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古老的印度,瑜伽往往是喜爱它的修行者们秘密修行习练的。也只有极少部分人传授修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了瑜伽的文化,并深深为之吸引。瑜伽的盛行不是毫无原因的。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山大,越来越多的人和时间赛跑,饮食变的没有规律,无休止的加班熬夜,城市内的汽车尾气,包括前些时日北京阴霾的天气等等,这些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摧毁着我们积极的心态,消耗着我们的正能量。我们曾尝试通过体育锻炼来保持身体的健康,但体育锻炼的最多就是我们的外在,若不改变纠正这些错误的生活习惯,我们就成为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空壳子。现在让我们再来了解瑜伽。许多人认为瑜伽是一项运动,可以让身体更柔软强壮。其实这么讲,实在太片面了。我们通常最常见的就是瑜伽中的体位,体位的练习确实可以锻炼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能否领会书法艺术的美妙,同时也是其艺术修养的体现。如果不是书法从业人员或书法爱好者,相信大多数人看到一幅作品,只能笼统地觉得这字很好,却不知道好在哪里。今天的这篇文章旨在为大家提供赏析一幅书法作品的具体方法。在开始之前,想说说欣赏书法作品的四种境界,请大家对号入座:【未入门】感觉不到一幅书法作品的美。这并不奇怪,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上写字课,一个同学就分不清写字教材上的印刷体(当时是印在田字格中的楷体)和老师字帖上的字体的区别,他认为是一样的。主要的原因是受到的关于书法的熏陶太少。严格说起来,这并不能算是欣赏书法的一种境界,因为根本就没有欣赏。【入门】能够感觉到一幅书法作品的美,但说不出好在哪里。这应该是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层次,看到比较主流的作品能够有美的
书法中的线条美,离不开轻、重、徐、疾、抑、扬、顿、挫,也就是说线条的感染力在于它的丰富,不单调,极尽变化,富有节奏感。当代书法审美感除了对线条圆润立体、中锋用笔的追求,对劲健的、内藏韧性的追求,对线条丰富、一波三折的追求外,我觉得还应对一幅作品本身趣味的追求,应该说,“趣”已成为当代书法审美的基本特征。“趣”是书法中一种很高的境界,书法源于自然,是书法家的创造,是主观与客观、表现与再现的统一,但是最终还要归于自然,而自然天趣指的是书法作品中情感的流露,见不到技巧上的斧凿痕迹。所以我在此说“趣”,并非刻意的,做作的,有意为之,为求一个效果、一个形式,而是作品自然的流露。苏东坡曾经说过:“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诗不求正,字不求奇,天真烂漫是吾师”。这样写出的字在整体上才能保持一种“天真”“天趣”
之前有读者朋友问我,人到中年,财务自由,怎样富养自己?我告诉他一句话:“勤能养财,学能养识,善能养福,乐能养寿,动能养身,静能养心。”所谓富养,绝非欲望的餍足,物质的奢侈。而是养成好的习惯,使自己身心丰盈,生活美好。这才是一个人富养自己最好的方式。01勤能养财有句古话说:“人勤,穷不久;人懒,富不长。”一个人踏实肯干,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就能逐渐摆脱贫困。一个人手懒心散,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做,只会坐吃山空。晚清名臣曾国藩,把“勤”字,当作兴家立业的根本。他曾在给次子曾纪鸿的家信中写道:“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习惯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家世代以此为训,为家族兴旺培养了勤勉的好家风。有一句古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吃得苦中苦,方为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作家?知乎上有一个高赞回答是,强烈的讲述欲望,是成为作家的第一个门槛。当然,要成为作家需要很多条件,例如敏锐的感知,丰富的想象,以及一定的语言功底等等,但所有这些条件,都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力量,才能汇聚成具有冲击力的作品,那个力量就是渴望讲述的欲望。有一位作家,可以说是这种强烈表达欲的典型代表,他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2014年,87岁的马尔克斯去世,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在致悼词中说:“对于我们哥伦比亚人来说,马尔克斯是这个国家最好的讲述者……哥伦比亚很感激马尔克斯。”马尔克斯自己也说,他活着就是为了讲述。从《百年孤独》到《霍乱时期的爱情》,从《没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到《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他的许多作品都成为传世巨著,他本人也被誉为“20世纪的文学标杆”
