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活一天,就不要白活。人生是一场修炼,今天有今天的任务,明天有明天的要求。生命不息,时间不止则奋斗不停,有大智慧的人不会允许自己完全停下来,身体与思想总有一个踽踽前行。无事则安,安可成圣王守仁出身名门,少时聪颖,曾立下“读书学圣贤”的志向。二十八岁时,王阳明考中进士,开始入朝为官。明武宗正德年间,太监刘瑾等人弄权,在朝堂上大肆排除异己。王阳明因不愿与太监刘瑾等同流合污,触怒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这年他三十五岁。龙场处于群山之中“万山丛薄、苗、僚杂居”,是一片尚未开化之地,加之气候湿热,瘴气弥漫,一般人初入此地大都难以忍受。但王阳明在龙场安顿了下来,一住就是三年,他说“厉瘴毒而苟能自全,以我未尝一日而戚戚也”。龙场远离京都,加之王阳明作为龙场驿丞并未有多少公务,这就给了王阳明大把的空闲时间。在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33章参考译文:认识别人的是“智”,了解自己的才算“明”。战胜别人的是有力,战胜自己的才算强大。知道满足的就是富有。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性的才能长久。身体消亡而不死才是长寿。有时看《老子》,我会感动得泪流满面。这种感动,不是来自于知识,而是来自于一种信任。我时而被老子说得汗颜,时而又被老子说得喜悦。就像这一章,老子一边警示我们所处的生活,一边指引着修行的方向。老子是得道的人,是人就免不了尘世中的纷繁复杂,这就是我们说的生活。老子牛逼的地方在于,成于道,融入生活,又跳出生活来观察,用优美的文字来告诉世人真相是什么,如何能接近真相,成为真相。自古至今,社会都是个竞争的社会,所有人都希
【导读】这是非常实用的一章,像一面镜子,让你时刻看见自己行为,修身养性。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参考译文】踮起脚尖站着,是站不久的;大跨步向前走,是走不远的。喜欢自我表现的人,不会真正明白;自以为是的人,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的人,大家不会觉得他有功劳;自我矜持的人,无法成长。这些在得道的人眼里,可说都是剩菜赘瘤,让人厌恶,得道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这一章通俗易懂,理解其意思并不难,但这一章对我们修生养性的指导却非常实用。每次读到这一章,都会让我内心一凛,这不就是在说我么?这几句话,就是一面镜子,时刻反映着我行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就是在告诉大家要脚踏实地,不要违背自然,不要急功近
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故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老子》第三十六章大概意思是:想要收合起来,必先使之张开;将要削弱它,必先使之强盛;将要废弃它,必先兴举它;将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是几先的征兆,或者说是细微的征兆。凡是讲解老子这一章,都避免不了讨论一个话题:老子是不是玩权术的阴谋家?你看,老子教你损招:要想干掉别人,先迷惑别人!这还不是阴谋家么?!很多老子的铁杆粉丝们,大多是大学教授,一本正经地说:你们这帮人误解了老子的意思,老子是个圣人,怎么能是个阴谋家!两千年来,这个话题还在讨论,不同门派争论,还有不少学术论文,一地鸡毛!我也是老子的铁杆粉丝,如果”老子”做自媒体,我肯定天天“赞赏”!我以前毫不犹豫站在“老子是圣人”一派,坚决不信
心是一块田,快乐自己种。人活着不是靠身体,而是靠心。有时候,换个心情,你会快乐些。心是一块田,靠自己去播种,种善因,故得善果;种恶因,故得恶果。如果你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颗充满生机的心,你就是播下了快乐的种子,就会收获一颗快乐的心。成败聚散,都是人生中的一种成长。人,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理念,各有各的世界观,各有各的人生观,各有各的价值观。不随意苛求别人,不盲目要求自己,保持善良,做到真诚,宽容待别人,严以律自己,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都是人生的一种成长,看淡,心情才好,看开,日子才美。看清一个人又何必去揭穿;讨厌一个人又何必去翻脸。活着,总有看不惯的人,就如别人看不惯我们。人的成熟不是年龄,而是懂得了放弃,学会了圆融,知道了不争。有些苦衷不言痛,不是没感觉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开心与不开心,往往就是心态问题,事情往往都有两面,如果你总是只看到事情坏的一面,你就会变得消极,充满负能,继而开始自我否定,觉得生活容不下你,活着太累,人间不值得。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调查,美国研究人员对700名百岁老人进行了3年跟踪研究,结果发现长寿的人共性只有一个。长寿的秘诀无关饮食,无关习惯,无关养生方法,而是拥有一个好心态!01你和长寿只差一个好心态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珍馐百味,日食只需三餐。115岁的张存合,是山东省最长寿的男性,当问到为何长寿,他嘴角含笑,淡淡的说:“不争不抢,好人一生平安。”在儿女们看来,父亲从来不与人争利,宁可损己不愿伤人。有一年分家,分给他的房屋既小又在拐角上,他一声不吭,还对孩子们说:“人生在世,靠人家给的东西发不了财,还是自己挣吧。”不
