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第7页

04月05日

最好的拥有,莫过于小溪慢流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051次
最好的拥有,莫过于小溪慢流

我们寄希望于更厉害的道理来过好一生,殊不知真理往往简单,只是需要用一生去领悟。一个行者向老和尚学习“道”——于是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挑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挑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挑水即挑水,做饭即做饭。”行者豁然开悟。我们寄希望于更厉害的道理来过好一生,殊不知真理往往简单,只是需要用一生去领悟。而人生最好的拥有,莫过于小溪慢流。古人云:“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最高境界的品行,就像小溪的水流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谦卑虚静,此即柔。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碰上了一位观水静坐的智者,便将自己的境遇逐一细述。智者微笑着将他带回

04月03日

左宗棠:少年择高处立,中年就平处坐,老年向宽处行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51次
左宗棠:少年择高处立,中年就平处坐,老年向宽处行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除了立下无数值得称颂的丰功伟绩外,还留下了很多警句供后人借鉴。其中,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那句“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更是被后人奉为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这句话道出了我们一生都应奉行的三种境界:少年时,立志高远;中年时,心态平和;老年时,宽厚有度。01、少年时,择高处立。明代学者王阳明曾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作为少年,就应当志存高远,择高处而立。立什么样的志,就会成什么样的事,只有立下高远的目标,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年少时的左宗棠被誉为神童,他小小年纪,便有着与古代圣贤豪杰争锋的豪情壮志。后来,他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在给孩子的家书中,他这样写道:“读书做人首要的是立志,想想从古至今的圣贤豪杰,像你们

04月03日

《道德经》:人生所有的刻意追求,只会物极必反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67次
《道德经》:人生所有的刻意追求,只会物极必反

人生所有的刻意,都不会让自己更快的达到目的,反而会物极必反。白岩松老师说:“这个世上最糟糕的一种人就是勤快的人。”勤快是好事,但是对于人生的节奏过于勤快,过度主观的追求,不但不会达到好的结果,反而会让人生越来越糟糕,因为所有的祸患都是因为刻意追求而造成的。当一个人能够抛开主观妄断,顺应事物本源自然时,才能体现真正的智慧。1《道德经》中说这样一段话: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意思就是说:善于做事的人不崇尚武力,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敌人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人正面争斗,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这叫做不争的德行,这也叫善于使用人的力量,这叫做善于配合自然之道,是古代德的准则。“武力、激怒、战胜、争斗”等等,都是过于激进

03月29日

本事再大,也要警惕这三种人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37次
本事再大,也要警惕这三种人

本事再大,也要警惕这三种人。在儒家文化中,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孔子在《论语》一开篇提到的“人生三种快乐”,其中之一便是“交友之乐”。人生得一知己虽是乐事,但我们在交友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孔子曾用他的大智慧告诫后人:本事再大,也要警惕下面这三种人。1、巧言令色之人孔子曾在《学而》篇中说道:“巧言令色,鲜矣仁。”仁德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精神,具有“仁者”之心的人,必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而那些阿谀逢迎、讨巧卖乖的人,往往是靠不住的。曾经有人在孔子面前这样评价冉雍:“冉雍这个人嘛,是个仁者,只可惜口才不太好”。孔子听后,笑着说道:“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啊,人为什么要能言善辩呢?那些能说会道、阿谀逢迎之人,往往是招人厌恶的。”由此可见,孔子是很讨厌巧言令色之人的。据说在上古时期,有一

03月29日

《坛经》最经典的智慧禅语,明本心,见自性,句句开悟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642次
《坛经》最经典的智慧禅语,明本心,见自性,句句开悟

《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由中国佛教禅宗大师六祖惠能口述,弟子法海集录而成的一部佛教经典。《坛经》是中国僧人著作当中,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经典著作,是禅宗的“宗经”,在中国甚至世界佛教史、文化史、思想史上面意义都非常大。《坛经》能和佛陀所说的经相提并论,可见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特殊和重要的地位。细读经文,精选出了智慧禅语,句句开悟,让人明本心,见自性。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指菩提树,意译智慧、知、觉,指能觉法性的智慧。惹:沾染。菩提是觉悟,怎么会有树呢?心中怎么会有明镜台?本来什么都没有,哪里会沾染上尘埃呢?这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偈语,是惠能大师针对神秀“身是菩提树,心似明境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说的。意思是: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而心

03月28日

道家6大传世奇书,6大传世金句,囊括千年智慧精华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850次
道家6大传世奇书,6大传世金句,囊括千年智慧精华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道家文化是以天地大道为本,研究形而上的思想体系。“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德经》、《周易》、《庄子》、《鬼谷子》  《列子》和《黄帝阴符经》是道家著名的传世奇书,囊括了人生的智慧精华。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道德经》 《道德经》中的这句话说的是人生的许多灾祸往往是因为不知足,而人经常犯的过失往往是因为欲望太多。俗话说“知足常乐”,现代人之所以活得疲惫而焦虑,除了不得不为了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而努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知足。我们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饱暖思淫欲”,为了虚荣的面子,为了难以实现的梦想,不惜透支身体,寅吃卯粮,甚至铤而走险,直到一切都无法挽回,才发现悔之晚矣。2、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易经》《易经》中的这句话是对善和恶最精辟的

03月27日

老子:人这辈子,这四个错误一定不能犯!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74次
老子:人这辈子,这四个错误一定不能犯!

