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设计也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竹文化。庭园中这种竹装置名叫“添水”,形成了一种景观的设计,水盛满了会朝一边倾斜下去,等竹筒里的水自动倾尽之后再自己倒回原处,发出的声音弥散在寂静的庭园里很好听。
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植物资源中,非竹莫属。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得好,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中国文人墨客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长特征赋予人格化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精神文化象征,而画竹则成为中国花鸟画的一个重要画种,我国清代的郑板桥以画竹天下闻名。
中国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篁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人生贵有胸中竹”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品德的鉴戒。
竹与人类的文化生活结下不解之缘,在中华民族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到处都有竹的倩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感叹地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中国是竹的故乡。全世界约有100至1000多种竹子,而中国有约500种,以四川地区为主。一首古老的民歌《弹歌》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用竹子制作箭头、弓弩等武器,用于娱乐、捕猎或战争了。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曰正直; 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曰奋进; 竹外直中通,襟怀若谷,曰虚怀;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曰质朴;竹一生一花,死亦无悔,曰奉献; 竹玉竹临风,顶天立地,曰卓尔;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曰善群;竹质地犹石,方可成器,曰性坚;竹化作符节,苏武秉持,曰操守; 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曰担当。
文字的诞生,作为象形文的“竹”字,也许就是要告诉我们:立身要端直,处事要谦卑,以“竹”字来劝诫我们: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都应该彬彬有礼,以和为贵。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lanzhu/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