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提问方式
从本期开始,针对魏碑学习从笔法结构章法以及风格取法等方面的学术问题,洪老师专题回答书友,敬请文后留言提问
Q
正确的学书理念是什么?
洪厚甜:我们所说的正确的学书理念,实际上包含这几个内容:我们学习书法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是前提。假如说,我们学习书法就是为了写好毛笔字,就是对汉字书写的美观,那么我们是一种目的。第二,我们学习书法就是功利性很强,就是为了参展,就是为了在短期之内达到某种个人的目的,或者是效果,或者是让我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别人的认同。还有一种,就是我们所谓的实现自己的文化理想,人生的一个方向性的,像宗教信仰般的,对人生的一种向往和追求。那么我们在选择方法、选择手段、选择学习的态度上都有天壤之别。
功利性的和那种简单的实用性的我们就不说了,我们就说有真正的人生目标,以人的生命向往来做学术的这样一种状态,如何来建立自己正确的学书理念。那么,这里面又有几个环节,第一是要理解、要了解、要研究作为书法学习,或者书法本身的学习所对应的价值,那么,我们要让我们所有学习的劳动成为一种有效劳动,而不是一种无效的劳动。这个有效就是我所有的投入、选择的方法和理念都是围绕我的目标,实现我的目标来设计和规划。
比如说,书法艺术核心是线条,线条的质和这种质的变化,由丰富而单纯、由单纯而丰富的一种状态和技术体系,这个技术体系让我们书法技术的表现力和它的信息量,与它传递信息的这个准确性、丰富性、深刻度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所以说,这是书法学习真正的关键点,什么是正确的?你清楚了你的目标,而且还能够灵活、清晰的通过选择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使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去迈进。
第二个判断是我们对中国书法史的研判。中国书法史上成为大师的人的核心价值是依靠什么技术体系、技术观念和技术状态来实现的。我们这里面少不了就是二王的技术体系在中国书法史上的价值的这种观照、研究、研判、学习,知道了这个技术体系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价值之后,进入这个体系的渠道就成了我们必须要研究的。
第三,进入这个技术体系以后,我们的审美跟这个时代的文化背景,跟这个时代的审美需求,跟这个时代作为人的向往,怎么能让你的个人向往成为人类共同向往,让你的向往成为中华民族的审美象征,让你的向往来引领、开拓、拓展中华民族大众的审美,这就是我们作为艺术家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那么,所有的技术体系能够实现你的人生目标,你能说你的选择和研究不科学吗?你能够说对整个书法的规划不科学吗?所以说,科学的学习包含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包括最后实现了技术积累之后,人的综合素养、综合素质提升的渠道途径,让自己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核心坚定的护卫者、开拓者和引领者,成为一个代表时代的、代表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亮点的这样一个生命态,在这个生命态上实现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人生价值也会充分、深刻的被凸显。
《楷书的临摹和创作》(三)
文:洪厚甜
要真正的进入北魏,仅仅写技术精度很高的这些,你在气格上、审美的拓展上是要受局限的。所以说第二个板块我们把它放在造像,造像可以说是北魏书风里面最能体现粗犷、雄强,有时候我们一些描述可能觉得它是一个粗糙的。
不是,它是在这种刻、写的不经意的过程中流露出的一种北方民族的彪悍,这样一种气势和气象,这个是北魏书法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精神元素。
所以我们通过造像的这一块学习就是要让雄强之气、浑厚之风在我们的笔墨里面具备这样的元素。它是北魏书法一个灵魂性的东西,我们一说到魏碑,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墓志,而是龙门二十品,龙门造像的这种书风带来的感觉和感受。
第三个板块是碑版,碑版是庙堂之气,所以说对碑版的学习是我们对北魏运用的这个状态,因为楷书最后它区别于其他书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用就是庙堂气象。
所以我们所学,最后都要落脚到所用,所用以什么样的形态来做啊?在我们进行一般的楷书创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写的有趣一点,造像的啊,墓志的啊,有很多形式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但是,楷书真正要体现它的核心价值的时候,就是以碑版的形态的呈现。
重大事件的书写、记录,选择的形式是以碑版的形式,那么选择的书风呢?最后都要以碑版的形态来呈现,那么我们在展览上也好,在展厅里面,在一个纪念的场所里面,要呈现楷书的这种庄严、庄重,庙堂之风,这种气象、气格的时候,形式是很重要的,碑版是很重要的一组创作形式,也是楷书真正能体现它的这种形式价值的一个东西,所以碑版的研究学习在北魏里面一定是要花大力气来进行学习的。
最后就是摩崖,摩崖是北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以《石门铭》和《郑文公碑》为代表的北魏摩崖,在气格、气势上面体现的自由奔放和雄强之气都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可以说摩崖书法在楷书的精神层面的开拓上也是其他东西不可取代的。
也就是说不对北魏摩崖的这个板块进行研究,我们楷书在格局,在精神的跨度上就有局限,所以说在精神层面上,在对楷书语言的拓展性的运用上,自由的、奔放的这个层面上面,我们就会有局限。
所以说对北魏摩崖楷书的学习我们把它放在相对之后的这样一个层面,所以说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过程,那么我们的楷书的学习可以说就完成了我们的技术储备。这就是我给大家梳理的临摹的这样一个过程。
今天我们讲述的题目是楷书的临摹和创作,那么怎么进入到楷书创作的这个板块里面呢?这儿我要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们当今书法界大家在认识上,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我觉得可能有些误区,我们有很多人建立的概念是什么呢?
我们认认真真的建立一个临帖的技术系统,通过临帖获得了这个技术储备,然后我们再来学创作,也就是说我先花几年学临摹,学古人,然后我再花几年时间来学创作,我才能够进入创作的状态,这是一个我认为错误的理念。
大家想一想,有哪一个临摹不是为了创作去进行的实践呢?你千万不要忘记了我们临摹的出发点,我们没有不为了学习创作进行的临摹,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临摹都是为了学习创作,换句话说所有的临摹都是在学习创作。
技术的储备,技术的认识,古人对技术的运用状态都是在培养我们,你学别人走路,你走一步就是学走路啊,你不能说我把走路学会了再怎么去走自己的路,从你学别人走路那一天起你就是学走路,你所有的临摹别人的走路都是在为自己的走路做储备,你都是在做走路的实践。
(未完待续)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shuhua/8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