人这一生谁都会犯错。有些错误,犯了,能吸取教训;但有些错误,犯了,会拖垮生活。老子认为,人生在世,有四种错误绝不能犯。1、自见《道德经》云:“不自见故明”。自见,就是带有任何偏见的看人看事。医生在做手术时,都需要无影灯,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圈灯。当灯从左上角打过来的时候,自然就会在右下角产生一个影子。但是如果在右上角还有一个灯,那这个影子就不存在了。如果它是一圈灯,自然从哪个角度都不会有影子了。《心经》里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有阴影的地方就是无明。老子说“不自见故明”,就是告诫我们,不要总把思维局限在自己所见的角度,才能看明真相。更多时候,我们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就是换位思考。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对待同一件事情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不妨试着站在对方的位置,用对方的思维方

03月26日

王阳明:人有这四颗心,福气不请自来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819次
王阳明:人有这四颗心,福气不请自来

漫漫人生路,如同一场修行,我们若想活得快乐自在,就要完成一些必修的功课。而“修心”就是这场修行中最重要的必修课。王明阳曾穷其一生心血来参悟心学,并用“心学”教导后人:修养好这四颗心,人生自然美好。1、坦诚之心王明阳在《传习录》中曾讲到:“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这句话说的就是,为人处世不可存有私心,惟有坦诚相待才是了悟天下至理的基础。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修得坦诚之心,才能活得真实自在。在汴京新宫殿建成时,宋太祖赵匡胤坐在正殿上,命令属下把宫门全部打开。他告诉左右之人:“这开了门的宫殿,就像我的心一样坦坦荡荡,稍有偏斜歪曲,人们都看得见。”赵匡胤为人坦诚实干,因此建立了不少功勋。有一次,南汉王刘鋹跟从赵匡胤到讲武池。赵匡胤斟一杯酒赐给他,刘鋹怀疑有毒

03月26日

王阳明:良知,是人生最好的底线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384次
王阳明:良知,是人生最好的底线

古人云: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做人要有良心,不因有利可图,而因这样做是对的。然,只凭良心做事,忽略良知做人,也是本末倒置的。如果说,良心是人最基本的原则,那良知,则是人生最好的底线。1、人人生来有良知《刺客信条》里说过一句话:人生在世,皆有良知。正合了阳明心学的“人人都有良知,且生来就有”的思想王阳明在龙场担任驿丞时,抓捕了一个罪大恶极的强盗头子。强盗受审时说:“我死罪难逃,杀我痛快点,但别跟我谈些道德良知。我们这种人,从来不谈这个,甚至连想没想过。”王阳明说:“好,今天不谈道德良知。但天气炎热,审案前,我们先把衣服脱了吧。”于是,两人相继脱掉了上衣、内衣和外裤,光着膀子只剩内裤站在堂上。“干脆我们全脱了吧,岂不自在。”王阳明提议道。强盗急的直摇头:“这可使不得!”王阳明问:“为何使不得?”无

03月25日

《菜根潭》:活得舒服,就是最好的养生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038次
《菜根潭》:活得舒服,就是最好的养生

一辈子不过匆匆几十年,让自己愉快是首要的事情。在有生之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活得舒服。1、选择三观相近的人交朋友“圈子不同,何必相融”,活得舒服,选择跟自己三观相近的人做朋友。有些人你相处起来费劲,有些事你看不惯看不懂,别勉强自己。何必为了不值得的人生气,何必为了挤不进的圈子着急。进不去的圈子不适合你,费力不讨好的朋友不值得你珍惜。总有一见如故的亲密,也总有最熟悉的陌生人,上天很神奇,他总会把适合你的贴上标记。《菜根潭》中说“休与小人仇雠,小人自有对头”。遇到让自己不开心的人,不与他深交就是了,没必要给自己添堵。让自己不开心的圈子,离开就对了,告别错的才能迎接对的。《抱朴子》中说“朋友之交,不宜浮杂”,别为了不值得的人耗费精力。朋友不在数量而在质量,就像俞伯牙之于钟子期,管仲之于鲍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