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王国维认为,凡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重境界。第一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即孤独寂寞中苦苦寻找人生目标;第二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为了实现人生目标,上下求索,苦苦挣扎;第三重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即水到渠成地获得成就。王氏的三境界说很形象,也很好理解。实际上,《论语》中也有“三境界”。这个三境界比起王氏三境界来,别有一番味道。《论语》“学而第一”开篇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也是人生学问三重境界,或说三部曲的最好写照。第一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浅层意思当然是学习书本知识,但是绝非埋头书本,它包括领会、觉悟道理,进而效仿先贤,学习先贤的意思;时,不
道生于安静老子说:“守静笃。”意思是使生活清净,坚守不变。“笃”是极度、极点的意思。我们的智慧和道德,都从清净、宁静的心自然流露出来。每天吵吵闹闹,每天心浮气躁,不可能具备智慧。《庄子》中有一个削刻木头做鐻( jù ,古代乐器)的高人,技艺已经进入“道”的境界了,鐻做成以后,看见的人无不惊叹好像是鬼神的功夫。而他做鐻的方法没有什么特别,只是“斋以静心”,就是斋戒以静养心思。德生于谦卑《周易》:“谦,德之柄也。”谦卑礼让能让一个人德行越来越高,心量越来越大。谦卑就是对万事万物持怀有一颗敬畏的心,这份敬畏是源于敬重。总是欢欢喜喜、快乐无忧,总是平易近人、对人恭敬,没有一点骄慢之心,这种人是“至德”之人。“不彰人短,不炫己长”是一个人修养高低的体现,随时给人一个台阶,随时保持谦虚的风范,必定拥有智
1. 君子以果行育德。出自《周易·蒙·象》。君子以果断坚决的行为培育美德。品德高尚的人勇于探索真理,并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品德。当他们的修养达到很高的境界时,他们自身就拥有了充沛的力量,在这种境界中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因此,他们的生命获得了崇高的价值,他们离真理越近,他们的品德就越发高尚。2.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上经·坤》。坤:地,八卦之一。君子就应当像大地一样,能够拥有着宽厚的德行,去承载万物。3.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出自《周易·下经·恒·九三》。恒:长久。如果不能长久的保持自身的美德,就会遭受别人施加的羞辱。4.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出自《周易·系辞上》。勤劳而不自夸,有功绩而不自满,这是极其厚道的品德。【默默耕耘,总会得到人们的承
什么是私欲,过了的基本欲望就是私欲。或者说,良知认为错的欲望就是私欲。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一个人如果没有欲望,那和僵尸差不多。问题是,我们的欲望应该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内,而不能让它像野草一样野蛮生长。先来看人们最容易也是最严重的“私欲”——好名。人人都喜欢追逐虚名,这是“表现欲”的极端。王阳明有个叫孟源的弟子就有这种毛病,王阳明曾多次让他改正,他也总是说会改,可一旦有机会表现,他总是奋不顾身地抓住。有一天,王阳明刚教训完他,有个弟子谈起了近来学习心学的心得,说还有不明处。孟源把身子向后一仰,大笑道:“你这毛病可是我当年犯过的,哈哈。”王阳明看了他一眼,语气冰冷:“你坐正了吧!”孟源发现自己的确坐没坐相,赶紧坐正了。王阳明说:“你的老毛病又犯了。”孟源很无辜的样子,要争辩。王阳明马上止住他,开导
人这一生,有三大陷阱:贪婪,浮躁,固执。早点看清,躲过便是福气。1贪婪《易经·颐卦》:“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庄子》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鸟儿在深林里安家,不过占用一根树枝;偃鼠在河边饮水,喝饱也就懂得停止。世间万物,似乎都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而人类的贪心,却像是填不满无底洞。俗话说:人心不知足,常逢灾与愁;三十三天上,仍要起高楼。贪婪乃是人生第一大陷阱。富贵而骄奢,必将自取灭亡。【初九】爻辞曰:“舍尔灵龟,观我朵颐。”自己本是灵龟,不需要饮食便能得到长寿。只因看到别人大快朵颐,就起了贪念、动了凡心。意思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放着大好的资源不去利用,却贪图额外的恩赐,只能是自毁根基。《淮南子》有言:“临渊羡慕鱼,不如退而织网。”眼睛总是紧盯
