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法则一:能量越大,吸引力就越大庄子《逍遥游》中说: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如果你要去郊区的话,你准备了三餐就可以往返,回来的时候肚子还饱饱的;如果你要走一百里的地呢,你就要用一晚上的时间准备足够的干粮;如果你要去千里之外的话,你要提前准备三个月的干粮。这个道理很浅显。尽管现在大部分的人要去远的地方,坐火车和飞机都可以很快到达。但《庄子》用这件事情引发了一个思考,你准备走多远?你准备为此做什么样的生命资粮的储备?你的精神需要储备能量《庄子》给我们的启示是,不管你要走多远,你都要准备适当的粮食;如果你的心要走很远,你需要为你的心储存能量。比如年轻的时候你可以爱很多人,后来你可能只能爱一个人,再后来你可能只能爱自己,到最后很多人可能连自己都不爱。不是不想
万物之理,古人称之为“道”。道,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丰富的表达之一。老子讲天道,孔子讲人道,庄子也说盗亦有道.....那么到底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呢?1、天道酬勤《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天道支持人的勤劳奋进。一个人只有肯努力,才能获得上天的垂青,实现人生的价值。早年的曾国藩并不聪明,科举考试接连失利。在一次乡试中,甚至被湖南学政当众羞辱,他屡试不第,考了足足七次才成为秀才,可谓命途多舛。曾国藩是家里的长子长孙,本身就承担着巨大的家族压力,心中况味可想而知。智力不如别人,就只能一点点努力,进步一点是一点,他时刻检省自己,书本不舍,日课不辍,坚持了几十年。曾国藩对自己儿子说:“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困境之中,勤奋刻苦,一步步
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幸福快乐的源泉。不管是谁,都应该好好守护。“摄生之道,大忌嗔怒。”中医认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才到形病。《黄帝内经》也有言:“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和情绪有关。所以,坏情绪是万病之源。你的身体健康,取决于你的情绪。身体垮掉前,会发出这几种“报警信号”,有一个,都要提高警惕。一、易怒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爱生气、社会关系紧张,会增加中年人早亡风险,男性更甚。所以,“气大伤身”并非空穴来风。中医学上,人体有气结气淤一说,生气容易让原来畅通的七经八络变得迟钝,血流回心脏的速度变慢,在某个部位生成病灶,从而为疾患的发生埋下定时炸弹。每个人的意识里都深藏着愤怒的种子,当生气时,我们会倾向相信愤怒是由别人所造
古人讲“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界上没有两个人面孔相同的。同样的,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思想是一样的。换一句话说,高明看相的人,看了面孔就晓得这个人的个性思想,以及他一生的成就与失败,这就是卦象,挂在脸上,你不高兴时就挂出来了;你高兴哈哈大笑,脸上也挂了出来。所以一个人心理的现象表现在每人身上。——《我说参同契》讲到观察人的道理,我们都知道看相算命,尤其现在很流行。这两种事,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就是世界各国,有所谓意大利相法、日本相法,等等。由此可见任何国家民族,都很流行。讲中国人看相的历史,那很早了。在春秋战国时就多得很,一般而言,中国人的看相,自有一套,包括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麻衣、柳庄、铁关刀,乃至现代意大利、日本人研究出来的手相学、掌纹学,许多新的东西都加上,也逃不出中国相法的范围。但中国人
