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摆脱人间名利缰,湖山深处事韬藏。 要知晦里真消息,养取灵台一点光。 ——南宋 陈淳《游雷峰塔处晦上人求诗》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对于这个人生最基本的问题,我认为必须从正面回答。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人生在世,为欲所迷,为欲所困,可以说是我们人这种动物的本性。如果放任这种本性,我们就会无止境地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就会沉湎于享乐。当然,生活需要丰衣足食,自由活动需要相应的资金,希望立身处世也是进步的动力,这些都不应一概否定。然而,上述一切只能限于现世,再多也不能带往来世,今世的事情必须在今世清算完结。如果说人生有不灭之物,那就是“灵魂”。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在今世所创造的地位、名誉、财产就得统统放弃,只能带着你的“灵魂”开始新的征程。因此,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何来到
作者:鲤云来源:夜读(ID: yedu857)杨绛先生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人生说到底都是一个去繁就简的过程,舒服自在,不判断他人的心思,不被左右情绪。回归本真,返璞归真。细品之下,人生最舒服的状态,享受独处,安时处顺,精神自洽。01享受独处周国平的散文集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听过一个小故事:一人是砍柴的,另一人是放羊的,他们有次遇见,闲聊了一整天。结果牧羊人的羊吃饱了,砍柴人的柴呢?分毫未动。我们花很多精力去社交,却想到得到一场空。总想在关系中得到什么,周旋其中,无意中被捆绑其中。知乎上有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最优秀?”有个高赞说
做人,闲是一种福气,而太闲则是一场灾难。闲,偶尔消遣,是娱乐,太闲,长期懒散,是病态。人太闲,整天无所事事,容易沾惹恶习。总是胡思乱想,容易失眠焦虑。所以人不能太闲,太闲生是非,太闲招祸事。01、人太闲,会胡思乱想人,一旦无所事事,就会胡思乱想,整天杂念丛生,总是患得患失。脑海里都会想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越想越闹心,想了不开心。影响自己的生活,扰乱自己的心情,所以人不能太闲,尽量让自己忙起来。忙起来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乱七八糟的事情。用忙去转移情绪,用忙去治愈一切。02、太闲,会毁掉一个人忙碌的生活,虽然让人疲惫,但是却丰富充实。太闲的生活,虽然舒服安逸,但是会毁人斗志。时间长了,习惯散漫和舒坦,就不愿意奋斗付出,成了无用的废人。人就是如此,越忙越进步,越闲越退步,闲则生废,勤才成事。
不要追一匹马,你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待春暖花开时,能吸引一批骏马来供你选择。周国平说:“在人世间的一切责任中,最根本的责任就是真正成为你自己,活出你独特的个性和价值来。”01丰富大脑这个时代,没有终身职业,只有终身学习。越优秀的人,越懂得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别人眼中的中年危机从来就不存在。正如梁宁在《产品思维30讲》中提到的:“我们自己的人生也是迭代的产物。”从一个最好的内核开始,一个一个动作地持续迭代和一次一次微小的选择,就会成就你的产品以及你的人生。今天你在一个什么样的点位上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未来的几年里,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持续迭代。是的,学历代表过去,学习力才代表未来。拼到最后才发现,一定是那些能够持续学习的人才能一直笑到最后。这一定律,每个人都适用,只要坚持学
村上春树说:人生就是一条只能向前、无法退后的单行道。到了一定年纪,即便心有不甘,也回不到从前。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年轻时奋力拼搏,努力赚钱,养家糊口,准备养老金。总爱说一句:我有钱,老了谁也不靠。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你会渐渐发现,金钱并不是生活中唯一的底牌。如果你手握这三张底牌,那么人生也就圆满没有遗憾了,日子自然会过得舒心又快乐。01丢了健康,有钱也没地方花人这一生,从哭声中醒来,又在哭声中离开,从喜开始,以悲收场。与其追问什么是死亡,倒不如认真钻研如何好好活着。都说健康最重要,可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有多少人是在熬坏了身体后,才会重视。我们曾为了财富争得头破血流,恼了他人害了自己;也为成功肝脑涂地、披星戴月地付出,最后却没能熬过健康这一大坎。健康就好比数字1,财富、事业、家庭都是0,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庄子有言:“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一个人只要不把自己看的太重,就没有什么能使他不自在。