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圣贤智慧 - 第5页

04月13日

真正强大的人: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846次
真正强大的人: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一阴一阳之谓道”,世间万事万物都存在着正反两个面,达到了某种对立统一平衡,便衍生出了道。老子有言:“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这是在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做人要刚柔并济,达到矛盾统一的局面,“雌雄同体”才是最佳。《周易·泰卦》彖传讲:“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君子是阳的一面,小人是阴的一面。真正强大的人,往往也是一半君子一半小人,同时具备君子和小人这两张面孔。外小人内君子,才能战胜小人,当乃真君子。1、外圆内方中国历来就讲求方圆之道,不管是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还是铜钱外圆内方的独特外形,方与圆虽看似普通的两种构图形状,但其中却蕴含着最中国的待人处事智慧。圆,光滑润泽,包容宽和。方,明辨是非,内心方正。方是为人之道,圆为处事之本,外圆内方是中国传统的处世哲

04月13日

识人术:一个人的走路姿势,就暴露了他的人品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25次
识人术:一个人的走路姿势,就暴露了他的人品

古语有云“相由心生”,其实这里所说“相”可以是指面相、外貌,还可以是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即体相。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何,都会在有意或者无意间通过身上所有部位来展示出来。正如心相篇中所说“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内心,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其实,走路最能够看清楚一个人,因为一个人的走路姿势,就暴露了他的人品。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更是认为:走路时,有这种姿态的人,更值得信赖!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01曾仕强教授说:“走路最能够看出一个人,但是我们现在最不重视的就是走路。最好的走路是怎么走,走的时候,好像背上有重物,就表示你这个人可以负担重责大任。你脚步很稳,按部就班,就让人

04月11日

儒者的最高境界不是富贵,而是这两个字!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813次
儒者的最高境界不是富贵,而是这两个字!

《中庸》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讲“诚”,“至诚”更是儒者的最高境界,一个“诚”字,究竟有怎样的玄机?所谓中庸,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意为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然中庸之道,亦在于“诚”。中庸所谈的“至诚之道”,从修身养性中看来,其实也是“真诚之道”。真诚,是心之至诚,以诚待人则无人不信,以诚处事则无事不克,以诚立业则无业不兴。以诚待人则无人不信清人方苞曾言:“感人以诚不以伪。”用自己最真实和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没有半点虚情假意,不以诳语欺人,这是做人必须具有的品格。诚之者,人之道也。以诚待人有诚意,君子之交淡如水。诚意的多少并不会以金钱衡量,也不会以功名去较量,以诚相待的双方,是指彼此有一颗互相谐和的心,没有攀比,没有嫉妒,只有

03月29日

本事再大,也要警惕这三种人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990次
本事再大,也要警惕这三种人

本事再大,也要警惕这三种人。在儒家文化中,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孔子在《论语》一开篇提到的“人生三种快乐”,其中之一便是“交友之乐”。人生得一知己虽是乐事,但我们在交友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孔子曾用他的大智慧告诫后人:本事再大,也要警惕下面这三种人。1、巧言令色之人孔子曾在《学而》篇中说道:“巧言令色,鲜矣仁。”仁德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精神,具有“仁者”之心的人,必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而那些阿谀逢迎、讨巧卖乖的人,往往是靠不住的。曾经有人在孔子面前这样评价冉雍:“冉雍这个人嘛,是个仁者,只可惜口才不太好”。孔子听后,笑着说道:“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啊,人为什么要能言善辩呢?那些能说会道、阿谀逢迎之人,往往是招人厌恶的。”由此可见,孔子是很讨厌巧言令色之人的。据说在上古时期,有一

03月29日

《坛经》最经典的智慧禅语,明本心,见自性,句句开悟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322次
《坛经》最经典的智慧禅语,明本心,见自性,句句开悟

《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由中国佛教禅宗大师六祖惠能口述,弟子法海集录而成的一部佛教经典。《坛经》是中国僧人著作当中,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经典著作,是禅宗的“宗经”,在中国甚至世界佛教史、文化史、思想史上面意义都非常大。《坛经》能和佛陀所说的经相提并论,可见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特殊和重要的地位。细读经文,精选出了智慧禅语,句句开悟,让人明本心,见自性。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指菩提树,意译智慧、知、觉,指能觉法性的智慧。惹:沾染。菩提是觉悟,怎么会有树呢?心中怎么会有明镜台?本来什么都没有,哪里会沾染上尘埃呢?这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偈语,是惠能大师针对神秀“身是菩提树,心似明境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说的。意思是: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而心

03月27日

老子:人这辈子,这四个错误一定不能犯!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900次
老子:人这辈子,这四个错误一定不能犯!