民国时期,有一位学富五车的风流才子,人到中年,突然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他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年少时,他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中国文化,教育,艺术十数先河,画作被人们争先收藏,作词的《送别》被千万人传唱,让朴树感叹“我要是能写出这样的歌,死在那里都值。”出家后苦心向佛,精研律学,成为得道高僧,著名的佛教大师,被奉为四分律宗第十一代祖师,为世人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把自己的处世智慧浓缩成为四个字: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01以“淡”字交友蒲松龄说,“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真正的朋友,不仅可以给与我们情感上的陪伴,还能帮助我们在人生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想要获得这样的友谊,就要学会以“淡”字交友。苏东坡与表哥文同志趣相同,一生却只见过两次。两人经
路在脚下,世界在心中。在现代社会中,依旧有很多人都愿意算命,也信任算命的结果,他们所求的,不过是个希望,是一份心安而已。但世间万物,皆有规律,只要找到了这个固定的规律,那么人生的轨迹也就不难推算出来了。俗话说:“三分天命,七分人为。”算命,之所以灵验,是人在配合,规律是固定的,但人的心态和行为是会改变的。所以,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算命,不是天命,而是人本身。01世上最厉害的算命叫,因果世间一切,皆为因果。人们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其实,这所谓的“神明”和“天”,就是因果。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什么因,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谁都无法改变。就像作家蚂蚁花开所说:“没有无缘无故的好运,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厄运,每一次好运的降临都是你曾经存下的利息,每一次厄运的到来,都是在为过往补
印度裔美籍物理学家玛哈里希把印度古代的瑜伽(相当于我国的静坐)与现代物理学中的统一场理论结合起来,创编了自我调整身心的新方法-超觉静坐,颇受世人青睐。他说:“人学会进入超觉意识状态,内心会变得平静,思想会变得富有成效,并能对环境发出轻快与协调的波。”科学家对此方法进行过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人体在超觉静坐时,全身肌肉放松,心率、呼吸及大脑电波缓慢,高度有序,耗氧量减少,基本代谢率降低,免疫功能增强,全身小血管舒张,血中肾上腺素与其他紧张激素下降、大脑皮层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皮层功能同步化增强,神经功能协调统一等一系列生物生理变化,对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及延缓衰老均相当有利。 练习静坐,当推我国文坛巨匠郭沫若。郭老1914年留学日本,由于学习紧张,用脑过度,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彻夜不眠,整天没精
心是一块田,快乐自己种。人活着不是靠身体,而是靠心。有时候,换个心情,你会快乐些。心是一块田,靠自己去播种,种善因,故得善果;种恶因,故得恶果。如果你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颗充满生机的心,你就是播下了快乐的种子,就会收获一颗快乐的心。成败聚散,都是人生中的一种成长。人,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理念,各有各的世界观,各有各的人生观,各有各的价值观。不随意苛求别人,不盲目要求自己,保持善良,做到真诚,宽容待别人,严以律自己,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都是人生的一种成长,看淡,心情才好,看开,日子才美。看清一个人又何必去揭穿;讨厌一个人又何必去翻脸。活着,总有看不惯的人,就如别人看不惯我们。人的成熟不是年龄,而是懂得了放弃,学会了圆融,知道了不争。有些苦衷不言痛,不是没感觉
01芒种芒种,连收带种又是一年芒种。芒种节气,是一年之中的第9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3个节气。“芒种”一词,最早出自《周礼》,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可收,有芒的稻子快种。所以,芒种又被称为“忙种”。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芒种一到,在夏日成熟的作物要赶快收获,在夏天播种的作物也不能怠慢,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人,注定不得清闲。同样的,芒种一到,也意味着我们到了一年的分割线,上半年我们付出了什么,这个时候就能收获什么;年底想要收获什么,现在也需赶紧播种努力。没有一种收获会凭空而来。正如胡适先生所说: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一年已经过半,接下来的日子,别让自己太闲,好好努力,静待收获。02心闲生余事,人闲生是非有这么一句话:心闲生余事,人闲生是非。确实是这样。人不能太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