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诸位同学,大家好!读圣贤书果然能够契入境界,自自然然的如宗门古大德所说的,说「左右逢源,头头是道」,我们少分领略到《华严》的境界,而后六根接触外境,无不是「大方广」,无不是「佛华严」。就是回过头来展开《感应篇》,这一篇文章字字句句都与「大方广佛华严」相应。于是我们明白了,《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过去我们在讲席当中,多次说明这个「一」,不是专一,是任一。我说任一,是讲佛法里面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任何一法都包含全部,所谓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那我们要问,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包不包括《感应篇》?大家想想。甚至于说包不包括基督教的《新、旧约》,包不包括伊斯兰的《古兰经》?统统包括,这是真的。岂不闻佛家常说「悟了之后,哪一法不是佛法」?什么叫佛法?「大方广佛华严」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四十四节,这是「背逆大恶」最后的一句:【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批注里面告诉我们,「孔子所取之刚毅,主于理者;太上所戒之刚强,动于气者」,这是我们首先要辨别的,决定不能够错解其意。人生病,肉体部分麻木,就叫做不仁;麻木的时候不知痛痒,正如同麻醉是相同的,这是简单解释什么叫『刚强不仁』。凡是刚强而不仁的这种人,也就是说完全是意气用事,感情用事,不讲道理的,随顺自己的喜怒待人接物,如果不合自己的,不但排斥,往往妄加陷害。这里头写得好,他说「好刚使气之人,待人遇物,不知痛痒,纯是杀机」。我们冷静的思惟,我们有没有犯这个毛病?不是不想害人,是没有害人的机会,没有害人的权柄。如果自己当权,自己有机会,不知道害多少好人,不知道障碍多少好事。为什么我们知道自己有?自己的烦恼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讲到:【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前面四个字介绍过了,后面这四个字没讲。《汇编》批注里头说得很清楚,同性称之为宗,异性称之为亲,所以宗跟亲是有区分的,关系都非常密切。这里说得很好,「虽有远近亲疏不等,实皆我身关系之人」。父子、兄弟、族人同一个姓,这是宗,是一个祖宗一脉相承传下来的。亲这是异姓结为婚姻,所以有家亲眷属。虽然同姓跟异差别,可是既然结为婚姻之后,这都是一家人。所以都应该以亲爱忠诚来对待,同患难,共甘苦,这从人伦上说。如果从佛法上说,那个范围就大了,一般人很难理解,很难接受,但是它是事实真相。这个我们在大乘经论里面读得很多,我们也认真的提出来讨论过,确实是事实。事实的真相,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我们同宗。在世法里,同根是从伦理上说的,同一个祖先。在佛法里面,我们同一个
诸位同学,大家好!:【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这一段是诸恶的根源。而在今天的社会,所谓在整个世界上,我们随时随处都能够见到,甚至于自己冷静的反省反省,这几句我们哪一句没有犯?所以今天社会的不安、动乱,天灾人祸,其来有至。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无量寿经》三十三品,佛讲得好,说「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佛真是慈悲到极处,眼看着众生造业受报,以无尽的悲心来教导,亿万人中真正能回头的,不过是二、三而已。所以古圣先贤,你们读他们的典籍,才深知他们用心之苦。世尊、孔子为什么终身从事于教育的工作,还不是《无量寿经》上讲的这几句话吗?谁能教?明白的人能教,明白的人毕竟是少数,迷惑的人是多数。世间人亲近善知识的时间少,我们亲近老师,毕竟跟老师相处的时间短,而跟同学相处的时间长。同学的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里面讲恶报的文很长,前面七个小段,是根本的大恶,也就是说万恶的根源。从:【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到这个地方,这总共是七小段,我们应当时时警惕。这七桩事情,如果我们细心去反省、去思惟,我们都犯了,只是犯的程度有浅深不同,影响的范围有广狭不等,当然结罪、果报也就不相同了。总而言之,这是恶业,由恶业才感召天灾人祸,种种不善的果报。如果我们不能够细心的反省检讨,从根本上改过自新,不但我们的道业不能成就,只怕人身都保不住,人间的福报,那就更不必提了。这是一个学佛的人,首先必须要觉悟的。这一段文我们还没讲完,今天我们接着看第六个小节:【虚诬诈伪。攻讦宗亲。】
