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01常怀感恩之心《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要有好运,须有厚道之德,感恩之心。常怀感恩之心,不仅感谢那些在困难时帮助过你的人,还应感恩那些伤害过你的人,因为正是有了他们才促进了你的成长,让你活得更精彩,更坚强。汉朝名将韩信早年间生活窘迫,穷困潦倒。一位漂洗丝絮的妇人看他可怜,一连十几天接济他,给他饭吃。韩信日后建功封侯,以千金酬谢漂母。韩信年轻时也曾受过不少侮辱,有一名屠夫在众人面前羞辱韩信说“你如果有本事的话,就用你的佩剑刺我,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韩信自知形单影只,便受辱从他的胯下钻过。传说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个屠夫,屠夫感到害怕,以为韩信要报仇。没想到韩信却善待屠夫,并说如果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遇到幸运的事心怀感恩,遇
2020年仅仅过去了一个月,却一直处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阴霾之下,看着确诊病例的飙升,听着讨论的物资匮乏,医患关系紧张,心痛和无力的情绪交织着。很多人不禁在想,这漫长又艰难的2020年,可以重启吗?但一味沉湎于悲伤里,只会耽误明天的幸福。世间的期待有千万种,最美好的那种叫明日可期,让我们带着所有期待,在二月奔跑起来,即使道路泥泞,也会收获遍野的烂漫!昨日不可追,来日犹可为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宋·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苏东坡大部分时光都是在贬谪中度过的,但艰苦的生活并不能打压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总能把生活过得悠闲自在。贬官黄州期间,为了一家人的口粮,苏东坡亲自开荒种地,挖鱼塘,筑水坝,栽橘树
作者:李卫东《人类曾经被毁灭》“神”不仅创造了人,而目给了人灵魂。也就是说,人不仅有肉体生命系统,而且有精神生命系统。前者是人的,后者是“神”的,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因此,人的一半是人,另一半是“神”。下面,将为你揭开人体两大生命系统的奥秘。第一节 关于灵魂 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问题,考古学家在2万多年前的原始人遗骨上发现有原始宗教仪式的痕迹,说明在数万年以前关于灵魂的思想就产生了;一个年轻得不能再年轻的问题,现代西方有一大批学者正致力于灵学的研究,社会上也常常能看到灵魂说与现代科学盲目撞击的火花。这就是灵魂之说现有的处境。 灵魂的有无是宗教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分界线,中世纪科学兴起之初,曾与宗教就此问题有过一段相当长的争论时期,最终科学打倒了宗教,将古老的灵魂观念赶出了神圣的殿堂。从此以后
《黄帝内经》说:“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又说:“百病生于气也。”“气”就是情志。“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怒就是发怒,喜就是高兴;“悲则气消”,悲是悲伤;“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jiong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些话,说尽了人所有疾病的来源。生于气候当心空调和暖气“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就是外界的气候会导致疾病。过去,“风寒暑湿燥火”是纯自然的,但现在时代有了变化。这个“风”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风扇。“寒”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空调、冷气。空调、冷气也就是燥了,在空调冷气下空气就干燥。这个“湿”可能也有现在的办法,“火”有暖气等等,所以现在不但有自然的因素还有人为的因素,这也是影响健康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现在很多疾病都是在空调环境中慢
所谓文人,是指有文德修养之人,或称士大夫、文人雅士,俗称读书人,是中国古来知识分子的代名词。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有四要素: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而文人插花,就是指文人雅士应用花材以抒泄胸中逸气的一种心灵表现。源自唐宋,盛于元明讲究清新脱俗,不拘形式。▲ 简单与纯粹 - 回归内在的初心,让自己变得简单纯粹 瓶花一束,意境悠远,焚香、烹茶、插花、挂画,被文人雅士称之为四艺;插花依次是今时之称呼,在古代则称之为瓶花、瓶供。▲墨梅图 - 梅花特早,偏能识春 从唐代到五代,是文人插花的发展期,最早关心插花的文人,从六朝开始,有庾信.竹林七贤等人;当时的插花,主张返璞归真,宣泄胸中的文人逸气,杂花野草,就地取材,新手拈来。▲清雅 - 明代文人插花颇爱素白的花 以花怡情。文人雅集,
