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养正遗规》是清代大学士陈宏谋所著,与《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并称五大遗规。《养正遗规》主要是关于修身养性的方法,集前人所长,是清代学堂的必修课。其中有八不足,对人心人性,见识透彻,至今仍有启发意义。1才不足则多谋一个人才华和能力不足,那么点子就会多一些。在遇到力所不能及的时候,他们才能绕过难题,到达终点。就像是古代打仗,正面打不过,才会使用计谋,反间计、美人计等等等等,都是能力不足的体现。2识不足则多虑一个人见识不够的时候,就容易多虑。面对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东西,人往往害怕,所以就容易考虑这个考虑那个,瞻前顾后。很多大企业的领导人有很强的决断力,就是因为他们格局够大,眼界够宽。3威不足则多怒一个人威信不足,就容易发脾气。真正有威严的人,是不需要发脾气的,一个眼神就
论继承、借鉴□孙其峰 传统技法既可成为推陈出新的基础,又可成为推陈出新的障碍,关键是你如何对待它。 有人主张废弃传统,这十分好笑。人打生下来就处在传统的包围圈里,不是你想废弃就能废弃的事,你只能在传统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就像跑接力,接棒人只能向前快跑,绝对不可原地不动,更不能不承认前面跑棒的事实而跑向始点另行开跑。在运动场上,我们见不到这种荒唐事,但在治艺的“竞跑场”上,的的确确存在这种人——虚无主义者。至于接了棒坐在地上的人,那是彻底的保守派。 离开传统的艺术是无根之木,没有创新的艺术是不流之水。传统好比是地基,新房子盖好了它也看不见了,但你可少不了它。楼盖得越高,地基就需要打得越厚实,不然新楼也要倒的。 继承传统,去粗取精,参酌造化,得意忘形,自成一格,不与人同。
不久前,有位担任过大型展览评委的书法家跟我聊起,近些年展览层出不穷,投稿量骤增,在展出作品的初评中,评委们常常只是看看题跋和印章便能够筛选掉许多投稿。我问其缘由,书法家答道:“因为一看题款和印章就知道该作者的水平了。” 在当代中国书画中,题跋好的作品犹如凤毛麟角,书法不佳、烂题乱题的不在少数,只落穷款、了无余味的更是比比皆是。然而,近些年,中国书画的“大师”“名家”辈出,“创新”之作叠出,不容忽视的是,他们的作品中题跋却越来越少,越来越寡淡无味。当代书画家为什么怯于题跋?题跋在书画中究竟还占有多大分量?题跋越来越少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中国画历史上,最早的画没有题跋,北宋画家范宽的画就连名字也不写,后人是从其他文献资料中确定为他的作品。 考察中国书画史,北宋以前的
我觉得艺术这个东西是需要一定立场的,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立场,那么我们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谈,这个立场是文化的立场。另一个是文化,我们的艺术需要一个形式。我们中国绘画也不仅仅就是文人画,它有很多种类,包括民间的,包括我们农民的画,你能说它不是中国画吗?其实它也是在中国文化这个土壤里生长起来的一种(绘画),不同层次的绘画。我们今天讲的书法与画的关系,实际讲的就是宋以来的文人绘画的发展,这个发展影响到今天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因此它形成了我们的文化概念,形成了我们的文化立场,形成了我们对于书法,对于绘画,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一些内在的美学精神的一种一致性。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中国画是这个意义上的中国画,它和书法的关系。如果我们再往前推的话,它也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一个过程。我们刚才谈到了文化立场。专
1修心:“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把自己的心修炼成一块海绵,将世界装进心里,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苦难,时刻保持乐观,当世界暗下来,乐观的心就是照亮前路的灯。2惜时:“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光阴似水,一去不返。“朱颜辞镜花辞树”,世间好物大都逃不过岁月的摧残。时光流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以旁观者的身份虚耗年华。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3守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楚人言,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人生好比建房屋,诚信就是打地基,地基打得牢,房屋才能建的好。诚信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既要信任他人,也要担得起别人的信任。4自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美玉尚有瑕,人亦存不足。人活世间
