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迷 - 第2页

06月13日

沈尹默:二王法书管窥——关于学习王字的经验谈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595次
沈尹默:二王法书管窥——关于学习王字的经验谈

沈尹默:二王法书管窥——关于学习王字的经验谈爱好书法的朋友们,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学王?”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我愿意接受这个考验,试作解答的问题之一,乍一看来仿佛很是简单,只要就所有王帖中举出几种来,指出先临哪一种,依次再去临其他各种,每临一种,应该主意些什么,说个详悉,便可交卷塞责。正如世传南齐时代王僧虔《笔意赞》(唐代《玉堂禁经》后附《书诀》一则,与此大同小异)那样:“先临《告誓》,次写《黄庭》。骨丰肉润,入妙通灵,努如植槊,勒若横钉......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据他的意见,只要照他这样做,便是“工之尽矣”,就能够达到“可檀时名”的成果。其实便这样做,在王僧虔时代,王书真迹尚为易见,努力为之,或许有效,若在现代,对于王书还是这

06月13日

沈尹默 | 书法群众化问题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591次
沈尹默 | 书法群众化问题

我的书法被人质疑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一位朋友说我的书法其俗入骨,至今都让我脊梁发汗。沈尹默先生于书案前彩色照片为@书艺公社上色修复《写好毛笔字》1963年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顾问:沈尹默我对自己的书法在有一段时间里是很自负的。抗战的时候,不少热衷写字的朋友都蛰居重庆,免不了要办些讨论会和展览会,不过是些苦中作乐的自赏,也确实怀着坚守民族文化的心思。我自然是要参加这些讨论会和展览会的,以为必能收获有益的批评作为自己书法更进一步的助力,却不曾豫想到它实在是让我迷醉的祸苗。有益的批评其数寥寥,名声和利益倒纷至沓来。朋友们说,那些名声和利益是沈二多年勤劳练习的报偿,我也以为是深得我心的知音之言。那段时间里,我真就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大书家了,于是在一九四七年秋假中国画苑又办了一次展览,拿了二百余件作

06月13日

洪厚甜:从书法艺术拓开的综合人文素养(四)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377次
洪厚甜:从书法艺术拓开的综合人文素养(四)

    所以聚焦的点很重要,清代的隶书伟大之处,在于跨越了唐代而直接汉代,但是你说他是不是就忽略了唐代人的智慧呢?没有,清代的第一隶书大家是谁呀?伊秉绶,伊秉绶可以说是清代隶书的第一座高峰,非常之伟大,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貌,而且充满了相当浓郁的现代气息,和现代的、清代的人文特征,他虽然没有汉代那么质朴那么高古,但是他有了清代人的文人气息,这个人文气息哪里来的呢?我们说伊秉绶是一个大智慧,他是把颜真卿楷书的精神以隶书的笔墨和结构来实现的,就是你能够在伊秉绶的隶书里面处处看得见颜真卿的影子,他的精神的那种所追求的东西。所以说清代人很伟大,吴昌硕的隶书尽管作品不是很多,但是吴昌硕隶书的格局和气魄直接碾压历史上的这些。    你看隶书这个庞大的体系,一个技术体系。所以我们当今中国的书法人,是不是应该

06月10日

​“清代碑学书法四家”研究论坛 | 陆明君:碑学建构中的师法取向及相关问题——以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为例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391次
​“清代碑学书法四家”研究论坛 | 陆明君:碑学建构中的师法取向及相关问题——以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为例

编者按:“清代碑学书法四家”论坛自2022年5月开始,向“清四家”碑学书法研究专家和学者约稿,同时面向社会征稿。自2022年11月开始,《中华书画家》杂志连续四期推出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清四家”碑学书法研究专题。本刊公众号也将陆续节录推发,以飨读者!    2022年11月碑学建构中的师法取向及相关问题——以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为例□陆明君碑学是相对于帖学而产生的一个概念,本指北朝碑版之学,亦即楷书,这在清人的碑学著述中已有所论。对“碑学”内涵的理解,目前学界尚存在一些分歧,主要是多将篆隶也纳入到碑学的范畴,将清代前期的篆隶复古与实践也视为碑学的开启;另有因风尚所及,而将行、草书中援入方笔拙势,习惯上也视为碑学之列。就目前书法界多数人的理解或社会认知生成的观念,“碑学”

06月10日

“清代碑学书法四家”研究论坛 | 吴高歌:古意挽可回 俗书期一荡——何绍基书学的意义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429次
“清代碑学书法四家”研究论坛 | 吴高歌:古意挽可回 俗书期一荡——何绍基书学的意义

古意挽可回  俗书期一荡——何绍基书学的意义□吴高歌何绍基重视北派而贬抑南派既是一个地域视角的观察,又有笔意上“篆分”之意的考量,其结论足以表明在清代书学中的碑派倾向和定位。如果进一步从何氏对“古意”的呼吁与对“俗书”的针砭考察,同样会发现何氏所谓的“古意”实则是指含有篆分笔意或八分意矩的碑版,而“俗书”则很明显是指南派的姿媚、缺乏骨力的刻帖或书作。何氏对古意与俗书的褒贬直击碑帖的精神气质层面,较之从地域、笔法角度的分别、褒贬更深入,更透彻,其审美取向也表露无遗。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何氏碑派的定位也更清晰、分明。早在道光己亥年(1839),何绍基典福建乡试副考官之暇,游览鼓山、乌石山,观摩唐代李阳冰篆书,颇发感慨,以诗记之云:“昨登波若台(在乌石山),快睹少温迹。力争崖气高,势若仙掌擘。更有王

