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传世经典浩如烟海。这些传世之作是祖先留给我们十分宝贵的遗产,它们犹如一艘艘满载着思想和智慧的航船,沉心研读,将对我们的人生、事业大有裨益。但想到,这个由四书、五经、七传、二十四史……等国学经典所构成的巨大智慧宝库,因并未受到国人的广泛重视,仍在积尘盈尺呢!一旦丢掉本民族的文化之根,即便别处文化再先进,又如何能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呢?而且,我们本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公认的,更重要的是,早已有人将其合理剖析并成功运用到自己的事业之中了。马云“倒立看世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多个场合都曾强调:“个人或者社会没有对文化的追求和创新,就没有办法发展,将中国优秀的文化推广出去,和世界分享中国传统哲学中蕴含的理念和力量,是这代人必须的责任和担当……”果然,马云的头衔又多了一个
南怀瑾:男女行淫时,有好几亿的中阴身在看(绝不能邪淫!)作者:南怀瑾开示【行淫的实况】南怀瑾老师讲述:男女做爱时,有好几亿的中阴身在看!本文摘自《南怀瑾讲述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佛讲到,在进入娘胎的时候,通常的情形,中阴身忽然一个念头是性的欲念。如果看到男女在做爱,这一对男女跟他有缘,他就一下被吸过来,变成他的父母。当中阴身靠近的时候,没有看到人,只看到两个性器官在动作。如果他喜欢女的,好像自己变成男的跟这个女的在做爱,实际上就是和妈妈,那时入胎就变成男人了。如果喜欢那个男的,好像自己跟这个男的做爱,实际上就跟爸爸做爱,就变成女的了。中阴身在就要入胎的时候,会产生一些颠倒的妄想。如果投胎为男的话,那么就对母亲产生爱欲,而讨厌父亲;相反的,如果投胎为女的话,就对父亲产生爱欲,而厌憎母亲。 由于过
——写在和孩子读经两年之后自从孩子接受读经教育以来,每一天,每一个月都在长进,在收获,都没有白过!而作为孩子的母亲,除了不断获得这份惊喜和成就之外,还有一份个人成长的收获,乐意与大家分享。以前,我是个很感性的人,很较真,追求完美。对家庭如此,对工作也如此。我希望自己职位不断提升,收入更高。希望孩子能体会做妈妈的辛苦。希望老公能时刻体会我不用言明的细微心思。偏偏一切都不那么如愿。因此我时常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离抑郁不远了。自己不开心,家人也不开心。随着孩子在学堂读书越来越多,我怕自己跟不上孩子的脚步,以后不能跟他对话。我内心里还是很希望孩子长到25岁、30岁的时候,我这个妈妈还能有本领做儿子的知心朋友,能够跟得上他思维的脚步,给他指点,陪他进步。当我看到孩子背了很多书,相比之下,我自己就显得腹
来源 | 网络如果要评选中国最美的一篇古文。那么,《滕王阁序》一定能上榜。 01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译文】年纪大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该更加坚强,不能放弃凌云之志。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挑战和勇敢意志的那天。 01 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译文】天高地远,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想到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感悟】这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永远属于你的,包括你最爱的人,养大的孩子,包括你的财富,你的身体,最后也会回归尘土。 03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译文】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还是可以到达;过去的时光虽
引言:一个人形式上做得越多,内在的核心失去得越多;一个人越是注重了核心,他对外在的越是不太注意。可是有几个人能够看到我们的核心?只能从我们的外表来看。为了传播佛法的需要,我们只能做这些外表的东西,你内在修行多高,别人都不知道。文章有些长,请备足耐心耐性,慢慢品味细细悟。 “人”,不管你修行不修行,每年也都会有一个月吃食物不香。如果你是修炼的人,出现辟谷往往都是在这一个月里面。就我个人来讲,每年农历的六月吃饭就不香。在我闭关修炼期间,都是在这一个月当中不吃不喝,每天照样打坐。还有一些体力强壮,胃功能比较好的人,在辟谷期间照样干体力活,但是这样的人很少。这一个月把体内贮存的能量消耗完了以后,身体就又开始接受外来的食物了。 过去修炼的人,在这个阶段往往功力会大大增长。因为食物是属于阴性的东西,你吃