古人云:“盛喜之中,勿许人物;盛怒之中,勿答人书。”情绪波动时,容易做出冲动的选择。喜时不诺,怒时不争,哀时不语,倦时有终。管理好情绪,才能做生活的主人。1喜时不诺狂喜之时,不要轻言承诺,给自己留点余地。一时高兴,不管不顾地在人前夸下海口。应承了做不到的事,过后免不了要左右为难。《礼记》有言:“言诺而不与,其怨大于不许。”嘴上答应别人的要求,实际行动却无法兑现。不如开始就不要答应,这样反而招人的怨恨。古人云:“有求而不许,始虽拂人之意,而终不害乎信,故其怨小;诺人而不践,始虽不拂人意,而终害乎信,故其责大。”别人有求于你,不答应只是拂了别人的情面;答应好的事情没能办到,损害的是自己的诚信。古时候有个美人,名叫褒姒。褒姒一笑顾盼生辉,因而被献给国君周幽王。周幽王得到这位绝世美人,内心狂喜不已。
翰墨飘香,书画传情。5月12日,“花鸟画名家李立新师生书画联谊会”在济南嘉汇环球广场举行。活动邀请了书画名家杨文阁先生、书画收藏家王忠友先生、书画界友人魏世亮先生等嘉宾。到场的学员有:桑海平、沈连铭、张海蒂、张海玲、盖玲、吕静、李新、刘孟浩。李立新先生长期致力于书画教育事业,十余年硕果累累,不少学员的书画作品在大大小小的书画展中入展、获奖,还有数名学员被吸纳为知名书画院会员。此次活动由书画作品交流展示和师生作品合作两部分组成,主要内容有师生交流艺术心得、学员作品点评、老师作品赠予和师生作品创作等。李立新先生从事艺术创作三十年有余,秉持“立根传统,深入自然,、用心感悟、开拓创新”的创作理念,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终身使命。坚持以“梅兰竹菊”为主要科目的教学理念,引入新时代美学风范,以书入画,为
红楼梦情1、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尘滚滚,奈何不了一往情深。人欲横流,唯简单笃定不乱一心。2、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寒山诗云:“我心如明月,寒潭清皎洁。”一心清冷,双目清明。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世人皆堪不破,缘之所以是缘,本就是要散的。4、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人生本是孤寂,热闹都是强装。看叶子绿又黄,心头一点凉。5、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的过他了。人与人,从来是债。6、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自古长如此,叹息未曾止。7、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玉体易枯,红颜易老。好景不长
鬼谷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 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精通百家学问。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有《鬼谷子》一书传世。《鬼谷子》一书,被誉为“旷世绝学,智慧禁果”,无论是从政、外交、经商、管理还是公关等等,都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谋略。《鬼谷子》书中有这样10句话,更是为人处世的法宝!1、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译文:对方言语时,处于动态。我方保持沉默,处于静态。此时正好可以以静观动,听其言语,辨其辞意。这是在告诉我们,与人交涉时,与其先发制人、夸夸其谈,不如先做一个静默的聆听者,让对方多说,从别人的言
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无数座巍峨耸立的山峰,登高望远,满眼的畅意。此时读一读中国八大名山蕴藏其间的对联,不觉让人感到心胸顿开。1、东岳泰山泰山之雄:巍峨陡峻,气势磅礴,号称“天下第一山”。上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下联: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上联:佛法无边,静里常观自在;下联:慈云广济,空中密见如来。上联:山高则配天,阳鲁阴齐资化育;下联:坤厚故载物,西河东海仰生成。2、西岳华山华山之险:峻峭陡险,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还有古松相映,更是别具一格。上联:开轩敫朗月;下联:对弈趁清风。上联:水宽山远烟霞迥;下联:天淡云闲今古同。上联:几点梅花归笛孔;下联:一湾流水入琴心。3、中岳嵩山嵩山之峻:群山耸立,层峦叠嶂。提起它,脱口而出的就是险、峻、巍峨、坚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