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522页

02月20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41)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253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41)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第五十九节、第六十节:【讪谤圣贤。侵凌道德。】这两句八个字,我们要很重视它,决定不能够大意疏忽,这是我们自己立身修行成败的关键。我们大家都知道,眼前这个世间灾难非常严重,在佛法里面说,再大的灾难都是属于花报,果报在来世,果报比花报一定更为严重。灾难怎么发生的?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疏里面,引经据典,多次的给我们说明,「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仔细观察世人,反省自己,我们的想法看法不善。诸佛菩萨对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诲,我们也听得耳熟了,可是就是做不到。佛陀教诲里面,最重要的是个基本的概念,这是吉凶祸福的根源,也是凡圣迷悟的根源,佛说「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我们是一体的」。我们有没有这个认知?「六和敬」里面「见和同解」,就建立在这一个基础上。所以佛菩萨展现给我们看的,是「无

02月20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40)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666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40)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五十九节:【讪谤圣贤。】批注里面给我们说得很清楚,『讪』是戏弄、侮辱;『谤』是毁谤。这里举出,他说讪谤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愚痴,所以才造这个恶业;另外一种人,用现在的话说,喜欢出风头,喜欢标新立异,在社会大众当中兴风作浪。如同《了凡四训》里面所说的,了凡先生在早年没有接触过佛法,也有这些毛病习气。这两种人所造的罪业极其深重,真的是愚昧无知。什么叫『圣』?什么叫『贤』?这两个字我们要认识清楚。圣的定义,是说这个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理事因果,他都清楚、都明了,这样的人在中国称之为圣,在西方称之为神,佛教里面称之为佛。名称虽然不一样,意思都相当接近。明了而不够彻底,这种人则称之为「贤」;完全透彻明了,这称「圣」。这些人是社会的导师,是一切众生的模范,对他的戏弄、侮

02月20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39)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716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39)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第五十八节:【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这末后一句包括的范围很广,引伸的意思就更多。批注里面简单的举了几个例子,「方术,如医卜星相,及一技一艺皆是,浅者藉以养生,高者用以济世。若壅塞之,使不得行,亦是吾道之不广,而四方多饥寒失业之人」,这几句话我们可以细心的去思惟。换句话说,凡是能够利益社会的、造福众生的,所有一切理论与方法,都应当让它畅通无阻。所以佛在经典里面,每一部经末后都有流通分,诸位想想这个意思,希望这些道理、方法能够流布十方,通达三世,这样才能令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利益。如果障碍流通,这个罪过就重了。现代世间人,无论是国内国外,有一个严重错误的观念,就是保护自己的权利,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保护自己的权力,就障碍流通,自己所得的利益,可以说是非常有限,而造作的罪业无

02月20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38)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972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38)

诸位同学,大家好!上一次讲到《感应篇》里面所说的:【自罪引他。壅塞方术。】字字句句含义非常的深广。《汇编》批注里面引用经典的话,以及古圣先贤的教诲很多,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因为时间的限制,不能够一一为大家介绍。这部书是好书,印光大师鉴定的,我们应当常常读诵。学佛先要学做人,做人先要学做好人,如果人都做不好,这佛法决定是有名无实,天台大师所说的「名字位」中,这个意思就是说有名无实,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利益,所以一定先把人做好。印光大师不但是一代的祖师大德,传说当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这个事情也可以相信。他为什么用《感应篇》、《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来教化一切大众,而不用佛家的经典?这一桩事情我们要多想想,大师用意何在?我在二十多年前,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这个小图

02月20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37)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036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37)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我们讲到第五十七句:【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之深。《汇编》批注得也非常之好,尤其是天如禅师的一段开示,很值得我们警惕,归结到开示的大意,普贤菩萨教导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人生在世间,生命是非常短暂的,但是这个机遇非常宝贵,这么短暂的时间,修善得无穷的福报,要造恶也会得无边的灾祸,所以这个短暂时间我们要知道珍惜,这是来生后世吉凶祸福的枢纽,关系实在太大太大了。所以诸佛菩萨无不是应化到世间来,帮助众生断恶修善,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众生能够永脱苦轮,成佛成圣,这也是一个大好机缘。果然明白佛说的大意,一念回头,就顿超十法界,所以这个机缘太可贵了。批注末后引用一段故事,周朝时候齐桓公过郭氏的废墟,他很感叹,问一个老人,他说:「郭氏为什么家破人亡?」老

02月20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36)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689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36)

