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提问方式从本期开始,针对魏碑学习从笔法结构章法以及风格取法等方面的学术问题,洪老师专题回答书友,敬请文后留言提问Q洪老师您好,请问墓志可不可以放大临写?能不能增加帖学用笔的元素,写得更灵动些、飘逸些?洪厚甜:墓志书法,尤其是北魏墓志和唐墓志这两个板块,于右任藏的鸳鸯七志斋和新安铁门镇千唐志斋的这些唐墓志,都是我们学习书法最重要的资料。北魏墓志的那种烂漫多姿、面目多样和唐代墓志的那种法度谨严,以及唐代宫女墓志的那种烂漫,都是我们重要的取法对象,墓志书法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精美。这种精美就是大量的墓志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一些官员,尤其是北魏的元氏墓志全是皇家墓志,都是当时一流的写手和刻工的产物,而且墓志有墓盖,入土以后没有经过风化,也没有经过人为的破坏磨损,所以放下去是什么样子,拿出来就是什么
提问方式从本期开始,针对魏碑学习从笔法结构章法以及风格取法等方面的学术问题,洪老师专题回答书友,敬请文后留言提问Q老师好,请问唐楷和魏碑是独立的两种书法语言体系吗?在学习中如何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洪厚甜:唐楷和魏碑肯定是两个不同的语言体系,魏碑是直接从秦汉脱化出来的一种状态,而唐楷是在北魏的基础上,更加纯化、提炼、融汇了以后,一种更精熟的状态。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时段,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两种状态。魏碑是由篆隶脱化出来的,因为在这个时段里面,是由隶而草、行、楷的一个面貌多姿、书法风格多姿多彩,字形变化、风格生成的一个井喷式的发展、变化的状态。这个状态在我们现在学习借鉴、塑造风格、学习笔法上是信息量非常大的。而唐楷是纯化以后的状况,我们说它纯化以后,主要是由晋而隋,隋代那种提纯演化以后进入了唐,唐
提问方式从本期开始,针对魏碑学习从笔法结构章法以及风格取法等方面的学术问题,洪老师专题回答书友,敬请文后留言提问《楷书临摹与创作》(三)文:洪厚甜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化艺术最重要的一个高度和宽度的节点就是在秦和汉,离开秦汉你很难完成气格上的充盈,精神上的涵盖力。不入秦汉你很难有高古的气格,不管你是写哪个帖,秦汉都是我们研究的核心点和聚焦点。秦汉有两个东西,第一是秦的文字系统,支撑这个系统的唯一的一个东西就是线条的训练,高古凝重的线,而且这个线不是独立的线,是依附于对大自然物象的概括的、具有角色意义的线。大家记住,这个线不是孤立的线,每一根线都是文字里面的一个角色,都担任了对物象的概括,这样的线才是书法的线,才是物象和人的精神相关联的线,只有在秦是最直接的。所以让你的每一根线都充满了大自然和人的关
提问方式从本期开始,针对魏碑学习从笔法结构章法以及风格取法等方面的学术问题,洪老师专题回答书友,敬请文后留言提问《楷书临摹与创作》(二)文:洪厚甜我之前发过一篇文章说“不对唐楷进行深入研究写不到魏碑的高端”,立马就有人反驳我说魏碑明明在前,唐楷明明在后,你让我们先学唐楷再学魏碑,那些《张猛龙碑》的是不是学过唐楷呢?我们大家一听他说的很有道理。我学了四十年书法,连唐楷在前还是在后都不知道吗?你说当初我们古代跑步跑得快的那些人是按照奥运冠军的训练程序训练出来的吗?那我们现在照着古人那样跑就行了,还要什么科学的训练呢?你要搞清楚,先民们在写的时候是没有学术意识,他们是靠直觉写出来的,靠这一代人承继父亲那一代,父亲承继爷爷那一代,现在我们还是那代人那样做吗?北魏确实牛,每一块碑都不一样,每一块墓志都
提问方式从本期开始,针对魏碑学习从笔法结构章法以及风格取法等方面的学术问题,洪老师专题回答书友,敬请文后留言提问《楷书临摹与创作》(一)文:洪厚甜书法在当今中国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文化自信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就是中华民族原生态文化的重新梳理和价值定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不可替代的文脉里面的主线,没有哪一个中国人不识中国汉字,没有哪一个人不书写中国的汉字,那么我们又问一下,有多少中国人真正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核心价值呢?离我们这么近的一门艺术,大量的人在生活和文化认识里面都是一个盲区。甚至我们很多很多在学习书法、书写书法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在干一个什么样的价值的事情,以为我们省书法家协会把大家组织在一起就是在写字,就是为了学一个钩、学一个横、学一个撇的写法,把一篇字写成什么样子
