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中庸》:放下你的情绪
萧祥剑 讲述 谦德君整理
(编者按:本公众号自即日起将陆续连载萧祥剑老师讲解《中庸》的讲解文字。欢迎各位读者持续关注。)
后面讲“修道之谓教。”什么叫修道?教就是教育,修道就是教我们要什么样,要率性。我们不知道怎么样率性,不明白如何率性,你就要修道,修道,你要以性为根本。我们修道的目的是什么?恢复我们自己的本性,率性就是让我们自己能够往这个方向去努力,你要率性,率性,你就要修。要知道我们人先天跟后天它完全是不同的。
你看人在出生以前,人的头是朝下的,头朝下,脚朝上,但是我们生下来之后,头朝上,脚朝下。跟我们先天是背离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修,率性就是要修道。我们前面讲到,性跟情完全相反,你要率性,你就要把自私的心去除。我们人跟人之间起冲突了,有情绪了,你用情来解决问题,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修道就是教我们不要用情,要什么?要用性,用理智来解决问题。比如说我们在家里面,你跟家里人相处意见不合的时候,起了冲突,你首先不要情绪化,你要分析他为什么这样对你这些意见不同,你先要替他来想,让理性来起作用。
有一句话讲:“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人类社会离不开伦常关系。我们讲五伦,里面最基本的是夫妇,然后父子、兄弟,到社会上有君臣关系、朋友关系,当然如果有宗教信仰,我们还有宗教的关系,每一种关系你发生不同意见的时候,你首先要怎么样?放下自己的情绪,从理智上来研究,把情绪转为理性,这个叫做修道,修道之谓教。
教是什么?我们学习《中庸》,不光是学习《中庸》,我们学习任何的圣贤经典,不是学知识,学圣贤经典,目的是志在圣贤,不但自己学,明白这个道理,一面自己学,还要什么?要把这个道理告诉他人,这个也叫教。
古代的这些圣人,在位的圣人就如同孟子所讲的,他是“作之君,作之师”,一方面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一方面又是老师,当老师教什么呢?就教圣人之道,教人开发自己的本性,当然这个不是直接的来教,对任何人来讲,而是要根据每个人学习能力、程度的不同,一步一步来教化。
所以《礼记》里面就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教什么呢?教圣人之道。你像孔老夫子,他是终生在那里教化人,诲人不倦,那就是教。已经成为圣人之后,就是永远在教化众生。孔子除了自己诲人不倦以外,他也教他的学生,和他的学生讲,“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学小人儒,小人儒是你自己学道,自己专门在学,自己学好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好了,自己在享受。
孔子不赞成。你要学君子儒,要做个君子儒,君子儒是什么?一方面自己在学,学到一定程度,自己有能力,有能够教人,你就可以教化别人。当然教化别人,你也是依据圣人所讲的言论来教化的。中国四书五经,这些经典都是圣人给我们留下来的,教化的经典。我们要以这个来自己学习,然后和大众来一起共同学习,先做到,然后帮助更多人都能够做到。
这是我们讲到的《中庸》,第一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三句话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庸》的核心。《中庸》教我们学圣人,学如何恢复自己的本性,这个根本道理就在这里。所以学圣人,自己学习,同时要教化人,这个就是我们学习《中庸》的宗旨。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guoxue/9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