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以史为鉴,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在历史上有所作为的人物背后,大多都站着一位深明大义、有格局、有层次的母亲。而在《红楼梦》这本“女人书”里,我们更是能看清不同母亲的不同做法,对孩子造成的深远影响。才知道,母亲的格局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母亲的层次,决定着孩子的未来。01、三观不正的母亲,是家庭里最大的悲哀。在《红楼梦》里,最令人叹惋的,当属尤家的两个姐妹:尤二姐、尤三姐。本来拥有着如花似玉的美貌,却落得一个吞金而死、一个自刎而死的结局。而其中,尤二姐的一生尤其凄惨。她先委身于姐夫贾珍,后来又与侄儿贾蓉不清不楚,再之后,嫁给了贾琏成了二房,最后被凤姐虐待致死。人人都说王熙凤心狠手辣,是杀害尤二姐的杀手。可事实上,尤二姐的悲剧种子早已埋下,只因她有一个三观不正的母亲——尤老娘。尤老娘身世坎坷
胡汀鹭从事美术教育近二十年,培养英才,硕果累累。一批近现代的书画名家如钱松喦、陆俨少等均出自他的门下。作为画家,钱松岩称他为“无锡艺坛泰斗”,沪宁著名画家;作为美术教育家,他培养两位中国画大师和众多有影响的画家,这样的成就,恐怕在当代中国绘画史上并不多见。胡汀鹭(1884—1943年)江苏无锡人。名振,字汀鹭,号瘖公。胡汀鹭长期从事美术教育,传道育人,1925年在锡发起创办“无锡美术专科学校”,先后执教于无锡县女师、无锡第三师范学校、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昌明艺专、无锡振南艺专等学校。有《汀鹭画集》(1929年)、《闹红精舍遺稿》(1945年由弟子许瘦峰搜集整理,为其出版)、《汀鹭题画集》行世。其父虽是商人,却喜爱丹青。在父亲的影响下,胡汀鹭自小好读诗书,爱好书画。幼从锡邑画家朱逊甫学画花卉
中国书法的载体是中国文字——汉字。最初的文字是为了实用。人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文字不断的被美化,终于在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升准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品种,并逐渐同实用分离。实用字——主要是为了表达文字的含义,虽然有些人在写字时也常注意到美化,但美化在他们那里不占主要地位,而书法艺术作品则不同,其创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艺术欣赏,文字内容的含义已退到次要或从属的地位。中国的书法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是一朵奇葩。除中国和受中国影响的日本等国以外,其他国家都没有这门艺术。汉字最初为象形字,古代的埃及、苏美尔等国也曾使用过象形字,也曾有过书写艺术,但至少从公元一世纪以后已为拼音文字所取代。西方的各种拼音文字虽也讲究书写的美化,但主要是以规整美为主,有很强的工艺性。正像西方学者所说:“(它们)从来没有形成一门独立
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设计也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竹文化。庭园中这种竹装置名叫“添水”,形成了一种景观的设计,水盛满了会朝一边倾斜下去,等竹筒里的水自动倾尽之后再自己倒回原处,发出的声音弥散在寂静的庭园里很好听。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植物资源中,非竹莫属。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得好,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中国文人墨客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长特征赋予人格化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精神文化象征,而画竹则成为中国花鸟画的一个重要画种,我国清代的郑板桥以画竹天下闻名。中国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篁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人生贵有胸中竹”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
文玩可称为工艺品,但不是所有工艺品都称得上是文玩。许多大众收藏者,根本没有搞清楚文房文玩背后的文化根源,就盲目跟风,大量买进一些没有文气的东西收藏,以此作为装点装饰个人生活空间或工作空间,这实际上算是陷入了很严重的误区。近年来,在拍卖行和一些古玩城的大力推动,媒体网络的宣传下,文房杂项开始从小众收藏品不断走向大众化,民间对文房杂项的收藏热情亦日益升温。其实,唐宋以前的中国文人士大夫,把书房视为私人静修的空间,对内是自我释放的天地,对外则是至高礼仪的接待。明清以后,这种场所精神进一步发展,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庞大的思想体系。凡是悖离这一传统文房美学体系的工艺品,都应该引起收藏者的警惕。以往,文房文玩并不是像今天这么大众化的收藏品。拍卖市场上不断刷新的拍卖成交纪录,虽然唤起了一大批大众收藏者对文房