今天是澳洲净宗学会佛七圆满日,行师要我对大家讲几句话,这一次的佛七,我虽然没有全程的参加,但是对佛七殊胜的状况,我很清楚。大家念佛都相当得力,由此可以体会到念佛的好处,念佛真实的利益。佛七只是一个开端,有没有终止的时间?给诸位说,决定没有。聪明的人,会学的人,从这个好的开始,要一直延续下去,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但决定得生净土,生到净土之后,功夫依旧不间断,还是这一句老话,老办法|「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一直到圆满菩提,证到如来究竟果位。这成佛之后,我们念佛是不是可以放下?还不行。依然是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广度十方无量无边众生,要为一切众生做一个好榜样,当生成佛的好榜样。必须要知道,世间一切法,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不是真实的,都是虚妄的。佛在《金刚般若》
来源:格上理财芒格究竟是何许人也?按照巴菲特长子霍华德的说法,他所认识的人中,巴菲特聪明才智排行第二,而芒格排名第一。在许多投资者的眼中,芒格一直是「站在巴菲特身后的巨人」,他们一起共事半生,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创造了在人类投资史上前无古人的业绩。巴菲特一生阅人无数,但从来没有遇到过像芒格这样优秀、完美的人。巴菲特曾经有趣的形容,芒格使得他从猩猩迅速进化到了人类,「否则会穷很多」。在众多场合,巴菲特都谈及自己对老搭档芒格的感激无以言表。这点,比尔·盖茨也表示赞同,他说,「如果没有芒格的辅佐,巴菲特恐怕很难做得这么好!」在众人眼中,「低调」的芒格除了是巴菲特的老搭档外,还是一位出色的投资家,同时他更是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芒格对读书近乎狂热,他具备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脑子里从来没有任何学科的条
舒泰峰系重阳投资合伙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巴伦周刊》。近期,《巴伦周刊》中文版采访了舒泰峰,谈到了如何跨越投资从理论到实践之间的鸿沟、基金应该如何应对排名压力以及基金与投资者的双向选择等问题,以下为经过精简和编辑的访谈实录。《巴伦周刊》:您在《财富是认知的变现》这本书中谈到的都是非常经典的价值投资理念,很多投资者也非常认可,但一到实践时却总是变形,包括一些著名分析师和投资大V实际操盘后都出师不利,您在书中也提到投资家的思维方式以及背后的心性修养与常人有着明显不同,那么这种不同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跨越投资从理论到实践之间的鸿沟?舒泰峰:我是从媒体转行到投资,因为经过了这个跨界所以冲击特别大,相当于我到重阳之后进行了一个认知重构的过程。 我觉得可以从几个例子来说明
作为有史以来最优秀投资记录的创造者之一,芒格的思维与众不同,他极其熟练地掌握了各种不同的学科,这使他能够考虑到许多普通人不会考虑到的因素。通过《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一书,我们得以一窥这位投资天才的思维格栅模型。每个人都知道格栅是什么,我们用它来装饰栅栏,搭凉棚,做葡萄架等。而芒格用它十分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不同学科的不同思维方式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格栅模型。“你的头脑中已经有了许多思维方式,你得按自己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将其安置在格栅模型中。”这一思维模型无论在价值投资、工作和生活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格栅思维具体是什么呢?格栅思维是一种多元跨学科知识体系的比喻,各个不同学科的基本原理用逻辑串联、整合在一起,就像一个纵横交错的格栅,从多个不同视角和维度来分析同一个问题。这个世界
在巴菲特股东大会期间,《喻见》专访了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芒格对中国的自律、智慧和慷慨敬佩不已。以下为对话实录:伯克希尔的投资秘诀傅喻:这些天您都在忙些什么?芒格:有伯克希尔的事儿,也有我自己的事儿.我都95岁了,但也忙的出奇。傅喻:有什么新书推荐给我们吗?芒格:我读新书,也读旧书。我正在读一本名为《自由落体》的书,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009年撰写的。我为什么要拿起一本2009年写的书呢,我认为斯蒂格利茨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原本想它作为睡前读物,但实际上又从他那里学习了一些东西。傅喻:有没有特殊的成就是让你感到骄傲的?芒格:我为伯克希尔公司这么长时间的表现感到自豪,伯克希尔表现得如此可信没有丑闻,这非常重要。我们经历过过经济衰退、战争,等各种事情,但我们一往无前。其中的一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