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很多人总以为,拥有的越多,就会越幸福,于是什么都想要。可事实上,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才让自己失去了很多快乐,甚至还会因此产生嫉妒、不满等情绪,从而阻碍我们的前行。其实,好的人生,是给自己做减法。01、给物质做减法越王勾践能复国成功,除了自身的奋发图强之外,范蠡功莫大焉。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勾践封范蠡为上将军,仅于勾践一人之下,百官之上。然而,范蠡却在自己位极人臣时急流勇退,向勾践辞官,然后归隐而去。辞官归隐之后的范蠡,终于不再有伴君如伴虎的忐忑,感觉一身轻松。然后,范蠡携家人来到齐国,从此隐姓埋名,开始经商。范蠡生意越做越大,短短几年时间,就家财万贯,成为了齐国首富。这时候,要是换做其他人,一般都会选择继续赚更多的钱,毕竟,钱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多多益善。而范蠡却并没有怎
网上曾流传这样一段话: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事艰辛,业艰辛,事业多艰辛;爱难得,恨难得,爱恨都难得;学艰难,习艰难,学习亦艰难……生活中,烦恼貌似随处可见。但其实,都经不起仔细推敲。心大事就小,心小事就大,心态,往往能解决人生80%的烦恼。- 01 -万物皆由心生苏轼与和尚佛印有一段经典的对话。一天,两人同游,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粪一堆。”佛印不自觉吃了哑巴亏,但并不见怒色。苏轼回家就向苏小妹炫耀这件事。谁知苏小妹却一语道破天机:“佛印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你心中有粪,所见皆化为牛屎。你明明是落了下乘啊!”看完不禁莞尔一笑,大才子苏轼竟也会跳进自己挖的坑里。老话说得好:
世上没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生命中的许多东西都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不曾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拥有一颗平常心,不争不辩,不攀比不强求,不悲观不慌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按自己的活法生活。【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1、不争,自有天地《道德经》中说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谓高尚的人处事,是做而不争功;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不争不是糊涂,而是一种智慧。公孙弘在汉武帝时曾任宰相,从一介贫寒布衣到位高权重的宰相,可谓是一路坎坷。公孙弘曾担任狱吏,却因过失而被撤职。后来他发愤苦读,六十岁时被汉武帝以贤良征为博士,后北派遣到匈奴,却因陈述情况不合皇帝心意又被免职。直到七十岁,公孙弘再次被征为文学儒士,因博学多才,很快被提升为左内史。公
有人说:心软是一种不公平的善良,成全了别人,委屈了自己,却被别人当成了任人宰割的傻子。在生活中,我们面对别人的要求,总是会不自觉地心软。“你英文这么好,既然帮了我两次,那以后我的论文就都劳烦你哦,你肯定不会见死不救吧?”“你手头这么宽裕,几千块钱还天天催?你再借我一点,下次我一定还你。”……一两次没觉得什么,但次数多了,往往就会让人进退两难。于是你会发现,当你多次因心软而妥协,并且无下限地容忍,你的生活就会渐渐走进死胡同。因为,你容忍别人的同时,也在消耗自己的人生。1、没有节制的容忍不是善良,而是卑微知乎上有个话题: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觉得容忍毫无作用。刚参加工作的网友小贝,开始疯狂吐槽她的舍友。小贝说,舍友婷婷,是她见过的最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的人。婷婷习惯早起早睡,每天醒了以后就开始外放音
有句话说:“一个人说话的语气比讲话的内容更重要。”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性的说话语气,从说话语气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心。在你和别人说话时,别人可以从你的语气中,感受到你对人、对事的态度。所以,说话的语气有多好,遇事的运气就有多好。 1、语气不同,说话的效果不同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向一个人请求帮助时,他总是爱答不理,说话时语气冷冰冰,三言两语就把你打发了。之后,即使自己碰到再难的问题,也不愿向他求助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可以暖心,也可以伤心。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听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遭遇了一场罕见的饥荒,饿死了许多人。有一个叫黔敖的富人,心地善良,他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么多人活活饿死。于是就在路边摆了个摊子,放上包子、馒头、粥等食物