人这一生谁都会犯错。有些错误,犯了,能吸取教训;但有些错误,犯了,会拖垮生活。老子认为,人生在世,有四种错误绝不能犯。1、自见《道德经》云:“不自见故明”。自见,就是带有任何偏见的看人看事。医生在做手术时,都需要无影灯,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圈灯。当灯从左上角打过来的时候,自然就会在右下角产生一个影子。但是如果在右上角还有一个灯,那这个影子就不存在了。如果它是一圈灯,自然从哪个角度都不会有影子了。《心经》里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有阴影的地方就是无明。老子说“不自见故明”,就是告诫我们,不要总把思维局限在自己所见的角度,才能看明真相。更多时候,我们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就是换位思考。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对待同一件事情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不妨试着站在对方的位置,用对方的思维方

03月22日

王阳明:读书的五重境界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051次
王阳明:读书的五重境界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他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出身教育世家、状元名门的王阳明,在祖父王伦、父亲王华的教育影响下,28岁起随父同朝为官。后因直谏宦官刘瑾之害被贬谪贵州龙场,历经“百死千难”之后,终于悟得“良知”学说,并开启了他平定西南的戎马一生。讨江西宁王之叛,平闽赣两广民寇之乱,次次都是临危受命,屡建奇功,用兵之神,无人能出其右。王阳明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王阳明把“勤读书”放在了第一位。他在给弟子的一封家信中还专门提到:“像侄子正

03月21日

《荀子》经典名言10句!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经典语录_语录大全_语录励志_励志短句_励志名言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10次
《荀子》经典名言10句!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荀子》经典名言10句,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1. 多言则文而类。出自《荀子·性恶》。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不过是堆砌辞藻而已。2.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语出战国时期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理论要有根据,说话要讲道理。3.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语出战国时期荀况《荀子·非十二子》。在该说话的时候说话是明智的,在不该说话的时候沉默也是明智的。4. 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语出战国时期荀况《荀子·修身》。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向后,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即使用六匹良马拉车也无法到达目的地。比喻做事要专心。5.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语出《荀子·大略》。读书人不一定都要去做官,但做官的必须坚持读书学习。这句话阐述了入仕做官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学习是为官者的基本功课。6. 非我而当

03月21日

人生不易,需静心才能得意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980次
人生不易,需静心才能得意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总是有太多的诱惑,使我们的内心感到烦躁与不安。有的人急于功名,有的人热衷利禄,却少有人肯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到头来,想了很多不切实际的东西,一无所获。人生不能太浮躁,不能太焦急,只有静下心来,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处处得意。01、静心换初心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守住自己的初心,才能有始有终。而要想不忘初心,就必须要做到心静,只有心静了,才能不被喧嚣的世界打扰,才能时时刻刻守住自己最初的理想。苏洵少时也曾立志要发奋读书,考取功名。可没学多久,他心里就有一股躁动,觉得外面的世界如此美好,不出去游玩一番,实在是白白浪费人生的大好时光。于是,苏洵就开始放弃读书,出去外面到处游荡,终日嬉戏,一直到了十八岁还不会断句和作诗文。后来第一次应

03月16日

曾国藩:读书,是世上第一等好事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自我教育_成人教育_素质教育_家庭教育_继续教育_爱的教育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03次
曾国藩:读书,是世上第一等好事

曾国藩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伦理家,除此以外,他还是一个文学家。曾国藩对于文学是很有修养的,只因为他在事业上的成就太大了,所以把他的文学修养遮过了。1、读书的三个层次现在我们开始说起曾国藩的读书。曾国藩对于读书,可分三层来说:第一是喜欢读书,第二是懂得读书的方法,第三是劝人读书。曾国藩在咸丰二年以前,在北京做京官的时候,便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他在翰林院几年,所做的可说完全是一种“研究工作”。因为职务比较清闲,所以他有较多的工夫自己读书。他所交的一般朋友,都是很讲究读书的,所以那时京师的读书风气很浓厚。这时候曾国藩有这样一段读书的故事:他因为屡试不售,在京师住得气闷,便应朋友之招,到江南去游玩。在路上因为路费缺乏,向睢宁的朋友易作梅借了“百金”,在路过南京时,他把这笔钱完全买了书。不够,又把衣服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帮美记|中赚网|JJ租号金币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