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把良知放在心里,永远不要失掉

465 人参与  2024年08月26日 20:44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评论

《中庸》:把良知放在心里,永远不要失掉

萧祥剑 讲述   谦德君整理

(编者按:本公众号自即日起将陆续连载萧祥剑老师讲解《中庸》的讲解文字。欢迎各位读者持续关注。)

第七章是讲智慧的,其实就是《中庸》里面讲的智、仁、勇三大德。第八章讲的是仁。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孔子举他的大弟子颜回,说颜回能够学《中庸》。孔子就说“回之为人也”,颜回他的为人,他的这种基本修养是怎么样的?择乎中庸,他能够选择中庸之道来学习。他在学习、在落实中庸之道的时候,怎么个学习法呢?就是在练习,得一善,颜回得到一种善行,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他能够什么呢?拳拳就是奉持的意思。

根据郑康成的注解,拳拳这两个字,就是一个人用手把它捧起来,持在手里,这叫拳拳,服膺了,膺是我们一个人的胸,就是你拿一个很可贵的东西,双手放在胸前,这还不是服膺,服膺就是把它放在胸前之内,放在心胸里面,放在心上,而弗失之矣,就让它们失掉。也就是说颜回他得到一善,永远就不让它失掉。不像我们得了一善,做一件善事,有时良心发现做一下,但是不能够保持,不管是起了善心,还是办一桩善事,总是不能够一直保持,总是会间断。但是颜回不是如此,他得了一种善,放在心里永远不失掉,怎么样才能不失掉,就是应中庸之行。

中庸之道就是教我们要率性,就是要顺乎自己的本性。顺乎自己的本性,我们一般人比如说照这样做不容易做到,你想这个道理都不容易,你看前面我们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喜怒哀乐把我们的本性给遮盖了,我们要率性就是要把这些放下,你起这些念头你就要节制,不让它继续,这个叫和,有了这个和才逐渐谈到修身,你修完起来,到了自然的境界,开始要节制,之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好坏境界,你的喜怒哀乐都不会发作,那就是中了,你就得到本性,就是率性。

你率性之后你就能得一个拳拳服膺,不会失掉。所以我们学中庸之道,就是要下定决心,要得到这种受用。我们应该向谁学习呢?向颜回学习,要能够有颜回这种学习大的功夫。这一章讲的是仁。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guoxue/9752.html

本文标签:萧祥剑  萧祥剑简介  中庸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