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孔子曾经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就是这样珍贵,只在朝夕之间就急匆匆地流走了,无法停留。人的一生,最长也不过百年。早点看透这五件事,帮你活得明白、自在!1、交友,真诚就好王阳明曾说过:“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交友,最重要的就是真诚。不光我们要真诚,更要亲近真诚的人。所谓:“人心换人心,你真我才真。”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朋友虽然是最常见的方法,但也是消弭误会,获得知己的良方。古训有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耍小聪明的人只能风光一时,只有和我们风雨同舟的真诚之人,才能深交一世。就在平定了宁王之乱以后,王阳明一时声名大噪,武宗皇帝身边的宠臣江彬分外眼红,酷爱弄权的他居然跑到皇帝面前造谣,意图给王阳明使绊子。可是王阳明不仅作风正派,为人也很
曾国藩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伦理家,除此以外,他还是一个文学家。曾国藩对于文学是很有修养的,只因为他在事业上的成就太大了,所以把他的文学修养遮过了。1、读书的三个层次现在我们开始说起曾国藩的读书。曾国藩对于读书,可分三层来说:第一是喜欢读书,第二是懂得读书的方法,第三是劝人读书。曾国藩在咸丰二年以前,在北京做京官的时候,便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他在翰林院几年,所做的可说完全是一种“研究工作”。因为职务比较清闲,所以他有较多的工夫自己读书。他所交的一般朋友,都是很讲究读书的,所以那时京师的读书风气很浓厚。这时候曾国藩有这样一段读书的故事:他因为屡试不售,在京师住得气闷,便应朋友之招,到江南去游玩。在路上因为路费缺乏,向睢宁的朋友易作梅借了“百金”,在路过南京时,他把这笔钱完全买了书。不够,又把衣服
白蕉(1907-1969),上海人,本姓何,名法治,名馥,字远香,号旭如。后改名换姓为白蕉。别署云间居士、济庐复生、复翁。能篆刻,精书法,亦擅长画兰,能诗文。沙孟海先生誉其为:“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白蕉:诸位在学习书法时注意的有三个字第一个是“静”字。我常说艺是静中事,不静无艺。我人坐下身子,求其放心,要行所无事。一方面不求速成,不近功;一方面不欲人道好,不近名。像这样名心既澹,火气全无,自然可造就不同凡响。第二个字是“兴”。我们研究一种学问,当然要对所研究的一门要先发生兴趣。但是一时之兴是靠不住的,是容易完的。那么如何可以使兴趣不绝地发生呢?总之,在于有“困而学之”的精神。俗语所谓“头难、头难”,开始的时候,的确不易,没有毅力的人,不免见难而退,就此灰心。所以我们要不怕难,能够不怕
1.基础的东西最重要,想不通问题的时候,遇到难题的时候,返回最基础的地方去找解决方法。2.龙骨安神,因为有钙。小鱼有钙,不能安神。钙不是安神的原因。萝卜和人参化学成分相似,但萝卜是人参天敌,补药克星。(推理逻辑错误,反证)3.中医很科学。按照《伤寒论》,《金匮要略》治病,按照症状,用方子治病,一定会好,而且按照它说的步骤好,可重复,可检验。4.人有灵魂。中医从灵魂上治病。药方疏通灵魂上的运输能量的管道,所以一定比从肉体治疗更快更好。5.灵魂的是无形的,气是无形的,以现在的技术无法理解,也许将来可以。所以,学习中医要用传统的气的概念来。6.五行,金木水火土,是能量的转换。在系统中加入能量,它就会按照这个结构转化。7.学习把脉,一定是需要很多人,大家相互把脉,才容易明白脉象。几个人自己玩是玩不出
句这样的传统古话:一命,二运,三风水。都说风水养人,殊不知,人也养风水。是的,风水和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命由天造,运随心转。命运看似早已天定,但它却会受你的言行转变而改变。好运气都是自己修来的,人有三处风水,养好就是富贵。01、养一张善言的嘴。英国诗人本·琼森曾说过: “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说话看似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却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就像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什么命。有一次,美国的小布什总统,在伊拉克的记者会上,一位偏激的伊拉克记者,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向布什砸去。现场尷尬的场面迅速传遍全球,有记者故意提问他:“当鞋子飞向您的时候,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谁料布什回答道:“就当他是向我掷来的棒球!可惜没有球杆,不然肯定会是个全本垒打,目标