人生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事,关键在于熬。熬,不是逆来顺受的活着;熬,不是对命运的妥协。熬,是能量积蓄;熬,是生命升华。有些人熬着熬着,成功了;有些人熬着熬着,消失了。人生总有不如意之时,不要抱怨怀才不遇,也不要抱怨生不逢时;苦心人,天不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很多时候需要熬。熬,看似很苦逼、很窘迫,实际上是在充电、是在进取。竹子熬了4年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仅用六周时间就长到了15米。熬,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竹子熬不过那3厘米,哪能6周就长15米。熬,是一段痛苦而忍耐的过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多么美好的爱情状态。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路上,夫妻哪有不争执的时候。忍耐了,宽容了,爱情就美好了;任性了,记仇了,爱情就
《老子》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滴水,可方可圆,泽润万物;一个人,能方能圆,方圆相济,便可活的豁达、圆满。 "方圆"之说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外部是圆形,内部是方孔,看似朴实无华,但蕴含着人生哲理。做人也应当像这铜钱一般,能圆能方,虽未能熠熠生辉,但也有存在的意义。1做事要方方不是执拗,方是一种坚毅,一种正直,更是一种做人的根本,亦是做人的气节和原则。就像脚下的刹车,红灯时适可而止;绿灯时一路前行,别犹豫彷徨。曾有个拦路抢劫的少年,潜逃到外地隐姓埋名四年。然而,他还是被抓获,不是因为躲避不及,而是一起见义勇为的壮举让他暴露了。在那个寒冷的早春,他跳下冰冷的湖里接连救起了两个落水的儿童。他的义举也暴露了自己,自然就被捕了。记者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想没想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耗时近20年编写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史书。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和《史记》并称,是不朽的史学名著。清代的顾炎武、近代的梁启超,都对这本书赞赏有加。清代曾国藩:“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1.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第4卷周赧王三十一年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孔子曾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只是一片转瞬即逝的浮云,而内心却会忍受长久的煎熬。2、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第25卷汉宣帝元康三年知道
晚清名臣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写道:“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人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人,自始至终都是群居生物,在未来的旅途中,我们离不开朋友的扶持和帮助,虽然我们无法选择所遇到的人,但是却可以选择所交的人,而这个交往过程却是极为重要。谨记以下三种人,若遇到,擦肩即可,无需深交。1聪敏过人,即为心术不正古人云:“朋友相识,贵在相知;朋友相知,贵在知心。”心者,当诚心、用心,万万不可心术不正。清末,有一人名唤金安清,聪明绝顶,理财能力极强,数次想进入曾国藩的幕僚团队,博取一个好前程,但都被曾国藩婉拒。身边之人好奇,曾国藩回答:“此人虽聪敏,但却心术不正,我敬如鬼神,不敢深交,只好敬而远之。”后果然如曾国藩所料,因机敏过头,金安清先是送了很多金银给朝中官员,获得了见咸丰皇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