很多人活得很累,就是因为习惯把自己锁在心灵的铁笼中。不管什么事,他都会放进心里反复揣摩,久久不能忘怀。老话常说: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你只有放下心中的包袱,才能得到身心的安宁。1不拧巴《庄子·达生》中有这样一句话:“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意思是说,真正通透的人,从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也不去追求自己无可奈何的东西。因为他们深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会让人陷入两难的境地。苏轼曾在《记游松风亭》中讲述过一次外出游玩的经历。一天,苏轼想去山顶的松风亭玩赏,然而他爬到半山腰时就感到腿酸疲乏,筋疲力尽。当他仰望山顶时,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东汉史学家班固耗费二十余年编撰完成。它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其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而且饱含人生哲理,让人受益匪浅。01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此句出自《汉书·伍被传》。意思是说:听觉灵敏的人,在别人未说之前已经有所耳闻了;目光锐利的人,在事物未有征兆之前,就已经觉察到了。说明聪明人能发现隐微的未成形的事物,有先见之明。聪慧明智、思虑通达的人,善于观察、思考、深辨、细究。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故能洞察事物的未来,于无声处听有声,于无形处见有形,有先见之明。《周易·坤》中说:“履霜,坚冰至。”双脚行走于结霜的地面之时
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我们一生中会遇见无数坎坷与挫折,也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要想踏平坎坷,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贵人的帮助功不可没。纵观古今,所有建功立业之人,都有贵人扶持。这些贵人并非是你最好的朋友,也不一定是朝夕相处的家人,而是真正有眼光、有智慧的人!2023年,谁将是你命中的贵人?跟着古典君一起来看!01指点,但不指手画脚的人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人都有领导别人的欲望,喜欢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去干涉别人的生活。指点别人,是为别人着想;指手画脚,只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62岁的大学教授戴建业,在短视频平台讲课,一夜走红。在他的网络课堂上,没有遥不可及的文学大家。只有我行我素的李白、对农事一无所知还自得其乐的陶渊明。有
愿疾病不扰,愿灾难不侵。过去的一场灾难,让所有人在困顿中渡过了三年,这三年里,我们也渐渐明白:当下拥有的从来都是侥幸,无常才是人生。疫情,是上天出给每个人的一份考卷。面对未知的状况,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顺境时养好身体,逆境时吃得下苦头,平境时留得住福气。01顺境养身曾有一位弟子前去拜佛,一进门,高僧就看出他的肝脏有病,病入膏肓,已经无药可救。高僧面露难色,只感慨道:“临老投僧,临死抱佛,又有何用啊。”疫情当下,一场无妄之灾,就让不少人身陷痛苦。无病无灾的时候,我们总以为身体康健,殊不知,健康也遵循“守恒定律”。我们对身体付出了多少,身体也会给我们多少回馈。最好的养生之法,就是重在平时,贵在坚持。103岁的“国医大师”颜正华,长期保持着六个习惯。他从来都不让自己闲下来,一直保持着均衡的饮食,
常听人提到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同样的,这世上很多人,说起早起的好处头头是道,却依然无法被清晨的闹钟叫醒。知易行难,真正有价值的事往往就是如此。早起虽是一件小事,但它背后蕴藏的能量却是无限的。当你明白了这3件事,就会意识到:早起事小,意义伟大。01早起,是关照身体最实惠的方式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有句名言:“保持身体健康是一种职责,但是只有极少数人意识到了这一点。”身体健康,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说归说,做归做。现实情况是,不到生病的那一刻,我们永远意识不到,保持健康对我们而言有多重要。生病了想要恢复健康很难,而平日注重养生其实很简单,坚持早起就够了。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早早起床,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去运动,吃早餐,沐浴阳光,都是在为自己的健康账户储值。网友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