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企业心语》可谓我企业思想的百草园。访问记、读书记、沉思录、演说选,这些短文大多是围绕我在做企业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推敲的一些现实问题,它们与我之前写的谈改革、管理、创新的书,在风格和内容上既有不同,又有呼应,很能够代表我思想另一侧面。我把这些思想点滴收集起来,与更多的人分享。——宋志平作 者:宋志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来 源:正和岛01、第一部分 访问记第一篇《浅谈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1. 在整个日本经济发展中,企业的成长和贡献是最为重要的。2. 日本企业大多是股份制公司,而有代表性的企业又大都是上市的股份公司,家族公司极少。3. 日本企业的人事劳务管理是与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等基本性质相配合的各种完备制度。4. 日本企业认为以往那种只重视利润目标的企业经营已很难向前发展了,因
作 者:明健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宋志平做企业,成就了两家世界500强;宋志平教书,是清华北大等著名经管学院学子最受欢迎的实践教授之一;宋志平写书,早已蜚声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他是为数不多的那种既能做、能讲、又能写的人。写书的有两类人,一类是提出问题的批判者,他们不断地告诉人们问题是什么,问题在哪里;另一类则是提出主张的建设者,他们不仅能讲清楚问题,而且更偏重于如何解决问题。宋志平的书显然属于后者。宋志平讲过他上大学时有解数学题的爱好,他做企业和写书一样,也是在解企业里的题。宋志平这些年共写了18本书,这些书的陆续出版也是跨越了十几年时间。从他的这些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做企业成功的逻辑,还可以看到他认识论螺旋式上升的轨迹,也能看到他多年来做企业做人秉持的原则和价值。
摘自修往期精选城市的东经不同寅时也不一样在一天的12个时辰中,我们说的寅时,一般是指北京时间3:00-5:00。事实上,每个城市的东经不同,其寅时也不一样。比如说广西南宁市,东经是108度,那么寅时就是3:48-5:48。每天的寅时,一般是大多数人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也就是最安静的时候。这个时候静坐,很容易入静。寅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阴阳相交寅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天地相交。而卯时日出,天地阳泄,需要补充太阳阳气,不适合修炼。寅时阳纯天地阴性物质绝迹,不会出偏寅时阳纯,这个时候,天地阴性物质绝迹,最适合我们人体修炼,不会出偏,安全性很高。寅时静坐运送营养能力大大提高对于人体来说,寅时肺经当令,肺主百脉。这个时候,人体的百脉逐渐地苏醒过来,并且接受肺脏运送过来的营养物质。百脉得养后,人才会变得
构建高效的核心团队是企业领导者最重要也是最难的职责。一定要打造一支高效的核心团队,才能真正让企业可持续。怎么能够让企业走向卓越?关键是要把团队不断搭建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回看很多优秀的企业,它们之所以能够持续成长,就是因为一直有一组人对目标能够理解、能够执行、能够落地、最后完成,这组人就是核心团队。构建高效的核心团队是创始人最重要也是最难的职责。企业一定要有一支高效的核心团队,才能真正让事业可持续。01核心团队需要有真正的共识基础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外部因素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时候,企业领导人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打造公司的核心团队。如果没有核心团队,仅仅依靠企业家自己一个人的能力和视野,无法驾驭今天这样动荡的环境。在组织体系里,打造核心团队一直都是一个需要耐心,需要投入,并需要规
导语:为什么我们容易抱怨?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被别人的课题所影响。那么如何让我们的人生更幸福?本文与大家一起探讨。本期音频由搜狗AI提供的变声技术支持经常有人跟我抱怨:Cherry,我用了很多年的时间,培养了一个人,但他没有感恩的心。培养完了,从这家公司离开了,还进入了一家竞对公司,我好失望,该怎么办?01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抱怨是常态,比如我对一个人很好,但他没有回馈给我。或者,我朋友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帮助了他。但当我有困难的时候,他不愿意帮助我,就容易失望,甚至有抱怨的情绪。你看,我们人是很脆弱的,很容易悲观。为什么我们很多时候不开心?因为太关注他人的行为,让自己陷入到了情绪内耗之中。