苦难是上天另一种形式的爱,它提醒我们从错误中回来。灾难、疾病、问题,都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该回头了,该换一个方法生活了,该把生命中的亏欠弥补上了。所有重大灾难,都是一面照妖镜。关于疫情,你所看到的一切,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你想看到的。换句话说,只要觉察一下最近你关注的新闻都是正面还是负面,就已经可以推断出你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你看到的,就是真相吗?宇宙间的规律,原本就是阴阳平衡。从小上学,有人品学兼优,乐于助人,也一定有人逃学打架,欺凌弱小;当了老师,有人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也一定有人猥亵幼女,暴打儿童;创业经商,有人努力拼搏,诚信经营,也一定有人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找个班上,有人敬业爱岗,团结同事,也一定有人玩忽职守,背后捅人;娶妻生子,有人宠妻狂魔,超级奶爸,也一定有人家暴冷战
前言当代画家喜欢谈“感觉”,认为这是唯一,除此之外他就没有什么可依赖的了,但对于中国画家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受”有两种途径,一是感性的,另一个是理性的。因“感”而“觉”与因理性认知而“识”是差别很大的认知外物的方法,就画家对外物而言,不仅要强调他的直观感应,更应该通过后者与前者的相互映应,不断增强这种直观能力。这样,不间断的学习也就成了中国画家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倒是避免画家盲目自信的唯一途径。01|学什么与怎么学这一直是当代信息社会画家如何选择的一个难题,我以为它体现为好几方面。首先当然是做基础的问题,但是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先决点,就是态度——对中国画一定要有重视经典的态度。这很关键,因为它关系到国画的基础层面,它是学画一开始就要确立的。如果你一开始就崇拜西方文化的视觉经典
《论语》一共有20篇,每一篇的篇名,都有它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把《论语》第一篇定位为“学而篇”,还说它是没有意义的,这不符合孔子的思想,因为孔子最主要的就是“正名”。“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孔子仰头看天,就是告诉我们,《论语》第一篇应该正名为“学天篇”。“学天篇”是说,做人,不管职位高低,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向大自然学习。因为人是自然的一分子,既然不能离开大自然,就必须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去找到做人做事的方向。如果这样说的话,孔子的正名,就获得了具体的呈现。“学天篇”第一章,孔子说了三句话:“学天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被认为是“孔门三乐”,表示儒家弟子,要培养这三种情趣,来增进自己的修养,并使和自己有交往的人,也
竹之道中虚圆通在道教哲学视界,“竹”作为“道”的物化象征和符号载体而存在。在古代道人看来,竹子是一种天然契合于“道气”之生命结构及运动机制的形物。先秦时, 老子即用“橐籥” 来比拟“道”的生命结构及运动形式:“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道德经》第5章。何谓“橐籥”?橐是指古代的一种鼓风吹火器,籥则是指竹管吹火器,亦为竹管类的乐器。南宋道士范应元说:“天地之间,虚通而已,亦如竹管之接气,通而不曲也,气来则通,气往则不积。”“橐籥”之喻,揭示出道家关于宇宙生命结构及运动形式的本质观念:中虚圆通。所谓“中虚”,是指生命体的内在结构必须是中空、虚通的。如此,生命的基本元素——气,才能通行于其中,从而保持生命存在。在中虚状态下,生命体本身会显现为“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气行活性状态。
花几又称花架或者花台多陈设在厅堂、书斋、寝室等各个角落或者正间条案两侧上置花瓶、盆花和盆景也有的摆放其他物品花几是中式装修中最常见的家具,从简洁到复杂样式繁多,造型从方几到圆几都有,它们的功能都是摆放花草、奇石、瓷器等,或放于门厅或立于案椅侧端。花草奇石原本就美,配以造型精巧之几那更无与伦比,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品质,也是高尚脱俗之美。这种美源于劳动人民的创造,它凝结了历史与文化之美,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花几制作用料十分讲究,上品皆取自花梨木、紫檀木等名贵木材;造型上则崇尚高雅舒展,尤其是腿足的设计甚为精巧。装饰上除常见的烫蜡、髹漆和雕刻花纹图案外,还采用雕填、戗金和包贴等手法,嵌料的形状依几面而变化,如多角形、方形、梅花形、如意形和圆形等,十分醒目。有些人会不理解,不过陈设花卉、置放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