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文化 - 第7页

04月04日

​在很困扰忙碌的时候,只有打坐能帮助你!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养生_养生知识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534次
​在很困扰忙碌的时候,只有打坐能帮助你!

过去,禅的修行是出家人在山里修的,因此有所谓“老僧入定”之说;现在,禅的修行则有普及于大众的趋势。现代人处于工商业社会中,生活非常忙碌,忙着做什么呢?忙着工作,忙着赶路回家、忙着看电视、忙着上电影院、忙着去郊游、忙着照顾孩子、忙着照顾太太、忙着照顾先生,忙着……唉啊!一切的事情都是忙。而最忙的人,最需要禅的方法来帮助。  因为忙所以要打坐  我常遇到一些很忙的人,便劝他们打坐学禅,他们说:“我们忙成这个样子,哪里还有时间,有那种闲工夫学打坐?打坐,是和尚们做的事。”我说:“现在的和尚跟过去不一样了,现在的和尚也是好忙,但是,因为忙,所以要打坐,只有打坐之后,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你想做的事。”诸位相不相信,忙的人往往有忙错的时候。忙的时候,不会那么细心或稳定,所以,工作效率不一定好。有一项统计

04月04日

清明节:三节居中,三教合一,中国人的三种大修行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67次
清明节:三节居中,三教合一,中国人的三种大修行

清明是节气,是春天的第五个节气,是物候变化的标志。此时已近暮春,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所以称之为清明。清明节是节日,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是中国人悼亡扫墓的日子。清明节与清明在同一天,中国人的节日里,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上承寒食节,下接上巳节,处在两个节日之间。在唐宋时期,寒食节与上巳节逐渐消失,慢慢合并到清明节中。寒食节悼亡扫墓,上巳节游玩踏青。所以清明节的习俗,一半是祭祀,一半是踏青。01、儒家: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细细春雨中,路上来往祭扫的行人,有抹不开的哀愁。清明祭扫,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习俗。在这一天,游子返乡,带着纸钱祭品,为祖先祭扫坟墓。对于中国人来说:祖坟意义比天还大。在古代

04月03日

左宗棠:少年择高处立,中年就平处坐,老年向宽处行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51次
左宗棠:少年择高处立,中年就平处坐,老年向宽处行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除了立下无数值得称颂的丰功伟绩外,还留下了很多警句供后人借鉴。其中,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那句“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更是被后人奉为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这句话道出了我们一生都应奉行的三种境界:少年时,立志高远;中年时,心态平和;老年时,宽厚有度。01、少年时,择高处立。明代学者王阳明曾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作为少年,就应当志存高远,择高处而立。立什么样的志,就会成什么样的事,只有立下高远的目标,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年少时的左宗棠被誉为神童,他小小年纪,便有着与古代圣贤豪杰争锋的豪情壮志。后来,他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在给孩子的家书中,他这样写道:“读书做人首要的是立志,想想从古至今的圣贤豪杰,像你们

04月03日

《道德经》:人生所有的刻意追求,只会物极必反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67次
《道德经》:人生所有的刻意追求,只会物极必反

人生所有的刻意,都不会让自己更快的达到目的,反而会物极必反。白岩松老师说:“这个世上最糟糕的一种人就是勤快的人。”勤快是好事,但是对于人生的节奏过于勤快,过度主观的追求,不但不会达到好的结果,反而会让人生越来越糟糕,因为所有的祸患都是因为刻意追求而造成的。当一个人能够抛开主观妄断,顺应事物本源自然时,才能体现真正的智慧。1《道德经》中说这样一段话: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意思就是说:善于做事的人不崇尚武力,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敌人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人正面争斗,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这叫做不争的德行,这也叫善于使用人的力量,这叫做善于配合自然之道,是古代德的准则。“武力、激怒、战胜、争斗”等等,都是过于激进

03月29日

本事再大,也要警惕这三种人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37次
本事再大,也要警惕这三种人

本事再大,也要警惕这三种人。在儒家文化中,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孔子在《论语》一开篇提到的“人生三种快乐”,其中之一便是“交友之乐”。人生得一知己虽是乐事,但我们在交友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孔子曾用他的大智慧告诫后人:本事再大,也要警惕下面这三种人。1、巧言令色之人孔子曾在《学而》篇中说道:“巧言令色,鲜矣仁。”仁德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精神,具有“仁者”之心的人,必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而那些阿谀逢迎、讨巧卖乖的人,往往是靠不住的。曾经有人在孔子面前这样评价冉雍:“冉雍这个人嘛,是个仁者,只可惜口才不太好”。孔子听后,笑着说道:“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啊,人为什么要能言善辩呢?那些能说会道、阿谀逢迎之人,往往是招人厌恶的。”由此可见,孔子是很讨厌巧言令色之人的。据说在上古时期,有一

