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01我们的能量消耗在哪儿在取舍在现实中我们做任何的决定只有两种可能:做或不做。但是影响做决策的因素有无穷多,所以我们会考虑一天,考虑一星期,考虑一个月甚至考虑一年,甚至更久。在现实中我们最大的能量消耗在哪——纠结取舍。第一时间决定了,决定了就完事了。决定了就按决定的做,毫不犹豫地去做。从内在成长的概念来说,决定选择做与选择不做,都是一道好题。这道好题的最终结果,都是帮助我们提升。当用直觉做决定,如果成功了,验证内在本自具足;如果失败了,帮助觉察是什么认知让我们做不成,只要把认知颠覆了,下次就成功了,这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因为我们太注重结果,所以就用各种方式来证明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这样就消耗大量的能量和时间。02用直觉做事一举两得直心是道场,率性之谓道。用直觉做事,一举两得,没有一
# 唐宋古文典型在清初的重构 #文丨郭英德摘要:清初五十余年,经由士人群体的倡导和实践,唐宋古文在文坛上逐渐超越秦汉文、六朝文,成为文人的归趋、文体的正统、文章的矩范和文法的渊薮。清初士人清醒地反思明代唐宋派的古文理论与古文创作,进而深入阐释唐宋古文原于道、生于心、精于法的形态特征,在观念上重新建构了“趋于正”的唐宋古文典型。鉴于唐宋古文容易滋生空疏浅薄之弊,清初士人极力倡导根本经术、自成一家的古文习作途径,从而提纯与升华唐宋古文典型,使之达臻醇雅。在与社会文化互动中重新建构的唐宋古文典型,契合清初学术思潮的总体走向,成为“经世致用”的书写载体,既足以彰显士人承续文明的精神期望,又足以辅助朝廷推行文教的文化政策,因而成为有清一代文章的“正体”。关键词:唐宋古文 典型 清初引言清康熙四十年
在我看来,过于沉迷于中国古代甚至近代历史中是极其不健康的。中国公众和精英更需要的是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因为不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就无法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也无法理解当下的中国。因此,我们应该少一点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文明。古代中国历史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中国历史,特别是公元一八四〇年前的历史,其实是非常乏味的:它只是一部改朝换代的历史,除了董仲舒和王安石的变法之外,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至少,远不如公元一五〇〇年后的世界历史对我们更为重要。更糟糕的是,太沉迷于中国历史,还会让我们从上到下都潜移默化地陶醉于中国历史中最为核心的东西:权谋术。某种程度上,权谋术是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核心主线。对一个人的自我境界来说,最大的满足可能确实是赢得生杀予夺的权力——这种权力太有快感了。但是,这种对个人的自我
《出圈:人人能看见,人人会喜欢》从火爆全网的淄博烧烤,到风靡全国的Citywalk,以及频频冲上热搜的各类跨界联名,社交新媒体为当今广告营销创造了无尽红利。然而,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模式虽然加快了品牌曝光的速度,却也同时加剧了行业内卷,使得企业和营销人员普遍陷入“流量焦虑”之中。那么究竟如何让品牌真正出圈,新品如何成为爆款?营销竞争的蓝海在何处,广告营销如何真正打动人心?叶明桂在新书《出圈》中升华了其独特的方法论,从当前市场的难点与痛点入手,将自己在营销策略、广告创意与品牌塑造领域的心法与实操经验倾囊相授,帮助企业与营销人真正打造“人人能看见,人人会喜欢”的出圈品牌。1好创意的4个标准每一个成功出圈的品牌和每一次成功破圈的营销,最初的原点都是一个好的创意。创意是广告营销的核心,也是品牌的灵魂。不
作者:每日君来源:每日一读(ID:meiriyidu8)导语每个职场人,工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烦心事,但我们一定不要因为工作跟人翻脸。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很多人工作的意义,就是为了有更好的生活。于大多数人而言,工作是途径,生活才是目的。这世上,没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每个职场人,分工不同职责不同,所以工作中会遇到一些糟心的事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任何人的工作都是如此,不会一直顺利,更不会永远都是顺心的事。你一定要记得,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真正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因为工作和人翻脸。1职场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人在职场,一定要明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很多时候,你所面对的“敌人”,可能只是你的假想敌,是你在不同立场下衍生出来的伪命题。
