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姗姗来迟的德鲁克时代“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2019年是彼得·德鲁克诞辰110周年,自我定义为“社会生态学家”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在60多年的工作时间里写下了39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以宏大的叙事方式和超前的洞见,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在2002年的《下一个社会的管理》中,德鲁克指出“未来社会”的三个主要趋势:第一,年轻人口在社会中的比例下降;第二,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例下降;第三,劳动力向知识工作者转型。德鲁克断言,信息革命下的电子商务与电子化的知识,如同工业革命中的铁路一样,可以说一个新的、网络化的信息(知识)社会正在形成。同时由于非营利组织也能够创造社会价值
他是“现代管理学之父”,是大师的大师。他是你唯一的管理学老师,彼得德鲁克管理者,是把事情做得正确的人企业家,是做正确的事情的人他是世界管理学界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被尊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比尔盖茨、安迪格鲁夫、宝洁CEO、通用电气总裁……无一不受其深重影响;他是时代的预言家。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究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1969年,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他可能是史上最畅销的学术作家。出版管理学著作共39本,翻译成30多种文字,遍布130多个国家,发行量达600多万册。畅销50年,7次获得麦肯锡奖,一生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他是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
企业的基本职能只有两个,这就是市场营销和创新。这是因为:(1)企业作为交换体系中的一个成员,必须以对方(顾客)的存在为前提。没有顾客,就没有企业。(2)顾客决定企业的本质。只有顾客愿意花钱购买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的资源变成财富。换句话说,顾客对其所购物品的感觉、判断及购买行为,决定着企业的命运。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顾客的需求水平、结构和偏好也在不断改变,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企业必须据此不断调整其资源配置以满足市场需求。即创新成为企业的基本职能。(3)企业最显著、最独特的功能是市场营销。企业的其他功能,如生产功能、财务功能、人事功能,只有在实现市场营销功能的情况下,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市场营销不仅以其创造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而将企业与其他人类组织区分开来,而且不断促进企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六十一节:【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这是恶报第四个段落「杀生之恶」。『飞』是飞鸟,『走』是兽类,『蛰』是还没有出生的小动物,『栖』是栖息,像鸟栖息在树枝,兽栖息在洞穴。『伤胎破卵』,「胎」是走兽,「卵」是飞禽。杀生,古时候过游牧的生活,也是不得已的事。所以在中国,古圣先王打猎的时候有「网开三面」,这是仁慈,绝对不是把这些禽兽一网打尽。那个心、行为,设身处地的想想,别人伤害我的时候,我们心里是什么滋味?别人杀害我们的亲属,甚至于杀害我们自己身体,决定是怀着深仇大恨,报复的心理永远不会消失。学佛的人都明了,人不是死了就完了,如果死了就了了,这个事情就好办。现代的人迷信科学,说信仰宗教的人是迷信,这个话实在是太武断了。我们冷静思惟,这个话讲不通。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上面这一段,是说一般读书人跟平民所造的不善的恶业,从「知过不改」一直到「侵凌道德」,总共我们在一起研究讨论过,在此地我们用这一点时间做一个总结。下一段是讲「杀生之恶」,是另外讲一桩事情。人一定要觉悟,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促,纵然活上一百年,也不过只有三万六千日,所以实在是非常短暂。三万六千日,实际上真正能让我们自己使用的时间,非常有限。每天睡眠八小时,就去掉三分之一,一万二千天就没有了。除了你的童年、老年,实际上诸位仔细算算,人生在世真正能够工作,时间很少很少!一百年的寿命,充其量你只能够使用十年,十分之一。这么短促的时间,何必要造业?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种种难遭遇的机会,我们遇到了;遇到了一定要珍惜它,好好的利用这个机缘修福。不造业,就是