人到中年阅尽千帆,最难得的是心境。守好五个字,修好一片心。余生,愿你活出更好的自己。01、容人生下半场,应当修炼出更加开阔的胸襟。王阳明虽然没有做过宰相,却比一般宰相更加大肚能容。他说:“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有然能收缴得,愤怒嗜欲正到胜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王阳明有个怪徒弟,名叫王艮。此人身着奇装异服,来到王阳明家里求学。王阳明不怪他不守礼教,反而将他收入门下。谁知拜师后不久,王艮就又穿着他的奇装异服出门游历,还打着王阳明的旗号到处讲学。王阳明看穿他无心向学,只不过是为了出名。却依然没有计较,继续留他在家里。慢慢的,王艮明白了老师的一片苦心。从此洗心革面、一心向学。最终成为了王阳明最优秀的学生,也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02、磨正德年间,王阳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提醒我们,有了过错要及时改,不然就真成过错了。国学大师曾仕强说,之所以每个人生来身上或多或少都带有恶习,就是需要你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改掉的。改掉恶习,仍是最好的人。《左传》有言:“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曾国藩是一个善于自省的人,他跟所有人一样,身上也有很多的恶习:心浮气躁、不爱学习、待人傲慢,更致命的是还极其好色。可以说我们当代年轻人身上的毛病,他一样不落样样都沾。对待恶习,曾国用两个方法来自省。一个是记日记,他说“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于书,以便触目克治”;另一个是慎独,他认为“盖其慎独之严,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对于写日记一项,曾国藩立志“誓终身不间断也”,懂得通过记日记来反省恶习的他,人生路一直都很顺利。1、改掉浮躁的恶习“躁”的意思是:
初出茅庐的少年,血气方刚,自觉前程无量,天空才是极限;而且又一无所有,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难免做一些不靠谱的事,犯一些不考虑后果的错误。人到中年不一样了,经历了十几年二十年的浮浮沉沉,明白了世界上的事情不是自己所想象,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而且上有老,下有小,稳定压倒一切。这个时候,如何营造家庭的幸福,如何选择和维系朋友,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就有了新的思量。01家有三不准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定是个和谐的家庭。营造和谐有高招,做到三不准,家风就好了一大半。一不准让父母担心。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说,只让你的父母为你的疾病担忧。这句话有很深的意思。人吃五谷杂粮,怎么可能不生病?但父母只为你的健康担忧,说明什么?你的工作好,你和妻子恩爱,你的小孩很乖。因此,一定要努力工作,夫妻恩爱
01无事如有事时提防有事如无事般镇定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感悟:人无事的时候,要像有事的时候那样谨小慎微,这样自然安详无事;有事的时候,要像无事的时候那样安定,有魄力。心欲小而胆欲大,心小和胆大是相辅相承的。只是小心,就会畏首畏尾,难成大事。只是大胆又难免错误百出,身陷险境。苏辙说,“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功夫下在平时,多思考,多想办法,多提高自己,不要临时抱佛脚,那样一定会变得慌乱不堪。心态一崩,事情自然也就乱了。时时警惕,细心谨慎,雷厉风行,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主事人。02不轻看别人不高估自己训曰: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
生活在此处,不在别处;在你的心里,不在别人的眼里。大海中的一滴水,沙滩上的一粒沙,你没那么重要,何须在意别人的看法。流星背后的月光,落叶堆积的泥沙,世事纷繁变化,何必沉湎昨日的童话。生活在此处,不在别处;在你的心里,不在别人的眼里。泰戈尔曾说:“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1、别活在别人的眼里生活的感动不需要攀比,生活的美好不需要别人定义。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精彩。生活不是数学题,没有标准答案;生活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设计模板,世界之所以有趣,恰恰是因为生活各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自己的日子自己过,他们没法代替你。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开心就好,说到底,生活不过是自己取悦自己的过程。别人的生活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可能并不适合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