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读书,是世上第一等好事

1192 人参与  2020年03月16日 15:50  分类 : 自我教育_成人教育_素质教育_家庭教育_继续教育_爱的教育  评论


曾国藩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伦理家,除此以外,他还是一个文学家。曾国藩对于文学是很有修养的,只因为他在事业上的成就太大了,所以把他的文学修养遮过了。

1、读书的三个层次

现在我们开始说起曾国藩的读书。

曾国藩对于读书,可分三层来说:
第一是喜欢读书,
第二是懂得读书的方法,
第三是劝人读书。

曾国藩在咸丰二年以前,在北京做京官的时候,便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他在翰林院几年,所做的可说完全是一种“研究工作”。因为职务比较清闲,所以他有较多的工夫自己读书。他所交的一般朋友,都是很讲究读书的,所以那时京师的读书风气很浓厚。
这时候曾国藩有这样一段读书的故事:他因为屡试不售,在京师住得气闷,便应朋友之招,到江南去游玩。在路上因为路费缺乏,向睢宁的朋友易作梅借了“百金”,在路过南京时,他把这笔钱完全买了书。不够,又把衣服当质了些,添补上去。他能借钱质衣去买书,可见对于读书的兴趣了。
倘若把咸丰三年到同治三年这十二年扑灭太平天国的军事时期,作为曾国藩一生的根本事业,那么他在北京六年的京官生活,是他根本事业的预备时期。曾国藩以没有带过兵的书生,一旦身负重任,居然很晓得用兵。固然是他平日随处留心的结果,但大半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
后来他办理军事,虽然“军书傍午”,环境不安,但他仍不忘记读书。所以他寄信给他的儿子纪泽说:“余在军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年老眼朦,无甚长进。尔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
又说:“余性喜读书,每日仍看数十页,亦不免抛荒军务,然非此则更无以自怡也。”可见曾国藩的读书已成为改不掉的习惯,并无以消遣了。
这种习惯直到曾国藩年老之后,做了两江总督,仍没有变更。在同治十年(1871年)的时候,曾国藩已经六十一岁,并且他的右眼已经失明了。许多人都劝他静养享福,但他仍旧读书不息,决不使光阴虚度。
一般人的读书,都用来为博取利禄的工具,但曾国藩认为读书是求知识,求学问,是满足求知欲的。所以他写信给他的诸弟说:
年过二十,总以看书为主。我境惟彭薄墅先生看书极多,自后无一人讲究者,大抵为考试文章所误。殊不知看书与考试,全不相碍;彼不看书者,亦仍不利考如故也。我家诸弟,此时无论考试之利不利,无论文章之工不工,总以看书为急务。不然,则年岁日长,科名无成,学问亦无一可靠。
(《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八日禀父母》)

2、读书的三大方法


至于曾国藩的读书方法,更值得我们注意。
他的读书方法,第一是“有恒”,第二是“不勉强”,第三是“做札记”。
何以见得曾国藩读书有恒呢?
他说:“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致诸弟》)
他在读书方面,主张实事求是,不贪懒取巧。他说:“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遍,而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
曾国藩在读书方面,不主张强记,这是很合于现代的教育方法的。“凡读书有难解者,不必遽求甚解;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这是他读书的原则。
至于看书“做札记”,更是曾国藩求学的不二法门。近来的学者如胡适之先生,认为“做札记”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其实曾国藩早已实行了。他认为读书应“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此外曾国藩又以为天下的书籍浩如瀚海,所以看书不可不知所择,曾国藩这种见解也是值得推许的。
陈果夫先生评曾国藩的读书方法说:“读书如能随时做笔记,则进步最快。曾国藩是一位不甚聪明的人,但他一生的好处在有恒、耐心、做笔记,所以后来也有相当成就。”这话是很确实的。
(本文节选自蒋星德《曾国藩传》,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jiaoyu/1124.html

本文标签:圣贤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  读书  国学  学习  曾国藩名句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南昌首大医院看男科|帮美记|中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