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来源:新老人60岁以前没有病,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高高兴兴一辈子。白岩松在一个节目中说:人生百年,仅5个二十年而己。第一个二十年,1-20岁,求学为主;第二个二十年,20-40岁,事业为主;第三个二十年,40-60岁,是人生最为忙碌而艰难的时期,单位、家庭、老人、子女、社会、工作,无不需要兼顾。唯有第四个二十年,60-80岁,才是无忧无虑,无牵无绊,享受人生的黄金时代。 01 60-80岁,是人生的黄金年华如今人寿命的增加,而且是有效生命的延长。有效生命指的是我们活着,能在意识上自由行使自己的意志,能在体力上料理自己生活,并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与古人相比,我们的有效生命足足延长了15到20年。在今天,就算五六十岁的人自称为“老人”,恐怕也没人认可。因此,60岁到80岁是人生的
吉姆 • 罗杰斯(Jim Rogers),毕业于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现代华尔街的风云人物,被誉为最富远见的国际投资家,是美国证券界最成功的实践家之一。1970年,和索罗斯共同创建量子基金。1980年,37岁的罗杰斯选择退出,为自己积累了巨大财富。他与巴菲特、索罗斯被称为全球三大金融巨头。同时也是三位中最潇洒的一位,一边环球旅行一边投资。罗杰斯是最早投资中国的外国投资者之一,他确定「二十一世纪是属于中国的」。从小就教育女儿要学中文,以至于她们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不小心成了网红。罗杰斯在快要当爷爷的年纪时,喜得两位零零后女儿。为了让女儿在未来能够生活的更好,他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验,以简练的语言浓缩在十二封信里。字字珠玑,句句肺腑,传达出「投资准则 = 做人道理」的人生智慧,十分具有启发性。一位父
1、闲时,是最好的增值期你最近闲下来了吗?我相信有80%的人会回答:“Yes。”疫情之下,生活如同被按了暂停键,“闲”成了我们生活的常态。有人曾说:“如果想要知道一个人是否优秀,那么就看看他闲下来的样子。”近日,一位在方舱医院读书的年轻人在网络上走红。病床上,他手捧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专心研读,全然没有发现记者的镜头。当这张照片传到社交网络之后,“读书哥”立马“出圈”,就连该书作者——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也在推特上转发了这条新闻。病毒来袭,无所事事的空虚和闲居在家的焦虑占据着国人的心。但总有一些人,能在灰暗的日子里散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护佑着自己,更激励着他人。比如这位“读书哥”。当我们还在为如何打发闲暇的时间而烦恼时,“读书哥”却用行动告诉我们:闲暇时候,是
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让很多人明白了“生活”二字的真谛。会生活的人,无论工作还是居家,依然是把生活过得丰富而有趣;不会生活的人,即使突然多出了很多空闲的时间,最后发现还是一团糟。生活,生活,生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更重要的还是怎么去“活”。选对了“活法”,生活本身也许仍不可能会一帆风顺,但会生出很多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如何让生活过得更美好,是永恒的话题。这不是理想主义也不是空谈,在《去生活:松浦弥太郎的生活巧思》这本书中,作者将美好生活细化为113个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心思与诀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操作的美好生活模板。作者松浦弥太郎,著名出版人,特立独行的思想家,生活美学的先行者。日本极具个性的书店的创始人,日本殿堂级城市生活杂志《生活手帖》的总编辑。他被称为“日本极懂生活的男人”,以其独特的个人经历
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不是好好说话,而是懂得适时沉默。有人说:“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说话是天性,沉默是智慧,心中有分寸,便懂言多必失的真谛。适时沉默,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三观不合时,多说无益;问心无愧时,沉默,是最好的辩解。1、看破不说破,知人不评人张九龄说:“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为人处世,离不开“分寸”二字。人与人最好的关系,是熟不逾矩。生活中,有的人打着“心直口快”的旗号,一开口就是“我说话直,你别介意”。接着恶言相向,把别人伤得体无完肤。这样的人最大的本事,就是为自己的没教养找借口。殊不知,口无遮拦不是随性坦率,尖酸刻薄并非幽默风趣。不要拆穿别人最后的体面,看破不说破,是智慧;不要用自己的心胸去衡量别人的世界,知人不评人,是礼貌;得理也饶人,做事不做绝,明理不争论,是成