《论语》中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汇聚古人智慧的名著。《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出自《论语·阳货》。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想,也不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不断的追求和奋斗,英国思想家卡莱尔说过:“为一生工作而进行探索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无须再探索其他的幸福。”工作使人生充实,只有坚持不懈地工作,不屈不挠地奋斗,才能有所成就。在追求和奋斗的每时每刻,人都在提高着自己生命的价值,并从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如果不思考、不工作、不追求、不奋斗,只满足于安逸的生活,那就会变成庸俗的人。二、行己有耻。出自《论语·子路》。人生最可怕的是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一旦陷入这种状态之中,就会无限夸大自己的能力,致使自己利令
《养正遗规》是清代大学士陈宏谋所著,与《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并称五大遗规。《养正遗规》主要是关于修身养性的方法,集前人所长,是清代学堂的必修课。其中有八不足,对人心人性,见识透彻,至今仍有启发意义。1才不足则多谋一个人才华和能力不足,那么点子就会多一些。在遇到力所不能及的时候,他们才能绕过难题,到达终点。就像是古代打仗,正面打不过,才会使用计谋,反间计、美人计等等等等,都是能力不足的体现。2识不足则多虑一个人见识不够的时候,就容易多虑。面对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东西,人往往害怕,所以就容易考虑这个考虑那个,瞻前顾后。很多大企业的领导人有很强的决断力,就是因为他们格局够大,眼界够宽。3威不足则多怒一个人威信不足,就容易发脾气。真正有威严的人,是不需要发脾气的,一个眼神就
减少可有可无的瞎忙,将时间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忙要忙到点子上,别让瞎忙害了你。人生可以忙,却不能瞎忙,要把工夫用在重要的事上。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小和尚从早忙到晚,有一天他问自己的师父“师父,我每天都在忙,为什么没有什么成就呢?” 师父笑了笑,让小和尚把化缘的钵拿过来。师父先在碗里放满核桃,又撒进去大米,最后倒入水,钵满了。 师父又取来一只钵,这次先放入水,倒满水后再往里放核桃与大米,水就溢了出来。生命就像这只钵,若被细细碎碎的小事填满,每天虽忙忙碌碌,却也会感到焦躁不安。 人生可以忙,却不能瞎忙,要把工夫用在重要的事上。1. 经营好家庭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舒适幸福的家,是快乐的源泉。 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家庭。越来越多的人把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其它事
俗话说三十而立,三十岁的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起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这时候全家人都靠你生活,你也不能再像年轻时肆意妄为。用人生最好的年华去奋斗,方不负此生。有人说:“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去看看他的朋友。”一个人的三观如何,一般说来,一半来自他汲取的知识与接触的社会,另一半则来自家庭与朋友。然而更多时候,后者更具有直接引导作用。简单说来,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对于交友,鬼谷子说: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鬼谷子给了四种方法:靠道德结交、靠信仰结交、靠金钱结交,靠美色结交。而立之年后,深交这几种朋友,绝交这种人。深交三种人:1、宅心仁厚之人,可深交言忠行夷,秉志无私,施不求反,情忠而察,貌拙而安者,可深交。—
有句话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比人和狗都大。到底是什么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呢?一是思维方式,二是行动和执行力。思维方式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曾国藩出身于湖南省湘乡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后官至清朝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曾国藩的人生“逆袭”之路,就是从“底层思维”的改变开始的。底层思维一:吃独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面对利益的诱惑,人们常犯的思维错误就是,吃独食。而这样独占利益却不与大家分享的人,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曾国藩早期在抵抗太平军时,认为有道义就能感召别人,必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但是他慢慢发现,最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那里,于是便问赵烈文:“众皆出我下,奈何尽归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