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传统文化 - 第7页

04月08日

萧朗:画家争名逐利不是正道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348次
萧朗:画家争名逐利不是正道

萧朗(1917.11—2010.5),中国近现代著名花鸟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萧朗先生自幼喜爱中国画艺术,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开始随王雪涛研习书画达十余年,并得到齐白石、陈半丁等人指教。从1940年在北京琉璃厂的画店、纸店挂润笔单成为职业画家后,艺术生涯达七十余年。曾先后在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和天津美术学院任教,从事美术教育五十余年。古人讲艺如其人,画如其人,实为至理名言。学得文武艺,奉献百姓家。无奉献之心,岂有奉献之艺?心正则笔正。不修公正之心,专搞歪门邪道,何来冲穆之神?无寂寞研习之志,专思急功近利之举,何来雅正之气?吾平生择友而交,择徒而授,择善而从,择义而为,不近营营苟苟之辈,不存营营苟苟之想。知吾者,二三子。我主张人品与画品的一致性。人品不高,用墨无法。做人

04月07日

《礼记》:最会说话的人,都有这十种风度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073次
《礼记》:最会说话的人,都有这十种风度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全书多以散文撰成,一些篇章饶具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说话是一门艺术。智者慎言,言由心生,该说则说,适时而言。懂得说话的人,左右逢源,不得失任何一人,是人人都想结交的朋友。而《礼记》这10句话,刚好给了我们关于说话的建议。1、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表记》译:君子在别人面前举止应慎重,容言要端庄,不要说错话和说不该说的话。感悟

04月06日

守家有两字,败家也有两个字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36次
守家有两字,败家也有两个字

俗话说:“从来养志方为孝,自古倾家不在钱。”一个家的兴旺与衰败,从来不在财富的多少,而在治家之道,持家之法。持家正,治家严,则传承永在,经久不衰。反之,若持家无方,挥霍无度,则家中必有灾殃。1、败家之祸,淫与赌赌是万恶之源,色乃削骨钢刀。一个人若沾染上淫和赌,不仅会毁掉自己,还会毁了整个家庭。余华小说《活着》中的陈富贵,便是如此。富贵从小到大,生活优渥,衣食无忧。父母年迈后,更是将祖上家业交给了他。本来他妻子贤惠,儿女双全,有着让人羡慕的生活。可他偏偏嫌生活安逸,于是迷上花天酒地,赌博取乐的日子。渐渐地,他输光了所有,老父亲变卖了家产为他还债,最终还是被他活活气死。因为赌和嫖,他落得个“败家子”的名声,更是把好好一个家,弄得家破人亡。生而为人皆有欲望,这本无可厚非。可过度贪色,放纵欲望,不仅

04月05日

道德经:擦拭初心,低配人生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467次
道德经:擦拭初心,低配人生

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无法重来,要记得自己的初心。经常回头望一下自己的来路,回忆起当初为什么启程;经常让自己回到起点,给自己鼓足从头开始的勇气;经常纯净自己的内心,给自己一双澄澈的眼睛。在现代社会风气之下,仿佛站得越高,能看得更远,获得更多利益。然而,处于低位的人,就一定吃亏吗?老子《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总是往低处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道德经》上还说,水“居善地,心善渊”。居善地就是说,水常处低下,正是仁厚的善地;心善渊:心态深沉大度,中常湛静。只有如水那样,守住低处,才能做到

04月04日

​在很困扰忙碌的时候,只有打坐能帮助你!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养生_养生知识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534次
​在很困扰忙碌的时候,只有打坐能帮助你!

过去,禅的修行是出家人在山里修的,因此有所谓“老僧入定”之说;现在,禅的修行则有普及于大众的趋势。现代人处于工商业社会中,生活非常忙碌,忙着做什么呢?忙着工作,忙着赶路回家、忙着看电视、忙着上电影院、忙着去郊游、忙着照顾孩子、忙着照顾太太、忙着照顾先生,忙着……唉啊!一切的事情都是忙。而最忙的人,最需要禅的方法来帮助。  因为忙所以要打坐  我常遇到一些很忙的人,便劝他们打坐学禅,他们说:“我们忙成这个样子,哪里还有时间,有那种闲工夫学打坐?打坐,是和尚们做的事。”我说:“现在的和尚跟过去不一样了,现在的和尚也是好忙,但是,因为忙,所以要打坐,只有打坐之后,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你想做的事。”诸位相不相信,忙的人往往有忙错的时候。忙的时候,不会那么细心或稳定,所以,工作效率不一定好。有一项统计