提问方式从本期开始,针对魏碑学习从笔法结构章法以及风格取法等方面的学术问题,洪老师专题回答书友,敬请文后留言提问《当代碑派书法创作路径新探》(一)文:洪厚甜把书法当成艺术的人,做艺术的书法,把书法不当艺术的人,做写字的书法。我觉得任何一个学术和专业都有一楼玩的人,二楼玩的人,三楼玩的人,你不要把所有的人都弄到三楼上去,也不要把三楼的都弄到一楼来,各得其所。有写王羲之的,有写馆阁体的,我觉得这才是正常的,如果说书法都是说王羲之,我觉得就不对。写馆阁体有写黄自元的,也有写欧阳询的,有的人怎么看就是馆阁体美的不得了,有很多人怎么看王羲之都不顺眼,这个很正常。听贝多芬就睡觉的人绝对比越听越精神的人多,这个才正常,曲高和寡。但是,在座的各位不能这样,为什么呢?你们是在中国最优秀的师范大学的书法专业,你
提问方式从本期开始,针对魏碑学习从笔法结构章法以及风格取法等方面的学术问题,洪老师专题回答书友,敬请文后留言提问Q洪老师好,我们在用魏碑进行创作时,章法安排上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请您指导,谢谢洪厚甜:进行魏碑书法创作的时候,还是要遵循一个比较有规律的做法,在初级阶段我觉得大家应该还是要用格子,横成列,竖成行,每一个字都尽量把它写在格子里面。只不过格子里面的字有大小伸缩,有左右挪移,我觉得初学者尽量还是写到格子里面。中段层面的作者就要注意字在格子里面的这种错落、错动和挤压,这种大小的,包括对格子的突破等都可以进行尝试,既能平整务追险绝,在字与字章法之间的这种错动感和挤压感上要强调,既要能够写规整的、空灵的,又能够写这种有挤压的,有字的伸缩的,格子里面上下左右呼应变化的这种。高级的状态就可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提问方式从本期开始,针对魏碑学习从笔法结构章法以及风格取法等方面的学术问题,洪老师专题回答书友,敬请文后留言提问Q请问洪老师,我们在临帖和创作的时候,对纸张的使用有什么要求?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一下吗?洪厚甜:不管是临帖还是创作,在纸张的选择上是有讲究的,不能不推敲、不讲究材料和工具。什么是专业?专业就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学术的研究和观照,包括对工具的选择、对材料的运用、对字帖的分析等方方面面。那么在临帖的时候我们又要分书体,分大小,分书风来选择纸张,临帖和创作是一样的,写墓志这种,我觉得两种纸张可以选择,就这种精美的东西,第一是半生半熟的,第二是熟的。熟的有什么好处呢?可以让你的技术更清晰、更肯定,对技术要求的到位度更高,它就没有什么可变的东西、外在的东西参与。为什么半生半熟呢
提问方式从本期开始,针对魏碑学习从笔法结构章法以及风格取法等方面的学术问题,洪老师专题回答书友,敬请文后留言提问Q老师好,请您解读一下康有为的书法,我们能不能把他的书法做为学碑的范本?洪厚甜:康有为的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碑学的一个重镇,首先归功于他对碑帖深入彻底的了解和研究,可以说中国书法史上关于碑的、旗帜鲜明的、系统的,站在学术的角度对中国的碑进行思考和审美定位的,他是重要的一位大师。康有为的学问和人的品质都应该说是大师级的,所以他倡导的对碑的学习,最后落实到他的笔下,他都化出来了,没有停留在一个碑、一个帖,尽管我们现在说他是从《石门铭》、《千秋亭记》这些来的,实际上仅仅是相而已,他是从来都不着相的,可能在笔势、笔姿上面有一些东西,实际上康有为是对帖学有深入研究和了解的,他的信札手札,笔墨之
提问方式从本期开始,针对魏碑学习从笔法结构章法以及风格取法等方面的学术问题,洪老师专题回答书友,敬请文后留言提问《当代碑派书法创作路径新探》(五)文:洪厚甜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目标跟我们要实现的目标这个距离太大,很多人的目标远远不是一个书法人应该有的目标,所以我们下午为什么这么讲。我不去说你们学《张玄墓志》是一条路,你们弄褚遂良加《张玄墓志》又是一条路,你们把《张猛龙碑》怎么改造下又是一条路,完蛋了,这种老师今后你们遇见就把他轰出去。我觉得,讲的大家没有路,我们今天这个讲座就比较成功了。我们在座的各位千万不要觉得没有入选一个展览就很失落,你做正确了,就算入不了也是正确的,我希望同学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学术立场上来思考我们的学习。我们今天讲的比较散,把它收回来,我们要求做碑有两个概念,第一是秦汉,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