《中庸》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讲“诚”,“至诚”更是儒者的最高境界,一个“诚”字,究竟有怎样的玄机?所谓中庸,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意为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然中庸之道,亦在于“诚”。中庸所谈的“至诚之道”,从修身养性中看来,其实也是“真诚之道”。真诚,是心之至诚,以诚待人则无人不信,以诚处事则无事不克,以诚立业则无业不兴。以诚待人则无人不信清人方苞曾言:“感人以诚不以伪。”用自己最真实和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没有半点虚情假意,不以诳语欺人,这是做人必须具有的品格。诚之者,人之道也。以诚待人有诚意,君子之交淡如水。诚意的多少并不会以金钱衡量,也不会以功名去较量,以诚相待的双方,是指彼此有一颗互相谐和的心,没有攀比,没有嫉妒,只有
“工匠”一词在《辞海》里的释义本是“手艺工人”。后来到“工匠精神”,这个词的内涵和外延已有大幅扩展与进化,指的是一种认真专一、精益求精的状态和追求。所以,任正非说,华为的生产线上没有“工人阶级”,只有工匠。前几年,日本做寿司的小野二郎成了工匠精神的代言人,中国的不少企业尊之以为神。听说河南的传奇企业胖东来,便长期在公司的大屏上滚动播放着《寿司之神》的纪录片。中国商界最新的工匠图腾则是美国纪录电影《徒手攀岩》。光溜溜的酋长岩平滑如镜,让无数想染指的人与猴子“望峰息心”。攀登过程,但凡有任何的畏惧与分神,后果都难以设想。但片中主角亚历克斯·霍诺德却最终两手空空,攀爬到顶,实现了人类难以预想的成就。一直以来,谈及工匠与工匠精神,很多人总以为是西方尤其是日德的专利。但翻看中国的古书,工匠精神在这个
细数众多中国古典小说,最令人拍案叫绝的非《三言两拍》莫属了。它被称作是“八卦中的八卦,传奇中的传奇”。然而他又不单单是一部故事集,其中暗藏了无数的人生智慧。冯梦龙称自己“不写情词不写诗,言世喻警寄心知”。从种种真实的样貌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这便是作者冯梦龙创作“三言”的目的所在。他极力将洞察世间百态之后,所体会到的真理,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以启迪世人。也正是因此,他的作品往往有着很足的“含金量”。“三言”之一的《警世通言》中,更是有着诸多精辟入骨的箴言,使人读来受益匪浅,能成为我们所有人的处世参考。1、不被毁誉扰: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假如你是一颗树,别人对你的态度就是一阵又一阵的风。如果你很在意别人的意见,那意味着,随便一阵风,都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全书多以散文撰成,一些篇章饶具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说话是一门艺术。智者慎言,言由心生,该说则说,适时而言。懂得说话的人,左右逢源,不得失任何一人,是人人都想结交的朋友。而《礼记》这10句话,刚好给了我们关于说话的建议。1、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表记》译:君子在别人面前举止应慎重,容言要端庄,不要说错话和说不该说的话。感悟
俗话说:“从来养志方为孝,自古倾家不在钱。”一个家的兴旺与衰败,从来不在财富的多少,而在治家之道,持家之法。持家正,治家严,则传承永在,经久不衰。反之,若持家无方,挥霍无度,则家中必有灾殃。1、败家之祸,淫与赌赌是万恶之源,色乃削骨钢刀。一个人若沾染上淫和赌,不仅会毁掉自己,还会毁了整个家庭。余华小说《活着》中的陈富贵,便是如此。富贵从小到大,生活优渥,衣食无忧。父母年迈后,更是将祖上家业交给了他。本来他妻子贤惠,儿女双全,有着让人羡慕的生活。可他偏偏嫌生活安逸,于是迷上花天酒地,赌博取乐的日子。渐渐地,他输光了所有,老父亲变卖了家产为他还债,最终还是被他活活气死。因为赌和嫖,他落得个“败家子”的名声,更是把好好一个家,弄得家破人亡。生而为人皆有欲望,这本无可厚非。可过度贪色,放纵欲望,不仅
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无法重来,要记得自己的初心。经常回头望一下自己的来路,回忆起当初为什么启程;经常让自己回到起点,给自己鼓足从头开始的勇气;经常纯净自己的内心,给自己一双澄澈的眼睛。在现代社会风气之下,仿佛站得越高,能看得更远,获得更多利益。然而,处于低位的人,就一定吃亏吗?老子《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总是往低处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道德经》上还说,水“居善地,心善渊”。居善地就是说,水常处低下,正是仁厚的善地;心善渊:心态深沉大度,中常湛静。只有如水那样,守住低处,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