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生活中,你有遇到过这样的套路吗?比如:当你买个咖啡或者奶茶,会被拉着加个群?美其名曰是说时不时有免单福利。再比如,当你在电商平台购物时,是不是会有提示?关注店家账号,就有代金券或好评返现红包等。这就是所谓的私域流量,这几年很火的一种玩法。但是,当你为了占一个小便宜加了商家的微信群、关注了店家的账号之后,每日频繁地遭遇广告轰炸,你又会怎么做?对了,退群取关!于是乎,企业又不约而同发出这样的感叹: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用户忠诚度越来越差,私域运营成本节节攀升,企业利润却屡屡下滑……对于消费者来说,我关注你不是为了看你天天发广告的!而对于商家来说,我花钱获取了私域流量,我宣传一下自家产品都不行吗?是私域错了?还是商家错了?于是,就有不少学生跑来问我:“路老师,到底怎么做私域流量?”我就问他们:“你们看
作者:洞见muye人一生最大的敌人,是昨天的自己。看过一句话,人若是更新不了自己,就只能在“旧”和“重复”之中迷惑。衣服破旧了,要换一件新的;房子老旧了,要加以翻新。人也是一样,要不断自我更新,才能始终成长。01更新形象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曾提出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种“首因效应”。人与人之间的第一印象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经济学家也曾提出过一个“美貌经济学”,研究发现,外貌姣好的人比普通人收入要增加3%-5%。形象是人的第一张名片,它与有趣的灵魂、丰盈的内在同等重要。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创业之初,因为工作繁忙,经常忽视个人形象。有一次,他去理发,美发师看见后忍不住对他说:“你的容貌,代表着公司的形象。连你都这么随意,你觉得客户还会愿意购买你家的产品吗?”松下听了觉得很
人生处处有磨难,活着就是一种修行。聪明的人活得通透,看得明白,他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有其轨迹与规律,越在意什么就越容易失去。岁月无情,时间流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最重要的是看淡人生。世事看淡皆随缘,顺其自然一身轻! 看淡现实,坦然处之《临江仙》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人生如梦,不管你是英雄豪杰,还是凡夫俗子,终将化成一杯黄土,随历史的尘烟一同散去。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又何须在意当下欢喜愁苦。狂风暴雨也好,晴空万里也罢,有些事,我们必须学着用淡定从容的去面对。一切随缘,顺其自然。喝一杯酒,静待下一个天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
作者:洞见ciyu,来源:洞见(DJ00123987)人间有味是清欢。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说,苏东坡的人生,是从四十岁之后开始的。四十岁之后,在不如愿的命运里,苏轼所行是崎岖的道路,所见是辽阔的风物。“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后半生活出来的滋味,比前四十年更韵味深长。01四十岁以后,更清醒。熙宁九年的中秋节,41岁的苏轼和同僚畅饮于超然台上。每逢佳节倍思亲。推杯换盏间,苏轼已是醉眼朦胧,他见九天银光乍泄,不由思念起弟弟苏辙。当初,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苏轼自求外放,希望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以期多相聚。可事与愿违,因公务缠身,兄弟俩七年未曾团聚。亲人隔山河,皓月当空洒,苏轼借酒意,挥墨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生的悲欢离合难有定数,惟愿他们多喜乐,长安宁。少年莽撞,总想离家执剑走天涯,
作者:国文,来源:国学生活(gxsh789)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礼记·中庸》中写道:“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真正的君子即使在他人看不到、听不见的地方,也能做到谨言慎行,时刻保持清醒。慎独,是一种更高级的自律,是中国人几千年以来最高境界的修身法则。01慎言《格言联璧》讲:“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修炼自己,以内心清静为首;为人处世,以谨慎言行为先。行走于世间,只有懂得慎言,才能走得更好、更远。晚清一代重臣曾国藩,初入官场时,口无遮拦,多次因不懂慎言吃了大亏,有一次差点丢了性命。经过好友提醒和自我反省之后,曾国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记录下每天所表达的语言,不断进行反复琢磨和思考。就这样重回官场的曾国藩,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取得了诸多成绩。《周易》中有这样一
