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玄学秘密

80 人参与  2024年06月11日 16:14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评论

有一首儿歌,这样唱:“一二三四五,家家户户过端午;雄黄酒,洒庭户,小孩头上画老虎;驱邪气,防五毒,高高兴兴过端午。”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又叫“五月五”“重五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端午节,最能表达传统文化中的天、地、人之道,其中,“五”,体现的是天道;“午”,体现的是地道;“端”,体现的是人道。

它肩负着历史的厚重,蕴含的智慧仍然启示着今天的我们。

天道阴阳,神圣之“五”

《易经》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传统文化认为,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之下发展变化的,宇宙间的一切秩序都是阴阳有序运转的结果。

具体来说,阴阳相互作用,产生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五行又进而产生了万事万物。

古人造出“五”这个字,就是为了表达这种“天道阴阳观”,上下的两横分别表示阳和阴,而中间交叉的“乂”表示阴阳交错,相互作用。

因此,五是天数,代表天道,“天道阴阳,五行为本”。

五又是阳数,所以端午又称“端阳节”。

地道吉凶,恶月之“午”

古人说:“五行之气有偏全,故万物之命有吉凶。”

阴阳二气运行于大地之上,因为时间、空间的不同,就会有偏差,不均衡,所谓“地有刚柔”,地上的万物由于所属“五行”的差异而命运不同。

因此,地之道,有吉有凶。

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记录阴阳之气在一年四季中的运转,由此产生一种历法叫做“干支历”。

端午之所以叫“端午”,是因为这个节日在干支历中,属于“午月”。

午月,是“阴阳转换”的月份,阳气盛极转衰,阴气开始滋生,旺盛的生机突然遭到阴气的侵犯,这就是“凶”!由此午月被认为是“恶月”“毒月”。

五月中有九日是“九毒日”,端午则是“九毒日”的第一个,而且端午还是“杨公忌日”,百事禁忌,什么都不要做。

从气候上来看,五月仲夏,湿热弥漫,人也容易生病,在过去是瘟疫流行的时候。

所以,端午节首先是趋吉避凶、追求安康,其次才是欢乐的佳节良辰!

如果说道家思想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生命哲学,那么道教就是顺天应地、趋吉避凶、保养生命,从而使生命升华的实践修行。

端午节的很多习俗都与道教有关,端午也是道教的“地腊日”。

传说,很早的时候,“端午”这天,龙虎山都会聚集很多恶魔,群魔乱舞,太上老君就派张天师坐镇龙虎山,“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提菖蒲剑,降魔五万五”。

张天师骑着用艾叶扎成的神虎,手拿菖蒲变成的宝剑降妖除魔,从此人们就在端午悬挂艾草、菖蒲,以驱除邪祟。

张天师指的是汉末时五斗米道的创立者张道陵,张道陵在死后被道教徒神话为天师、神仙。

过去还在端午日流行请天师钟馗,钟馗为鬼中之神,在端午日吃鬼,斩灭五毒,祛除百病,他的画像能镇宅,保佑平安。

在道教的观念里,生命是可以提升等级的,人可以修炼成仙,植物动物也可以修炼成人、成妖、成仙。

端午节有饮雄黄酒的习俗,传说是为了让人形的妖怪现出原形,《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就是在端午节喝了雄黄酒,现出蛇身的。

道教还认为,“五月五日,乃续命之辰”,由此产生了小孩子在端午日拴五色线来保安康的习俗。

人道德智,天地之“端”

“端”字的意思:一个是开端,一个是端正。

“午”也是“端”,也是“正”。进入故宫,过了端门就是午门,午饭就是正餐,而午夜就是黑暗正浓的时候。

人是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人是天地的灵明,要保持初心,做人要堂堂正正,顶天立地。

人之道,是德行与智慧。儒家的要求就是修成“人道”,做一个大写的“人”。

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都和屈原有关,而屈原体现了儒家仁民爱物、忠直坚贞的精神。

端午节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纪念曹娥”,曹娥的父亲淹死在江中,见不到尸体,曹娥年仅十四岁,沿着江岸哭着寻找,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又过了五天,曹娥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曹娥的传说宣扬了“孝道”,端午节还有祭祖的习俗,这都是儒家思想的表现。

端午节起源还有一种佛教说法是“五月五,恶鬼索命”,高僧由此驱鬼祈福,他们“划龙舟”却是在高山划的,目的是为了“安龙”。

这里的“龙”象征着人的“贪嗔痴”等,“安龙”就是用智慧让自己觉悟,从而超脱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9185.html

本文标签:端午习俗  玄学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JJ租号金币回收|爱尚科普网|91博客|电子烟货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