06月10日

清代书风●何绍基书学渊源及对现代书法创作的启示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316次
清代书风●何绍基书学渊源及对现代书法创作的启示

清代书风●何绍基书学渊源及对现代书法创作的启示何绍基是中国近代书法史上一面伟大的旗帜,作为著名的书法大家,“先生于学无所不窥,尤精小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书法具体平原,上溯周秦两汉古籀,下逮六朝南北碑碣,搜至千余种,皆心模手追,卓然自成一家,草书尤为一代之冠。……是编考订金石,精审翔确,即一字一画之微,亦必剖析无遗,折衷至当。乾嘉以还,藏金大家首推文达相国,于《积古斋》犹然多所举正。同时吴平斋、僧达受诸名辈有所考论,辄与往还商略,其擘精独到处,要必加人一等。在湘沅学派中,若先生者,可谓嗜古采奇,别开蹊往者矣。”(吴隐《东洲草堂金石跋语》)。  一、何绍基生平及书学概述  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今道县)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暖叟,一作猿臂翁,因其执笔县肘,若开劲弩,故取

06月03日

走近《爨宝子碑》| 洪厚甜国家画院高研班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325次
走近《爨宝子碑》| 洪厚甜国家画院高研班

提问方式各位读者朋友可在文章底部留言,我们将选取优质问题由洪厚甜老师亲自解答,解答内容将在下期推送。上期问题解答Q尊敬的洪老师,您好,学习草书应该是怎样的学习顺序,对于明清那些个人风格强烈的草书,应该在什么阶段入手,比如赵之谦的行草。洪厚甜:草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学习,我们理解是两个系统,一个是以篆隶为主的,对线质的生成技术的系统;一个是对转换关系的,线与线的衔接关系、转换关系的这样一个系统,就是行草书的技术系统。行草书的技术系统的核心是草书的技术系统,那么草书学习这个板块肯定是以魏晋为主,二王这个体系为核心来展开,那么它的技术的核心范本肯定是王羲之的《十七帖》、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书谱》和怀素的《小草千字文》,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草书技术技巧的学习。当然,第二步就是草书的升华和展开,

06月03日

深度解析《爨宝子碑》 | 洪厚甜国家画院高研班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314次
深度解析《爨宝子碑》 | 洪厚甜国家画院高研班

提问方式各位读者朋友可在文章底部留言,我们将选取优质问题由洪厚甜老师亲自解答,解答内容将在下期推送。上期问题解答Q洪老师您好,对临刻本,如何确定每一笔画的起收笔和笔势?洪厚甜:我们在对临刻本也好,对临其他碑版也好,还是所有其他民间这些碑、砖文,其实我们的一个前提就是熟悉它。不管它是刻什么,刻在哪里,还是风化过没有风化过的,它给我们直接的东西就是它的线质和它的结构。其实我们不是非得要通过这些一般的碑刻,风化很重的去学这种线的起笔、收笔,我们通过对墨迹本,尤其是现在印刷术这么清晰,通过墨迹本的观察学习去看古人的这种笔势和笔势的转换技术技巧。当然,有很多好的刻本、刻帖也能够传达出一些比较具体的技术内容,但是这些具体的技术内容,《书谱》、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这些,包括杨凝式的那些墨迹本,这种墨迹的东

06月03日

洪厚甜:用学术的眼光观照古人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321次
洪厚甜:用学术的眼光观照古人

提问方式各位读者朋友可在文章底部留言,我们将选取优质问题由洪厚甜老师亲自解答,解答内容将在下期推送。如果我们把楷书当成一个通俗的,作为一个书写基础的认识,你永远走不到楷书的高层次、高境界。楷书是两个板块,魏碑和唐楷,我们说研究楷书实际上就是研究这两个板块,那么,仅仅停留在这两个板块,能不能够研究好楷书呢?不能。这也是唐以后中国书法发展的这个过程中,楷书从来就没有站起来的缘由。九十年代中期,有两所高校约我写中等书法教程,写楷书这一板块,那个时候我对中国书法史又进行了一个贯通式的学习和考察。我一下就惊呆了,从唐代以后要想找两个站得住脚的楷书大师,我看了一下,唐以后真正以楷书的成就走进中国书法史的只有一个赵孟頫。大家都知道,北魏以后楷书就基本上成了人们交流使用的主要书体,学习汉字书写的必经之路。每

06月03日

洪厚甜:书法的本质就是这两句话!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88次
洪厚甜:书法的本质就是这两句话!

、提问方式各位读者朋友可在文章底部留言,我们将选取优质问题由洪厚甜老师亲自解答,解答内容将在下期推送。上期问题解答Q请问洪老师,如何理解“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是否更适宜于临帖,而非碑刻?洪厚甜:”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是孙过庭《书谱》里面的两句话,应该说是在指导学习古人、观察古人书迹时候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说没有察之的精,很难做到拟之的似,当然,察,体察,是由表及里、由粗及细、由具象到抽象的一个过程。那么这里面,帖学,也就是我们对照墨迹的时候,面对精细刻帖的时候,无疑是很实用的,但是呢,它在一些磨损风化比较厉害的碑刻学习的时候,还是同样适用的。我们从表象上的似可以通过揣度、揣摩,反复的推敲,去体察古人在调动笔墨,调动这些资源对字的空间造型这种把控的过程中很多精微、精细的东西,都是要通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