阿德勒是一位一百多年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心理学中有一个观点认为:人的烦恼大多来自于人际关系。确实,人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九十八节:【分外营求。力上施设。】这两句话也是属于「不仁恕之恶」。『分外』是本份之外,也就是说过分的去营求。『力上施设』,「力」是说你能力所及的,毫无保留,所谓是不留余地,这个也是错误的。换句话说,不知道谦让,这是一个总的意思。小注里说得很好,诸位看看就明白了,这种心态、作为都是折福。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一定要觉悟,人在世间时间是很短暂的,百年一弹指,何必在这短短世间不饶恕别人,而去造作一切罪业?这是佛在经论上常讲,愚痴之极,「可怜悯者」。仁人君子,事事忍让,事事退后,所获的福报无有穷尽。凡是不让人,这样的人都是薄福之相,这样的人,不必去跟他计较。现代这个社会,如果诸位冷静去观察,你就晓得有极大的危机在埋伏着,而且这个危机我们观察当中,不会太久它就会爆发。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太上感应篇》九十七节后面两句:【施与后悔。假借不还。】这个以下是「不仁恕之恶」。批注里面我们先念一念,注得都非常好,「施与而后悔者,究其初,毕竟非真心乐善,不过一时高兴,求名幸福耳,发源处已错,乌得不后悔。若真心施与,人我皆空者,决不至此。是以为善者,不可不致辨于一念之萌也」。后面他还举了一些公案因缘。我们在注子里面要细心去审查,布施后悔这种现象很普遍,甚至于在我们自己本身都有,确确实实是像书里面所说的,这个布施不是真心,没有诚意,不是欢喜布施,而是出于勉强,多数是碍于面子,或者别人的劝请,一时不得不出手,施后就后悔。他有没有果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凡是布施决定有果报,纵然是勉强,施了以后也后悔,还是有果报;如果施财,你还是得财富。我们世间一些发财的人,有些人财源来得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九十七节,有四句:【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这两句还是属于前面一段「无忌惮之恶」,后面这两句:【施与后悔。假借不还。】这以下是「不仁恕之恶」。前面两句的意思好懂,就是我们世俗一般讲的发誓、赌咒、求神明来作证,自己作恶多端,还以为自己所行都是正法,可以对质天地神明的,这个恶很大很大。小注里头说得很好,「天地无私,神明正直,顺吉逆凶,其应如响」,这四句话我们要牢牢的记住。前面我们读过「聪明正直之谓神」,你真正明了之后,才晓得我们做人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天地神明。佛家的教学,我们在讲席里面讲得很多很多了,诸佛菩萨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桩事,第一桩事是教导我们人与人的关系,我们应当怎样处事待人接物。顺,这个「顺」里面的学问就大了,世法是「道、德、仁、义、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感应篇》第九十六节:【弃顺效逆。背亲向疏。】这一篇文字,从第九十节到这一段都是属于「无忌惮之恶」。造作恶业,在现前社会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一种风气,大家把这些事情都看作是正常的,我们在社会上每一个角落都能够看到。大的来说,不顺真理;小的来讲,不顺礼义,批注里头,诸位看看就都知道了。后面这一句『背亲向疏』,儒家教学必定是从亲及疏,逐渐的来扩大服务的范围,扩大服务的效果;佛法虽然讲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但是在行门也不例外,佛也是这样教导我们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然后再把孝养奉事扩展到社会一切众生。可见得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教人,都有一个亲疏,不违背这个顺序,这里面的意义很深很广,我们要能够细心去体会。这两年我们走向多元文化,我们与许多不同的宗教族群交往,于是有一些人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九十六节:【弃顺效逆。背亲向疏。】这都是恶行。批注里面引用古人的教诲,「周卫石碏曰,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六顺也」,说顺、说逆都说得非常具体,这是儒家所说的。佛家则说得更深,说得更透彻,佛家是以法性为标准,儒家则是以「道、德、仁、义、礼」为标准,这是我们一般讲的世法与出世法差别在这个地方。人能够顺世法,得世间福报;能顺法性,得出世间无比的福报。出世间佛讲得太多太多了,我们要懂得出世间不离世间,决定包括世间,但是世间法不能包括出世间。这里头有浅深广狭的差别,广能包狭,深能包浅,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佛陀常常教导我们,修行的根本是三福、六和,这是大根大本。三福里面十一句,我们能够随顺,这是向道,向菩提大道;如果我们违逆,不但世间善法不能成就,往往堕在三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