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早晨这个谈话从三楼搬到八楼来,是这边的设备比三楼齐全,效果应当是好一些。关于双向这个问题,我们最近来改善,听说八楼要再增加一支电话线,我们的双向就可以恢复了。在美国有很多同修希望能够恢复双向的沟通,我们会尽早把这个事情做好。《感应篇汇编》里面的批注,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够将这些批注精彩的地方,一一提出来给大家报告,但是这个书本流通量很广,希望大家自己要认真努力来学习。特别是要时时依照古圣先贤的教诲,认真的反省,改过自新,我们才能帮助自己脱离苦难。不但是现前的苦难,一般人重视现前,殊不知往后的苦难比现前不知道要严重多少倍,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末后他的结论「崇信圣贤者,未有不获圣贤之报者」,这一句话结得好,也是勉励我们,我们要崇敬信仰圣贤人的教诲。什么是崇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第五十九节、第六十节:【讪谤圣贤。侵凌道德。】这两句八个字,我们要很重视它,决定不能够大意疏忽,这是我们自己立身修行成败的关键。我们大家都知道,眼前这个世间灾难非常严重,在佛法里面说,再大的灾难都是属于花报,果报在来世,果报比花报一定更为严重。灾难怎么发生的?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疏里面,引经据典,多次的给我们说明,「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仔细观察世人,反省自己,我们的想法看法不善。诸佛菩萨对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诲,我们也听得耳熟了,可是就是做不到。佛陀教诲里面,最重要的是个基本的概念,这是吉凶祸福的根源,也是凡圣迷悟的根源,佛说「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我们是一体的」。我们有没有这个认知?「六和敬」里面「见和同解」,就建立在这一个基础上。所以佛菩萨展现给我们看的,是「无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五十九节:【讪谤圣贤。】批注里面给我们说得很清楚,『讪』是戏弄、侮辱;『谤』是毁谤。这里举出,他说讪谤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愚痴,所以才造这个恶业;另外一种人,用现在的话说,喜欢出风头,喜欢标新立异,在社会大众当中兴风作浪。如同《了凡四训》里面所说的,了凡先生在早年没有接触过佛法,也有这些毛病习气。这两种人所造的罪业极其深重,真的是愚昧无知。什么叫『圣』?什么叫『贤』?这两个字我们要认识清楚。圣的定义,是说这个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理事因果,他都清楚、都明了,这样的人在中国称之为圣,在西方称之为神,佛教里面称之为佛。名称虽然不一样,意思都相当接近。明了而不够彻底,这种人则称之为「贤」;完全透彻明了,这称「圣」。这些人是社会的导师,是一切众生的模范,对他的戏弄、侮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第五十八节:【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这末后一句包括的范围很广,引伸的意思就更多。批注里面简单的举了几个例子,「方术,如医卜星相,及一技一艺皆是,浅者藉以养生,高者用以济世。若壅塞之,使不得行,亦是吾道之不广,而四方多饥寒失业之人」,这几句话我们可以细心的去思惟。换句话说,凡是能够利益社会的、造福众生的,所有一切理论与方法,都应当让它畅通无阻。所以佛在经典里面,每一部经末后都有流通分,诸位想想这个意思,希望这些道理、方法能够流布十方,通达三世,这样才能令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利益。如果障碍流通,这个罪过就重了。现代世间人,无论是国内国外,有一个严重错误的观念,就是保护自己的权利,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保护自己的权力,就障碍流通,自己所得的利益,可以说是非常有限,而造作的罪业无
诸位同学,大家好!上一次讲到《感应篇》里面所说的:【自罪引他。壅塞方术。】字字句句含义非常的深广。《汇编》批注里面引用经典的话,以及古圣先贤的教诲很多,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因为时间的限制,不能够一一为大家介绍。这部书是好书,印光大师鉴定的,我们应当常常读诵。学佛先要学做人,做人先要学做好人,如果人都做不好,这佛法决定是有名无实,天台大师所说的「名字位」中,这个意思就是说有名无实,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利益,所以一定先把人做好。印光大师不但是一代的祖师大德,传说当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这个事情也可以相信。他为什么用《感应篇》、《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来教化一切大众,而不用佛家的经典?这一桩事情我们要多想想,大师用意何在?我在二十多年前,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这个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