1962年春,周恩来(1898——1976)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亲切地会见了来华访问的日中友好人士松村谦三。松村谦三是日本著名的政治家,曾为日中邦交正常化不畏艰险开路奠基。他从青年时代就对中国有所了解,与廖承志同为早稻田大学的校友。毕业后担任《报知新闻》记者,曾到中国各地旅行。1928年,松村谦三当选为日本众议院议员,在内阁中担任过厚生大臣、文部大臣、农林大臣等职。1955年11月任自民党顾问,为党内三木一松村派领袖之一。多年来,他从未放弃对结束日中关系不正常状态的思考,他始终认为,没有日中两国的握手就没有亚洲的和平。1959年10月,松村谦三先生以76岁高龄毅然率团访华。这是战后自民党上层政治家首次访华。他不顾党内外的阻挠和敌视,与周恩来、陈毅等中国领导人共商中日友好大计,在交往中结成深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乘佛教中空和般若思想的经典,也是一部文字最短少,却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极大。弘一法师评价说:“《心经》虽仅二百余字,但摄全部佛法。”那么,《心经》到底有多厉害?又厉害在哪里呢?一、《心经》不一定是玄奘所译公众普遍认为,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通行译本,是玄奘法师翻译的。其实不然。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法师在四川时,曾于路上看到一个病人,满身生疮,污臭难闻,衣服也穿得非常破烂,玄奘法师心生怜悯,就把他带到寺里,给他请医生治病,又给衣服和饮食,对病人多方照顾。这个病人深感法师救护之恩,就传授他一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法师得到《心经》后,心里感到十分欢喜,就发心修持这卷经书。同样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当玄奘法师抵
朱德(1886—1976)一生酷爱兰花,他赏兰、咏兰,而且亲手种植兰花,尤其是对井冈山兰花特别钟爱。曾经统帅千军万马的总司令,为何对兰花情有独钟?原来,朱德通过爱兰,寄托了对伴侣伍若兰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伍若兰,出生在湖南耒阳县一个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少时就同情劳苦大众,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妇女解放,带头剪发放足,能文能武,智勇双全。在井冈山的很多次战斗中,伍若兰同朱德并肩作战,1928年3月,她与朱德结为伴侣。1年后的1929年2月2日,在一次突围中不幸中弹被俘,虽受尽了敌人的种种酷刑,但她宁死不屈。十天后她被割下了头颅,当街示众。遇害时已有4个月身孕,年仅26岁。当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的消息后非常悲痛。当时正值井冈山上兰花怒放,他默默地站在山上,面对满山的兰花流泪满面,他从兰花身上似乎看到
鲁迅(1881—1936)家几代人都养兰花。1933年11月14日,鲁迅在《致山本初枝》的信中讲到"我的曾祖父曾经栽培过许多兰花,还特地为此盖了三间房子"。鲁迅的祖父、父亲也都养过兰花。周建人在《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中有以下记述:岑年公早已去世,走前除了好种兰花外,没有做过什么其他的事。(《祖父点翰林的往事》)诚房的房屋在大堂前左右……是我和我们的楼房连着的,和一套曲尺形的兰花间(兰花间原是我曾祖父种兰花的,可能后来房子重新划归诚房了)。玉田公公在明堂的花架上放着的珠兰、建兰、茉莉,还有一些我们家所没有的花。玉田公公对花草很爱惜,对我说:"你看看不要紧,就不要用手去摸呀!"所以我看总是反背了两只手,玉田公公也就放心了。(《一个古老的家族》)周作人在《鲁迅的故乡》中有一段:东北方面各有房屋两间
人字有两笔 : 一笔写执着,一笔写放下。1、不问过往王阳明:“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已经过去的事,放不下又有什么意义呢?像这样胡思乱想,只能白白丢失清明的本心。人只能活在今时今日,也只需做好眼前此刻的事情。对过往念念不忘的人,多是现实境况不顺心的人。2、不问结果王阳明:“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凡事想太多,往往是因为做得不够多。事情总要踏实做完,才能看到最后的结果。人这一生,生是头、死是尾,中间全都是过程。尽力过好这一生,只看过程、不问结果。华丽地跌倒,总好过无谓地徘徊。泰戈尔曾说:“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而我已飞过。”江水奔腾,不因一去不返而抗拒东流。有这样一种自信、一份坦然,就已经足够。3、不问人心王阳明:“人心,则杂于人而危矣,伪之端矣。”俗话说得好:人心隔肚皮。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