近几年,“讨好型人格”这个词非常流行,用来描述那些总是忍不住刻意去讨好别人,最终丧失自我的人。《人间失格》中的主人公大庭叶藏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他一生为讨好别人而活着,却最终葬送了自己的人生。“对讨厌的事说不出讨厌,对喜欢的事也总是偷偷摸摸,总是品着极为苦涩的滋味,因难以名状的恐惧痛苦挣扎。”叶藏的自白道出了无数活在“讨好”之苦中的人的心声。其实,在这世间,你没有必要去讨好任何人。为自己而活,懂得成全自己,爱自己,才是终生幸福与浪漫的开始。1、讨好别人,只会委屈自己小时候,父亲是家中的权威,叶藏便是处处为讨好父亲而活着的。有一次,父亲去东京出差的前夜,照例把家中的孩子都叫到大厅来,询问他们想要什么礼物,一一记在记事本上。问到叶藏时,父亲说:“这次还是要书吗?浅草的商店街有卖过年舞狮一样的那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你总是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常常因为对方不经意的一句话受到伤害。你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但对自己的评价不高,遇事容易责怪自己,陷入自我否定。周围的人经常说你想太多、玻璃心,你尝试过改变自己,努力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却并不开心。如果你有上述这些体验,那么,多半你属于高敏感族无疑了。《高敏感是种天赋》就是一本专为高度敏感的人写的书,目前已在18个国家出版,被誉为“拯救全球15亿人的心灵之书”。作者伊尔斯·桑德是一名心理医生,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和教区牧师的工作。在工作中,她经常会接触到拥有高度敏感特质的人,深知他们的痛苦和挣扎。而她本人也是一位高敏感型人,曾一度饱受这种特质带来的困扰。经过多年实践,她总结出了一系列帮助高敏感型人更好的面对自己、向外沟通,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质享受
一场疫情,百态尽显。有的人在积极应对,反思自省;有的人却不以为然,傲慢无知。巴尔扎克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谁也不愿经历苦难,然而身在其中,就应勇敢面对。即使我们无法从苦难中学到什么,若能在困境面前,坚守住这些人生底线,也是一种积德行善。人生在世,这三样东西最不能丢。01 、不丢失良知在钟南山院士确认新冠病毒可以人传人之后,为做好防控,医疗防护用品就成了紧缺货。特别是口罩,用量大,消耗快,各地的药店迅速就卖断了货。国内的厂家,紧急复工,加班加点生产口罩;国外的同胞,立即行动,全力以赴搜寻口罩。尽管做出了很多努力,却仍然供不应求。然而,一部分人却在朋友圈里卖起了口罩。这个时候,医院里尚且缺少口罩供应,那些平时从未接触过医疗用品的人,口罩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事实证明,很多人卖的口罩,来源不明,资
如果人生不是痛苦(灾难),我们存在的目的就必然完全失败。而事实上,世界不能不是痛苦,存在不能不是失败。既然世界到处充满着痛苦,人从生命的欲望中产生痛苦,痛苦既与生命不能分离,那么我们若把痛苦看作一种偶然和无目的事,人的荒谬也就莫过如此了。每个人都有一个特殊的不幸。将许许多多特殊的不幸归纳在一起,难道世界的规律不就是普遍的不幸吗?当我们面临各种不幸和悲惨的遭遇而急于得到安慰时,只要观察一下他人的不幸和悲惨的遭遇——他人的不幸和遭遇往往超过我们——就行。我们很少听人说“我比你快乐”,却常听人说“我的遭遇实际比你还要悲惨”。人人都乐于作如是说,这就说明人类的命运是多么悲惨了。就人类的命运来说,有几天不是生活在黑暗的日子中呢?历史随着岁月的进展而延伸,人不断地祈求着和平与安乐。但各个阶段的历史清清楚
《锦瑟》有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场灾难,让人们开始怀念起曾经美好的过往。当过去日复一日平凡的日子成为憧憬;当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成为奢望。很多东西,就变得不再重要,很多拥有,就变得十分可贵。当下的疫情,是对生命的警醒,让我们懂得健康诚可贵,活着就是幸福。如此,便可看淡一切,放下一切。1、得与失,都是命中注定世间万物常常具有两面性,得与失,福与祸,虚与实,是与非......人间的所有得到与失去,都是命中注定。属于你的,早已在冥冥之中刻上你的姓名,永远不会失去。不属于你的,不管花费多大心思,都得不到一丝一毫的瓜葛。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与其在冬日里种下一颗种子,苦心呵护,不如待春暖花开,再让它自由生长。很多东西,都有固有的习惯、规律,不可肆意违背。天意如此,人心如此,人心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