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作者 :儒风君宋代儒学大家程颢、程颐二人曾说:“善读《中庸》者,只得此一卷书,终身用不尽也。”《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至今已流传两千多年,智慧精深,不可不读。它,既是人生哲学的必读教科书,也暗藏着修己用世的最高道德标准。儒风君精选其中最经典的8句话,字字珠玑,鞭辟入里,读懂受益终身,最好背下来。1君子,不可以不修身。译文:人生一世,不能不重视修养自己的身心。感悟:曾参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无法重来,当且行且珍惜。不只是善待身体,活出生命的长度,更要自我修养,活出生命的宽度。儒家也说“修身齐平”,唯有修身正心,遇见更优秀的自己,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2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译文:真诚,是上天运行的法则;追求真诚,是为人处世的原则。感悟
作者 :儒风君常听人说:“生活的意义,不是为别人的情绪找出口,而是为自己的生活找出路。”情绪就像病毒,能够相互传染。一个人,若总被别人的情绪影响,会活得特别累。善待自己最好的活法,就是不要为别人的情绪买单。 1别人的错误,不较劲屠格涅夫说:“凡事只要看得淡些,不因愤怒而夸大局势,就没什么事情值得生气的了。”人活一世,何必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气大容易伤身,不如看淡、看开。文学家郑振铎和哲学家冯芝生,是多年的好友。郑振铎为人豪爽,喜欢跟人开玩笑。冯芝生常年蓄须,被他戏称为“大胡子”两人曾一同访问印度,来到当地一家理发店。理发师为冯芝生刮脸,郑振铎站在旁边起哄。她对着理发师高呼:“把他的络腮胡子刮掉!”理发师信以为真,一抬手,竟然真的把胡子剃得干干净净。回头看见冯芝生铁青的脸色,郑振铎忍不住哈哈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摘要:静坐自宋代以来已成为儒家功夫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它在儒家功夫论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说,作为一种以君子和圣贤人格为追求的功夫实践而非一般的养生方法,静坐在儒家传统中究竟应当如何定位?较之佛、道以及世界上其他宗教与精神性传统的静坐实践,儒家式的静坐又有何种与众不同的特点?对此,学界迄今似未见较为全面与深入的研究。本文以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为焦点,对儒家静坐功夫论尝试予以总结性的考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指出静坐在整个儒家传统的功夫论中并未被作为根本性的功夫实践,主流儒者大都对静坐作为儒家功夫实践的限制有明确的自觉。其次,分析静坐在儒家传统中不被视为根本功夫实践的原因。第三,在此基础上,以佛、道以及亚伯拉罕传统静坐实践和理论为对照,指出儒
陈立胜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摘要儒家静坐在修身学中的意义大致可从四个方面去理解:(1)静坐乃修身工夫之入处,可藉之而观未发前气象、默识仁体、养出端倪、见性、悟道。(2)静坐可收敛身心,澄息思虑,而与读书观理成为工夫两轮之一轮,或“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3)静中可观天地生物气象,而见天心、天地生物之心。(4)静坐可作为省过、忏悔之有力手段。四种静坐,其意义各有侧重。重温与反思儒家静坐文化,既有助于了解儒家修身工夫之特质,亦裨益于作为“生命之道”的哲学本义之觉醒。儒学乃为己之学,体证、实现生命之道乃儒家修身学、工夫论之终极旨趣。现代儒学研究一向重在形上建构与名相分析,而疏于修身工夫之阐述。与此相应,哲学越来越知识化、专业化、学院
儒家历来重视静的修养,如儒学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大学》中便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记载:后来孟子又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至北宋的时候,大儒周敦颐更为强调主静无欲的修养方法,他在《通书·圣学》中指出:“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提倡通过静坐的方法来修养身心.后来周敦颐的弟子也积极推广乃师的静修思想。如每见有人在静坐,便夸其好学。至明代心学大兴,吸收了大量释、道思想的心学对静修更予以重视,静坐逐渐成了儒者入门的基本功夫之一。在儒家看来,息心绝虑的静坐至简至易,但却能使人在静中抛却贪心杂念,久久用功,能认识到自己的本心。心学的开端人物白沙先生陈献章倡静坐最力。他曾经闭门读书,足不出户有年,终无所得,于是自筑阳春台,整日静坐其中,坚持数年,终于有悟。他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