来源 | 洞见作者 | 洞见onetong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作家冯唐曾受邀前往协和医科大学分享经验。他仔细回忆了前半生的经历,说道:“在我短暂的从医生涯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压力过大,难以消化,而患上癌症。人就这一辈子,不妨活得慢一点,活得轻松点。”在演讲的最后,他给出了远离疾病的“九字箴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仔细想想,这不仅是养生秘诀,也可以是人到中年的处事态度。01不着急清代周容在《春涵堂集》中,记载过自己的一个故事。一年冬天,他想从附近的河港进入县城,书童用木板夹捆扎了一大摞书跟随着他。在离县城大概还有两里路的时候,太阳快落山了。周容便问河边的摆渡人:“城门关闭前,还来得及吗?”摆渡人仔细打量了一下书童,答道:“慢慢走,尚可;急忙走,就来不及了。”周容听了,觉得
元音老人俗名李钟鼎(1905.11.23—2000.02.05),法名元音。1905年生于安徽合肥市。幼就当地塾师读孔孟遗教。尝思世人生从何来,死往何所?百思不得其解。于极端迷闷时,人恍惚失其所在,因惧而不敢再思考此问题。稍长改读市办高等小学,同父读《金刚经》,似曾相识,但莫明所以,就问父。父曰:“此圣人言,非尔幼童所知,但勤读书,日后再精研此宝典,自得无穷真实受用”。元音老人神奇的一生一、悟道经历元音老人年轻时即随天台宗大德兴慈老法师习天台教,一日听讲罢,忽然人身顿失,光明历历,透体清凉,轻松无比。禀之于师,师曰:“此虽不无消息,但犹是过路客人,非是主人。莫睬他,奋力前进,直至大地平沉,虚空粉碎,方有少分相应。”因此元音更加用功打坐。腊月随众打禅七,第因工作关系,未能善始善终,直至三七期满
医与易在宇宙演化哲学观上具有同源、同宗、同法、同构的关系。易学思维方式对中医学术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两者不同处仅在于:《周易》是探讨包括人体生命在内一切天地万物的发生形成过程及其机制规律;而中医学则主要围绕人体生命的发生形成过程及其机制规律展开,故有不知易不可为医的说法。中医也算命,有些中医会借助《梅花易数》来望诊。通晓《梅花易数》的中医,能够一眼知道你有什么病,危险不危险。在中国历史上最神奇的就是“扁鹊入虢之诊”了,本来大家都以为虢太子已死,就要装殓了,可扁鹊一来,就问了一句“他是几点死的呀”,别人说“鸡鸣的时候”,扁鹊就算定虢太子没死,为什么呢?因为扁鹊掌握了人体气血与时间关系的秘密,鸡鸣时分,正是人体气血阴阳交争的时候,虢太子只是得了阳气衰微,不得生发,阴气劲急的危证。因此只要
开悟,即是对生命及宇宙本体实相的真实发现和觉知,又称见道,也叫开心入无漏智,亦名明心见性。开悟,是修行中的一个重要证量名词,它既是有为法和无为法的转折点,也是世间和出世间的分界点。修行者一旦开悟,就等于即身证得菩萨的初果,同时在知见上与佛比肩平齐,所以,开悟也就是即心成佛。那么,怎么样才算是开悟呢?开悟,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而是包括感知、思想、以及心身状态的变化在内的一个具体证境,它有着与它相应的多种形态的量的体现。开悟,是修行者对自心真空法性的觉知,是一种感觉到思想认识的飞跃。这种飞跃,不是通过后天思维——第七识的作用所能达到的,更不可通过第七识所产生的意念——第六识的作用来实现。开悟的实现,是修行者的善根(——包括心身障碍的清净与客观理智的增长)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结果。而且,绝大多
一、人要活到多少岁才算尽其天年?为何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才七八十岁,而且大多是死于疾病!为什么今人比古人所预期的天年寿命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呢?是谁偷走了这四五十年的宝贵生命呢?在长期从医经历中,我面对的病人是各种各样的,我经常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想活到 多大岁数?”令我惊讶的是,很多人都说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生命的长短与质量好坏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事情,如果你对它关心不够,那人生还有多少快乐可言呢?我们的确应该为自己的健康长寿早作准备了,这个准备工作花不了您多少时间和金钱,但换来的却是高质量的生命。高质量的生命就是活到“天年”。那么多大岁数才能称为“天年”呢?《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乃去,而尽终其天年”。早在几千年前,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就能按照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来推演人的一生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