诸位同学,大家好!【知过不改。知善不为。】《汇编》里面引用了元朝天如禅师的一段开示,这段开示的文很长,意思是说古人有一首偈,说的是「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这首偈是高度警策修行人的,这些话也是所谓的老生常谈,哪个不知道?哪个不会说?禅师说得很好,「现前诸大德,多是下手做功夫来的」,就像前面所说的,宋朝时候曹翰,前世在唐朝时候听法师讲一次经,佛家讲一座就是一次,听完之后他很欢喜,打斋供众,就种这么一点善,使他好几世都能够不失人身,都能够生活得很好,到宋朝时候做到了将军。由此可知,现前世间富贵之人,必定是过去生中曾经修过真实的福报。真实福报机缘难逢,有时候机缘遇到了,不知道去修福,实在是可惜。尤其是修行人,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相信佛的话是真实的,都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布

02月20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35)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092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35)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第五十七节:【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这八个字,可以说是世出世间一切贤圣、各个宗教、诸佛菩萨,教化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的总纲领,总原则,这是所有宗教的一个共同点。从这个共同点出发,就能够融合世出世间各个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就能够融合成为一体了。善恶的标准很多,这是因不同文化而建立的,但是说到最精深之处,决定是相同的。这一句话我们已经讨论过几次了,几次实在讲是不够的。我们仔细去思惟,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天天都是讲这两句,千经万论不离这个原则。过失无量无边,善行也是无量无边,世人愚昧认识不清,将是非、邪正、善恶颠倒了,这是大错,这是大过失。而诸佛菩萨、大圣大贤对于世人,确确实实没有一丝毫责备之心,这是跟我们一般人不一样。他之所以称之为大圣大贤,就

02月19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34)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764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34)

诸位同学,大家好!上一次讲到:【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这两句话,实实在在是世出世间修行的关键,问题就是知。『知』,在佛法里面讲就是觉悟,佛法讲开悟、觉悟。什么是开悟?什么是觉悟?知过、知善都是觉悟,改过、行善是修行。如果不觉悟,修行就难了,不知道从哪里学起,所以「知」很不容易。世尊为我们说法四十九年,其目的就是教我们知,能够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无非是帮助我们知。见性,那就全知了,就不必人教。没有见性的凡夫,凡夫诸位在经上看到有内凡、有外凡,都称作凡夫。内凡是六道以内的,六道凡夫称内凡;外凡是称四圣法界;换句话说,你没有超越十法界都是凡夫。一真法界里面才叫圣人,那是见性,没有明心见性都是凡夫,凡夫对于事实真相认识不清楚,所以佛菩萨慈悲教诲,帮助我们认识。实在说,这几

02月19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33)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493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33)

诸位同学,大家好!许许多多宗教的教学都讲忏悔,忏悔就是改过自新。所以可以说,「知过」、「改过」是世出世间一切圣贤教化众生的枢纽,通一切法,也贯通所有不同的宗教。佛法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无非是改过而已。佛家讲开悟,大彻大悟,悟的是什么?知道自己的过失就是觉悟,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就是功夫,就是修行,所以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果位,只是改过自新而已。可是凡夫自己毛病很多不能觉察,这在我们讲席当中,给诸位同学提出报告过了。古代的教学在世法、在佛法里面,我们都懂得,伦理道德的教育。孔老夫子教学四个科目,第一个是德行,德行摆在第一位。第二是言语,言语是祸福之门,不能不谨慎。第三是政事,政事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职业教育,你在这个社会上学得一门技术,有一技之长可以谋生。第四才是文学,文学是提升你的精神生活。儒家教

02月19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32)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222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3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五十七段:【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这是恶报里面的第三段。这一段里面,文字一共到第六十句,五十七到第六十,到「侵凌道德」这一句。我读这一段经文,感慨非常之深;读了之后,仔细想想,经都不能讲了。圣贤的功夫,没有别的,就是在改过。批注里头说得好,一开端「文殊菩萨白佛言:少年造孽,到老修行,得成佛否?佛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回头就是改过。圆悟禅师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唯君子能改过迁善,则其德日新。」什么是君子?在佛法里面,真正发心修行的人,这个人就是君子。佛法修学有三个阶段,天台家讲六即佛,「名字位」那是不能改过的,有名无实,决定不肯改过迁善,这种人是假的学佛,不是真学佛。「观行位」是真学佛了,观行位是落实,把佛陀的教诲去做到,依教奉行,这是观行位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Civitai网站怎么进|真爱旅舍|机场优惠码|Silicone-Beads|522gg手游网|266下载|风暴角游戏网|机械加工|環保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