熠生辉。这样的人,人们称之为“圣人”。受现代平等进步观念影响的现代人,常常不愿意承认有“圣人”。其实,权利上平等的要求,与圣人的存在并不冲突:圣人并不是享有特权的人,而是充分实现了人性,在道德人格和智慧修炼中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人。“人之初,性本善”,但因气质习性的差异,人的本性并不一定都能充分地实现。圣人,就是做人最成功圆满的人,人性在圣人身上的完美绽放,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过时,而是凝结为人类文明的核心成果,穿越时空,感动千秋万世。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她的圣人做全体人民的人生导师,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奠基在圣人的思想智慧上,围绕着圣人而展开。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都是一时之俊彦
钱,是赚来的吗?当然不是!佛陀告诉我们:“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现有的能得到的一切东西,都是由我们之前的所作所为决定的。往后能得到什么,是由现在的所作所为来决定。若想拥有财富,就要先懂得钱财的因果.01钱,不是赚来的而是自己修来的《决罪福经》中提到:“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现如今,人们往往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钱是赚来的,所以叫赚钱。其实,三分是努力,七分是福报。财富不是强求来的,而是自己积累德行种来的。《大学》也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行是根本,财富、名声、地位都是枝叶花果。厚德才能载物,种下财富的因,才会结财富的果。财布施得财富,积厚德才能得富贵。在古印度,有一位名叫“善施”的长者,家境优渥,乐善好施。他一生中七次散尽家财,全部布施给孤独的人,人们十分尊敬他,称他为“给孤独长者”
有一位家长在我的博客上留了这样一句话:读新概念英语能考高分,简直是笑话。我想这位家长如果知道达芬奇的老师一天到晚鸣达芬奇画蛋,肯定会说“一天到晚画蛋能成画家,简直是笑话。”一百多年前,中国刚开始进行英语教学时,方法正确、效率高、成果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即使战乱时期培养出来的高中生(如:徐志摩、杨振宇、李政道等)的英语都比现代中国的硕士生、博士生的英语水平更好。那时候的英语教学方法就是像诵读经书一样地诵读英语课本(每篇文章都要诵读100遍以上)。但是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英语教学就经历了一次大灾难。全国不教英语,不学英语,只学俄语,英语老师也改教俄语,而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不仅不学英语,也不学俄语了。到了1977年恢复高考时不需要考外语。1980年英语成绩只占高考成绩的30分,到了1
以喜欢或不喜欢来决定一件事情要不要存在下去,本是非常荒唐的事情,可是,这件荒唐的事情伴随着“读经教育”始终。我就听到一个人义正词严的质问:让孩子读经,你问过他喜欢吗!可是,我们让孩子上学,问过他喜欢吗?我们让孩子学钢琴、绘画、舞蹈,问过他喜欢吗?我们没有问过,却清楚的知道答案,我们知道答案,还残忍的假装不知。我们都知道在竞技体育中很注重“童子功”,尤其是对身体柔韧性协调性要求很高的如体操、跳水之类。几乎没有一个孩子是主动要求去练体育的,但几乎没有一个人去责怪奥运冠军的父母,质问他:让孩子搞体育,你问过他喜欢吗?西方人研究儿童心理学很有意思,针对幼儿主要采用观察法,比如幼儿园上课的时候,他在门口观察,发现大多数孩子最多二十分钟就坐不住了,于是认为一堂课合理的时长是二十分钟。又发现如果让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