03月29日

《坛经》最经典的智慧禅语,明本心,见自性,句句开悟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642次
《坛经》最经典的智慧禅语,明本心,见自性,句句开悟

《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由中国佛教禅宗大师六祖惠能口述,弟子法海集录而成的一部佛教经典。《坛经》是中国僧人著作当中,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经典著作,是禅宗的“宗经”,在中国甚至世界佛教史、文化史、思想史上面意义都非常大。《坛经》能和佛陀所说的经相提并论,可见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特殊和重要的地位。细读经文,精选出了智慧禅语,句句开悟,让人明本心,见自性。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指菩提树,意译智慧、知、觉,指能觉法性的智慧。惹:沾染。菩提是觉悟,怎么会有树呢?心中怎么会有明镜台?本来什么都没有,哪里会沾染上尘埃呢?这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偈语,是惠能大师针对神秀“身是菩提树,心似明境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说的。意思是: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而心

03月28日

道家6大传世奇书,6大传世金句,囊括千年智慧精华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850次
道家6大传世奇书,6大传世金句,囊括千年智慧精华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道家文化是以天地大道为本,研究形而上的思想体系。“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德经》、《周易》、《庄子》、《鬼谷子》  《列子》和《黄帝阴符经》是道家著名的传世奇书,囊括了人生的智慧精华。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道德经》 《道德经》中的这句话说的是人生的许多灾祸往往是因为不知足,而人经常犯的过失往往是因为欲望太多。俗话说“知足常乐”,现代人之所以活得疲惫而焦虑,除了不得不为了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而努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知足。我们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饱暖思淫欲”,为了虚荣的面子,为了难以实现的梦想,不惜透支身体,寅吃卯粮,甚至铤而走险,直到一切都无法挽回,才发现悔之晚矣。2、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易经》《易经》中的这句话是对善和恶最精辟的

03月27日

书法,每个画家的必修课!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681次
书法,每个画家的必修课!

中国的画家不写字肯定不行。外国画主要是技巧,中国绘画是一种文化,外国画讲究科学,人体比例、解剖、色彩、光线,中国绘画是讲哲学的,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没有书法更不行。尤其是写意画,写意画家如果不懂书法的话,永远画不好,绘画格调也上不去,而且一个人书法功底有多深,绘画就有多高,他的水平格调有多高,绘画就有多高,一个都不例外。我们看黄宾虹的书法,产生黄宾虹的绘画,齐白石的书法产生齐白石的绘画,潘天寿的绘画其实也是他的书法,一样的。潘天寿书法的功底和内涵,且不评价,但是潘天寿的书法很有骨力,绘画也很有骨力,潘天寿开始是学吴昌硕,后来他认识到学得再好,也只是吴昌硕第二,甚至第二也当不了。后来他就思考问题,他在学习书法的时候提出一个理论,说书法不要学名家,不要学王羲之和颜真卿,因为大家都在学他们,你学了就

03月27日

老子:人这辈子,这四个错误一定不能犯!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74次
老子:人这辈子,这四个错误一定不能犯!

人这一生谁都会犯错。有些错误,犯了,能吸取教训;但有些错误,犯了,会拖垮生活。老子认为,人生在世,有四种错误绝不能犯。1、自见《道德经》云:“不自见故明”。自见,就是带有任何偏见的看人看事。医生在做手术时,都需要无影灯,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圈灯。当灯从左上角打过来的时候,自然就会在右下角产生一个影子。但是如果在右上角还有一个灯,那这个影子就不存在了。如果它是一圈灯,自然从哪个角度都不会有影子了。《心经》里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有阴影的地方就是无明。老子说“不自见故明”,就是告诫我们,不要总把思维局限在自己所见的角度,才能看明真相。更多时候,我们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就是换位思考。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对待同一件事情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不妨试着站在对方的位置,用对方的思维方

03月26日

王阳明:人有这四颗心,福气不请自来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819次
王阳明:人有这四颗心,福气不请自来

漫漫人生路,如同一场修行,我们若想活得快乐自在,就要完成一些必修的功课。而“修心”就是这场修行中最重要的必修课。王明阳曾穷其一生心血来参悟心学,并用“心学”教导后人:修养好这四颗心,人生自然美好。1、坦诚之心王明阳在《传习录》中曾讲到:“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这句话说的就是,为人处世不可存有私心,惟有坦诚相待才是了悟天下至理的基础。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修得坦诚之心,才能活得真实自在。在汴京新宫殿建成时,宋太祖赵匡胤坐在正殿上,命令属下把宫门全部打开。他告诉左右之人:“这开了门的宫殿,就像我的心一样坦坦荡荡,稍有偏斜歪曲,人们都看得见。”赵匡胤为人坦诚实干,因此建立了不少功勋。有一次,南汉王刘鋹跟从赵匡胤到讲武池。赵匡胤斟一杯酒赐给他,刘鋹怀疑有毒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