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贪婪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所谓:贪财而取危,贪权而取竭。人,只有知足常乐,才会永远富足。太贪,一无所有《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中讲:“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过分追求钱财,而失了本心,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有的人,甚至送出了性命。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僧人惊慌失措的从树林里跑了出来,刚好遇到两个散步的友人,便说:“太可怕了,我挖出了一箱黄金。”两人心中大喜,于是忍不住问道:“那箱黄金在哪里,告诉我们吧!” 僧人说出位置,他们立刻动身,找到了黄金。见到黄金,他们贪念立起,便心怀鬼胎地讨论如何将黄金拿回去。其中一个说:“现在拿回去,惹人注目,不如晚上行事,现在你回去取一些饭菜,先填饱肚子。”他就想:等他回来,我就在他身后,拿起棒子打死他,剩下的金子就都是我的了。而回
有一首儿歌,这样唱:“一二三四五,家家户户过端午;雄黄酒,洒庭户,小孩头上画老虎;驱邪气,防五毒,高高兴兴过端午。”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又叫“五月五”“重五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最能表达传统文化中的天、地、人之道,其中,“五”,体现的是天道;“午”,体现的是地道;“端”,体现的是人道。它肩负着历史的厚重,蕴含的智慧仍然启示着今天的我们。天道阴阳,神圣之“五”《易经》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传统文化认为,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之下发展变化的,宇宙间的一切秩序都是阴阳有序运转的结果。具体来说,阴阳相互作用,产生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五行又进而产生了万事万物。古人造出“五”这个字,就是为了表
来源 | 诗词世界作者 | 胡子雯天气越来越热,又到了被蚊子吵得睡不着觉,冰箱里总有西瓜的夏日。所有季节中,我最喜欢夏天。天边渐渐有橙色,林中蝉鸣回荡,弄堂里开满鲜花,空气中是香甜的橘子味,心绪也渐渐沉醉在温柔的晚风中。再多抒情的句子,也无法描述夏之美好。直到我捧起一本书,看到一首诗,我明白,夏天原来就藏在这里面。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初读时不懂,以为树便是树,风便是风,蔷薇也只是一种花名。但微风拂过书页,夕阳烫在桌角,无数关于夏天的记忆涌心头,我才顿悟:那字里行间,都是世间最抚慰人心的温柔。summer days夏天是属于青春的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夏天的日头,最不懂含蓄。热辣辣地,明晃晃地砸下来,还好有绿树葱郁,洒下满地浓阴。
来源 | 百草园书店作者 | 云璃相遇是缘起,上天安排,错过是缘灭,命中注定。相遇错过,人人难逃,缘起缘灭,人人都有。每一次相遇都有天意,那是前世相欠的结果。每一次错过都是人意,那是不懂珍惜的结局。有缘人即使擦肩,总有一天还会相遇。无缘人就算遇见,总有一天终得分离。无论有缘还是无缘,都不要抱怨。不管相遇还是分离,都记得感激。缘分天安排,谁也不能更改,聚散终有时,谁也无法强占。感谢相遇,让你的人生多了回忆。感谢错过,让你此生学会了珍惜。不要赌天意,不要怪缘分,天意你赌不赢,缘分你留不住。人争不过天,也留不住缘,只能选择顺其自然,一切随缘,顺从天意。你要相信,不是每个相遇都能相伴一生,不是每个错过都会遗憾终生。属于你的,一直都在,不是你的,迟早离开。得之坦然,是一种修养,失之淡然,是一种胸
来源 | 且读优选作者 | 且读人到中年,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也逐渐看清了许多的真相。所以,我们不会再像年轻时那样,眼里容不得沙子,性格里带着一股冲劲儿。生活中那些让人纠结的事,都被我们一一放下;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不再耿耿于怀。唯有懂得取舍、能原谅别人的过错、不抱怨自己的境遇,才能够让人生越过越好过。人生在世,能容多少,福气就有多深。01懂得取舍,方能活得潇洒人到中年,经历了太多的人情世故,也看惯了世间百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增多,我们会逐渐明白,人生就是一场减法。只有学会取舍,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越活越轻松,越活越好过。舍弃那些无用的社交,不去讨好别人,少一点计较,少一点算计,你才能活得更加潇洒。有人说:“人生在世不过匆匆数十年,若要活得潇洒,就要懂得对自己好点。”很多时候,你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