陈子庄(农历1913.10.15~1976.07.03),男,出生于四川省荣昌县(今重庆市荣昌县)双河镇峦堡村紫金观岩湾“陈家老房子”,现代画家。陈子庄早期作画,时号兰园,中期号南原、下里巴人、陈风子(陈疯子)、十二树梅花主人、石壶山民等,晚年号石壶。陈子庄自幼习画,早年在成都等地卖画,受齐白石、黄宾虹启发。中年生活坎坷,仍作画不辍。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遗作展轰动画界。曾任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四川省政协委员。代表作有《山深林密》《秋山如醉》《溪岸图》等。著有《石壶论画语要》。从事绘画艺术要先有理论——所谓理性认识,然后再充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否定旧我,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高层次。绘画,起初是描摹大自然,然后"生化"(即提高与创造)。生化的本领得自作者内心的修养,一个画家在艺术上
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从前有一只狮子,受到了一只小老鼠的挑衅,可是任凭老鼠怎么激怒狮子,对方还是不为所动。别的动物纷纷询问狮子:“你不是百兽之王吗?怕它做什么?”狮子回答:“如果我对它发怒,就会背负和老鼠计较的骂名,而这只老鼠却会获得挑战百兽之王的殊荣。”强者,懂得示弱;弱者,才喜欢逞强。01示弱,是一种智慧。王阳明不止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将领。他在《陈言边务疏》中阐述了自己的不用兵计较:“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或捐弃牛马而伪逃,或掩匿精悍以示弱,或诈溃而埋伏,或潜军而请和,是皆诱我以利也。”这四句话,又被称作王阳明的“示弱四诀”,这正是王阳明兵法的精髓。遇到过于强大的对手,硬碰硬是下下策,聪明人要么假装逃跑;要么假意示弱,暗中积蓄兵力;要么佯装战败,悄悄设伏;要么隐藏实
写诗给谁看按眼下通行的标准,我还算不上是一位诗人。没有出过诗集,没有正式发表过诗词,没有任何头衔。尽管写了一些诗词,也只能算是“三无”写诗人。因此,我写的诗词,主要读者就是我本人,偶尔将得意之作发给几位老朋友,有无点赞也不一定。即使如此,我仍坚持以下几点写作原则:①符合格律,不失律;②尽力提高意象,避免低俗;③贴近生活;④尽力写得直白,不过多追求技巧。或许,若换一种表述方式,这就是我的创作观。按照格律创作诗词古诗词以唐代为界,唐以前的称为古体诗,唐以后的称为近体诗。其本质区别在于,近体诗是按照格律写的,古体诗没有统一的格律特征。我认为,之所以把诗词称为文学桂冠上的明珠,格律居功至伟。我们的祖先所创立的诗词格律,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今人要写格律诗词,必须遵守格律规定,否则,莫称自
作画中的傅抱石在美术史上,一个大画家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总需要逢遇一个契机,通过一个接近顿悟的方式获得认识与表现上的飞跃。对于中国画大家傅抱石来说,这个飞跃无疑来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入蜀生活的八年时光。回首近百年来的中国画史,四川山水居然成为了神州大地上带给艺术家最多“心源”的“造化”。黄宾虹、傅抱石、陆俨少、李可染······他们都在巴山蜀水间发现了最适入画的美和最宜表现个人风格的样式。正如傅抱石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所说:画山水的在四川若没有感动,实在辜负了四川的山水。▲傅抱石 巴山蜀水 1943年作不过,为何是蜀地山水,而不是别处?原因有二:一是川地雨水繁茂,烟雾缭绕,而对流动的、湿润的氛围的表现本是传统山水画的弱项;二是四川植被繁茂,气象森郁,以传统表现岩石纹理的
说起竹子,它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又与梅、松合称为岁寒三友。它是历代文人所喜爱的植物,在诗词画中经常能见到的它的身影,它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竹”的象形符号,这意味着在距今4000余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竹子便存在了。“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硝”这句话出自《山海经》卷三《北山经》,在《山海经》中,大概描述了300多座山,而其中有竹的山便占据了30多座。之后,在《诗经》中,也有许多提及竹子的句子,如《诗经.卫风.竹竿》中,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综合以上说明竹子在我国历史久远,伴随着中华文化从无到有,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起起伏伏。而竹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