04月04日

清明节:三节居中,三教合一,中国人的三种大修行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67次
清明节:三节居中,三教合一,中国人的三种大修行

清明是节气,是春天的第五个节气,是物候变化的标志。此时已近暮春,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所以称之为清明。清明节是节日,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是中国人悼亡扫墓的日子。清明节与清明在同一天,中国人的节日里,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上承寒食节,下接上巳节,处在两个节日之间。在唐宋时期,寒食节与上巳节逐渐消失,慢慢合并到清明节中。寒食节悼亡扫墓,上巳节游玩踏青。所以清明节的习俗,一半是祭祀,一半是踏青。01、儒家: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细细春雨中,路上来往祭扫的行人,有抹不开的哀愁。清明祭扫,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习俗。在这一天,游子返乡,带着纸钱祭品,为祖先祭扫坟墓。对于中国人来说:祖坟意义比天还大。在古代

04月03日

左宗棠:少年择高处立,中年就平处坐,老年向宽处行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51次
左宗棠:少年择高处立,中年就平处坐,老年向宽处行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除了立下无数值得称颂的丰功伟绩外,还留下了很多警句供后人借鉴。其中,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那句“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更是被后人奉为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这句话道出了我们一生都应奉行的三种境界:少年时,立志高远;中年时,心态平和;老年时,宽厚有度。01、少年时,择高处立。明代学者王阳明曾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作为少年,就应当志存高远,择高处而立。立什么样的志,就会成什么样的事,只有立下高远的目标,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年少时的左宗棠被誉为神童,他小小年纪,便有着与古代圣贤豪杰争锋的豪情壮志。后来,他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在给孩子的家书中,他这样写道:“读书做人首要的是立志,想想从古至今的圣贤豪杰,像你们

04月03日

《道德经》:人生所有的刻意追求,只会物极必反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67次
《道德经》:人生所有的刻意追求,只会物极必反

人生所有的刻意,都不会让自己更快的达到目的,反而会物极必反。白岩松老师说:“这个世上最糟糕的一种人就是勤快的人。”勤快是好事,但是对于人生的节奏过于勤快,过度主观的追求,不但不会达到好的结果,反而会让人生越来越糟糕,因为所有的祸患都是因为刻意追求而造成的。当一个人能够抛开主观妄断,顺应事物本源自然时,才能体现真正的智慧。1《道德经》中说这样一段话: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意思就是说:善于做事的人不崇尚武力,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敌人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人正面争斗,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这叫做不争的德行,这也叫善于使用人的力量,这叫做善于配合自然之道,是古代德的准则。“武力、激怒、战胜、争斗”等等,都是过于激进

03月29日

本事再大,也要警惕这三种人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37次
本事再大,也要警惕这三种人

本事再大,也要警惕这三种人。在儒家文化中,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孔子在《论语》一开篇提到的“人生三种快乐”,其中之一便是“交友之乐”。人生得一知己虽是乐事,但我们在交友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孔子曾用他的大智慧告诫后人:本事再大,也要警惕下面这三种人。1、巧言令色之人孔子曾在《学而》篇中说道:“巧言令色,鲜矣仁。”仁德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精神,具有“仁者”之心的人,必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而那些阿谀逢迎、讨巧卖乖的人,往往是靠不住的。曾经有人在孔子面前这样评价冉雍:“冉雍这个人嘛,是个仁者,只可惜口才不太好”。孔子听后,笑着说道:“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啊,人为什么要能言善辩呢?那些能说会道、阿谀逢迎之人,往往是招人厌恶的。”由此可见,孔子是很讨厌巧言令色之人的。据说在上古时期,有一

03月29日

《坛经》最经典的智慧禅语,明本心,见自性,句句开悟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642次
《坛经》最经典的智慧禅语,明本心,见自性,句句开悟

《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由中国佛教禅宗大师六祖惠能口述,弟子法海集录而成的一部佛教经典。《坛经》是中国僧人著作当中,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经典著作,是禅宗的“宗经”,在中国甚至世界佛教史、文化史、思想史上面意义都非常大。《坛经》能和佛陀所说的经相提并论,可见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特殊和重要的地位。细读经文,精选出了智慧禅语,句句开悟,让人明本心,见自性。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指菩提树,意译智慧、知、觉,指能觉法性的智慧。惹:沾染。菩提是觉悟,怎么会有树呢?心中怎么会有明镜台?本来什么都没有,哪里会沾染上尘埃呢?这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偈语,是惠能大师针对神秀“身是菩提树,心似明境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说的。意思是: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而心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