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南怀瑾:男女行淫时,有好几亿的中阴身在看(绝不能邪淫!)作者:南怀瑾开示【行淫的实况】南怀瑾老师讲述:男女做爱时,有好几亿的中阴身在看!本文摘自《南怀瑾讲述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佛讲到,在进入娘胎的时候,通常的情形,中阴身忽然一个念头是性的欲念。如果看到男女在做爱,这一对男女跟他有缘,他就一下被吸过来,变成他的父母。当中阴身靠近的时候,没有看到人,只看到两个性器官在动作。如果他喜欢女的,好像自己变成男的跟这个女的在做爱,实际上就是和妈妈,那时入胎就变成男人了。如果喜欢那个男的,好像自己跟这个男的做爱,实际上就跟爸爸做爱,就变成女的了。中阴身在就要入胎的时候,会产生一些颠倒的妄想。如果投胎为男的话,那么就对母亲产生爱欲,而讨厌父亲;相反的,如果投胎为女的话,就对父亲产生爱欲,而厌憎母亲。 由于过
——写在和孩子读经两年之后自从孩子接受读经教育以来,每一天,每一个月都在长进,在收获,都没有白过!而作为孩子的母亲,除了不断获得这份惊喜和成就之外,还有一份个人成长的收获,乐意与大家分享。以前,我是个很感性的人,很较真,追求完美。对家庭如此,对工作也如此。我希望自己职位不断提升,收入更高。希望孩子能体会做妈妈的辛苦。希望老公能时刻体会我不用言明的细微心思。偏偏一切都不那么如愿。因此我时常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离抑郁不远了。自己不开心,家人也不开心。随着孩子在学堂读书越来越多,我怕自己跟不上孩子的脚步,以后不能跟他对话。我内心里还是很希望孩子长到25岁、30岁的时候,我这个妈妈还能有本领做儿子的知心朋友,能够跟得上他思维的脚步,给他指点,陪他进步。当我看到孩子背了很多书,相比之下,我自己就显得腹
作者:儒风君孟子曰:“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所谓“莫之为而为”,就是明明没有刻意去做,偏偏就做到了;“莫之致而至”,就是明明不想他来,他偏要来。如此,岂不都是命运的安排?俗话说得好:命里一尺,难求一丈。该是你的,躲也躲不掉;不该你的,求也求不得。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不可不知。1知命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人生有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不懂得认清天命,就没有可能成为君子。即便是最不相信命运的人,当他们走到生命的终点,回顾自己的一生,也会发现处处都有命运的“安排”。孔子又说:“五十知天命。”坦然迎接命运的安排,未尝不是一种勇气。人总要到了一定的年纪,才会生出“认命”的想法。往后余生,静候天命,随缘得失。既然强求不来,那便顺其自然。孟子曰:“知命者,不立于危墙之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壁”人称赞,建安七子推“三曹”;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汉书》断代创新招;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
《易经》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汉族文化之根。这样广大精微的一本书,但很多人都会觉得很难读、难记、难懂、难应用。其实,整部《易经》最重要的,就是三句话。细细感悟其中的智慧,定能令人终生受用不尽。一、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易经》里面多次提到一句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很多书里面说,“自天佑之”就是来自于上天的保佑,其实这是不对的。上天不会保佑任何人。其实“自”并不是“来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自天佑之”是告诉我们,自己努力,老天才会帮助我们,也就是“天助自助者”。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真理,它早已被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无数人的经验所证实。当所有中原大国之君都沉溺太平时,是秦王嬴政“内修守战之具,务耕织”,“外连横而斗诸侯”,西域偏僻之弹丸小邦,一夜之间崛起为问鼎中原之万乘大国。终以日,金戈
“五福”这个名词,源于《书经·洪范》,现在已是家喻户晓。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五福临门”这个成语,可是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究竟是哪五种福。至于五福临门的原理,明白的人就更少了。▲五福人人希求到底“五福”是什么呢?即《书经》上所记载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中国人常讲「五福临门」,就是五种福报。第一福是「长寿」,寿命很重要,没有寿命其他什么都没有。第二福是「富贵」,富是拥有财富,贵是你有很高的地位。第三福是「康宁」,康是健康,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宁是安宁,这些都是人人希求的。我们看一个人虽然长寿,但没有健康,好不好?那根本就是受罪!我们也看到很多病人,躺在那里只剩一口气,一躺就是二十年、三十年,那就是活受罪。所以健康也很重要!第四福是「好德」,一个人的内心非常好
《枯树赋》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羁留北方时抒写对故乡的思念并感伤自己身世的作品,全篇荡气回肠,亡国之痛、乡关之思、羁旅之恨和人事维艰、人生多难的情怀尽在其中,劲健苍凉,忧深愤激。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殷仲文英俊多才,温文尔雅,声名传遍天下。当晋朝末年世道时局发生变化的时候,把他外放为东阳太守。他因此而感到很不得志,常常怏怏不乐,曾顾视庭前的槐树而叹息说:“这棵树的枝干分散剥落,看来是毫无生机了!"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
引言:一个人形式上做得越多,内在的核心失去得越多;一个人越是注重了核心,他对外在的越是不太注意。可是有几个人能够看到我们的核心?只能从我们的外表来看。为了传播佛法的需要,我们只能做这些外表的东西,你内在修行多高,别人都不知道。文章有些长,请备足耐心耐性,慢慢品味细细悟。 “人”,不管你修行不修行,每年也都会有一个月吃食物不香。如果你是修炼的人,出现辟谷往往都是在这一个月里面。就我个人来讲,每年农历的六月吃饭就不香。在我闭关修炼期间,都是在这一个月当中不吃不喝,每天照样打坐。还有一些体力强壮,胃功能比较好的人,在辟谷期间照样干体力活,但是这样的人很少。这一个月把体内贮存的能量消耗完了以后,身体就又开始接受外来的食物了。 过去修炼的人,在这个阶段往往功力会大大增长。因为食物是属于阴性的东西,你吃
《论语》中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汇聚古人智慧的名著。《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出自《论语·阳货》。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想,也不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不断的追求和奋斗,英国思想家卡莱尔说过:“为一生工作而进行探索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无须再探索其他的幸福。”工作使人生充实,只有坚持不懈地工作,不屈不挠地奋斗,才能有所成就。在追求和奋斗的每时每刻,人都在提高着自己生命的价值,并从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如果不思考、不工作、不追求、不奋斗,只满足于安逸的生活,那就会变成庸俗的人。二、行己有耻。出自《论语·子路》。人生最可怕的是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一旦陷入这种状态之中,就会无限夸大自己的能力,致使自己利令
李苦禅(1899- 1983),生于山东省高唐县贫苦农家,自幼受到家乡传统文化之熏陶,走上了艺术征途。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励公。山东高唐人。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鹰图》《松鹰图》《兰竹》《晴雪图》《水禽图》。1978年出版《李苦禅画辑》。一多年以前,读过一本《李苦禅传》,开篇第一段文字,如二仙家对弈,写来清风拂面,读时惊雷震耳,至今记忆犹新。“前夜,梦与苦禅同登西山观红叶,评状元红酒。苦禅倾酒于砚,笑磨朱墨,以酣畅恣肆之笔,写名山半醉之态,嘱余为题。余以为画外及无画处有画,诗在境中,何用题句?梦醒后,残月在天,树影拂窗,遍体生寒,乃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