比起克服短处,发挥长处更能令工作充实。克服短处,得到的是“普通的成果和无聊的工作”。强化长处,得到的是“惊人的成果和充实的工作”。作者 | 八木仁平,日本Meee株式会社创始人,《如何找到想做的事》作者来源 | 认识管理,本文摘编自《如何找到想做的事》你不是对当下的工作没有热情,只是没有能力hold住这份工作。你只要找到“擅长的事”, 就能破除职场迷茫。不做自己擅长的事,就像一直不用惯用手生活一样。无论怎么努力,惯用手和另一只手交替使用的人,也不可能赢得过一直用惯用手的人。今天分享的文章,来自一本简单、有效的自我认知指南——《如何找到想做的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01何为“擅长的事”?“想做的事”是将“喜欢的事”和“擅长的事”相结合。为了找到“想做的事”,首先要找到“擅长的事”。正如前面所述
来源 | 人民论坛网人生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体验,迫切地想要提升自己,但总是缺少好的状态,上坡路没走多久便身心俱疲。实际上,造成这个现象的本质,源自一个人自身能量的高低。然而能量的高低并非天生的,掌握以下3种能量,让自己时刻“活力满满”。01心态能量:停止抱怨高能量的人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了棘手的问题,比起怨天尤人,他们更相信“吸引力法则”。习惯性抱怨像是一剂毒药,会摧毁你对待生活的热情,也会让高能量对你绕道而行。因为当你在抱怨的时候,你就是在拥抱自己的怨气。紧接着,那些不好的人、事、物会不断地被你吸引,紧接着进入你的生活,逐渐蚕食你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比起对生活为你设置的障碍与围栏内耗焦虑、抱怨不休:“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为什么别人干起来如此轻易的事情到我这里总是困难重重?”往往换一个角度
问:请问恐惧和爱有关系吗?爱和空性的关系是什么?刘丰老师:首先,爱不可能有恐惧。因为爱的基础是本自具足,本自具足的生命只有一个方向就是付出。当你不断的用爱来证明本自具足的时候,以付出来建构起爱的最本质的状态,同时又无分别,怎么可能有恐惧?所以真正有爱的状态,是在确认和践行本自具足,把付出作为生命的第一需要,这时候不可能有恐惧,这是前提。一个觉醒的生命,是可以照见空间中一切存在的万有,同时又不执于有的状态,所以不会恐惧。爱和空性的关系是什么?空性是万有,但不执于有。爱本身就是万有,因为相信本自具足才是万有,万有的时候他只付出不求回报,同时无分别。空性的本质就是具足圆满,是万有,但又不执于任何的有,所以它没有分别。爱是我们三维空间最大的能量,就像太阳一样。四维是大爱,五维是大大爱,到了N维(N趋
问: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能量和谐?刘丰老师:首先要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是觉悟。觉悟是以什么形式来见证呢?首先是格物致知。宇宙至简原理就是格物致知的一种表达,对整个宇宙空间能量的空间和存在的结构、信息以及它们的逻辑关系你通达,这时候你就没有障碍了。你能够接纳这个宇宙中的所有存在和它们的内在动变规律,同时你也建构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空间格局,这叫格物和致知。诚意是你有了格物致知,了知宇宙的能量结构和存在空间的时候,在这个境界之上,你全部投入到生命走向圆满的过程之中就是修炼。你的生命,没有一件事情不是为你的圆满提供的助缘。不管这件事情是所谓的好事还是坏事,是顺境逆境,只要呈现在生命中的一切都是让我们觉醒的助缘,这就是诚意!没有一件事情跟生命觉醒无关。正心是以终极圆满作为目标,在大愿引
问:我能相信自己本自具足这个道理,但是在实践中还是有一些不得要领。比如项目进行得不是很顺利,用意念告诉自己,我行,我本自具足,但是还是会卡在那里,于是就对本自具足产生了迷惑,感觉到自己内在有匮乏感。所以请问老师如何正确看待本自具足?怎么做到心想事成?刘丰老师:首先,修炼是内在持续发生的一件事,它不是脉冲式的、遇着事才去做的事。当我们遇见一件事,想通过一些方法实现本自具足的验证,不见得灵验,为什么?因为我们习惯于一种散乱的、知识性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从小到大建立的很牢固的模式,而且我们对周围事物的判断和设定,很多都已经固化了。我们在一个相对固化的能量结构里面,想去验证本自具足,难度很大。我们对很多事情的固化认知,已经牢牢地把我们困在一种逻辑关系里了。如果想去突破这个逻辑关系,以超越这个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