有人开玩笑说:“不能坚持,是我坚持最久的一件事。”这句话我们或多或少会有感触,身边也常常遇到这样的状况:对某种乐器感兴趣,买了乐器报了班,不过三天,乐器就开始放在角落无限期落灰……甚至有人自嘲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放弃的确容易,它会带来短期的轻松,但是想起那些本来可以做到却没有的事情,人真的会甘心吗?在严歌苓的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里,田芳菲坚持爱了欧阳萸一生,率真勇敢,初心不改,为他分担风雨,不离不弃,成为最终陪伴了欧阳萸一生的女人。欧阳萸最终懂得了田芳菲的独一无二的那份好,田芳菲也不再拘泥于对丈夫的小情小爱,最后她心里对所有人都有着无私的宽容,理解和爱,这是她心灵上的成长和升华。好的爱情,不是一场短暂的风花雪月,而是通过爱你而爱这个世界,并且懂得爱自己。一个智慧的女人,从不迷信
速度感是非常奇妙的事情。从最早的步行到各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我们看到人们的速度越来越快,这是我们希望能够在短暂的生命当中,拥有更多的空间或者认识更多事物,这个愿望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原因。而慢了,就有美感了。美是一种选择,甚至是一种放弃,而不是贪婪。当许多东西在你面前时,你要有一种教养,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其中的哪几项就好了。住也是一样,我们看到很多人的家具、摆饰非常昂贵,堆到家里几乎没有空间。其实可能少,才会变成一种美。心灵上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就是你不断地在口味上刺激自己吃到饱,在衣物上满足,或者在居住条件上买更昂贵的房子,不断地投资赚钱,其实这种爽的感觉未必是美感,而是快感。有时候,美感,反而是在大家都快的时候,你慢下来了。你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在不那么匆匆忙忙要赶去上班或者上学的时
作者:儒风君来源:儒风大家现代人养生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却不知道,最好的养生,是内心慈悲。《中庸》里讲: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一个有道之人,慈悲的人,定然福寿安康。01、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宽和。一个慈悲的人,从不斤斤计较。他们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为对方开脱。被别人冒犯,情绪也不容易走极端。他们能容人,能谅人,内心常常处于安宁的状态。晋代著名养生家葛洪云:“常其宽泰自居,恬惔自守,则身安静,灾害不干。”内心安宁的人,身体更少出现问题。因为情绪稳定,不会大起大落,所以气血就不会停滞。他们敞开心扉,宽恕了别人,把愤怒、焦虑、恐惧都放出去,气血自然通常无碍。正所谓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宽恕才是最好的药方。02、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懂得感恩。父母养育我们,不是理所应当,我们要
后台收到一位读者的留言,大意是最近在考虑换工作,但投了好多份简历出去,几乎都石沉大海,即使有回复,也是无疾而终。最后,他感慨道,静下心来想想,其实还是挺懊悔的,工作了这么些年,压根就没什么成长,终于体会到了「你糊弄工作,工作也会糊弄你」的尴尬。每次看到类似的留言,我都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因为职场上的很多问题,人生中的一些不幸,最本质的原因就俩个字:敷衍。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凡事能做到不敷衍、不糊弄,那么结果往往不会差,是能被厚待的。反之亦然! 01 、不敷衍生活,生活才真正美好很多人总是感叹人生无趣,生活好没意思,在叹息人生平淡无奇的同时,又挺羡慕为什么别人活得那么多姿多彩。原因出在哪里呢?难道有些人的生活里尽是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就没有狂风暴雨吗?答案很显然不是的,没有人的生活会是一直风调
一、禅宗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小国里,有这样一个风俗:用酥油煎麦子喂猪。国王的小马驹对母马说:“我们为国王卖力,不论路途多遥远,都得尽全力赶过去。可为什么我们吃的是草,喝的是雨水。猪却比我们吃的好呢?”母马说:“你可千万别羡慕那些猪吃的比我们好,过不了多久,你就知道原因了。”没过多久,就在春节前一天,农夫把猪从圈里拽出来,丢进了滚烫的热水锅里,猪发出了惨叫声......这时母马对小马驹说:“你们还想吃酥油煎麦子吗?”小马驹终于明白了,自己以前的想法是错的,它很庆幸自己没有和猪一样。从此便安心吃草。佛经言:“穷人羡富人,富人苦一身。笼鸡汤锅近,野鹤天地宽。”这句当然并不是仇富,主要是在告诫世人:人生在世,莫羡慕他人生活。谁也不知道谁的苦。食物吃饱健康就好,衣服合身整洁就好,房子有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