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我们的身体是一本活生生的自传。岁月在我们身上留下无情的痕迹,使我们无法逃避他人搜索的眼光。经年累月的焦虑会使肌肉组织产生永久的变化;生命早期因循而来的怯懦、退缩、昂然或苟且等性格,都会深植在我们的神经中枢里。心理之于生理,就如同幻想之于事实、现在之于过去,都有着无法一刀两断的关联。01身体储存着一生的经历假如你看到我,也许会认为我很健康,体型匀称。如果你是医生,你可能会说我的身体状况良好,有一副活力充沛、骨肉匀称的身体。可是当我仔细观察自己时,我能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不平衡、混乱和尖锐的棱角,突显于我的身体结构里,也盘踞着我的灵魂。这些冲突不仅精确地造就了我的身体,也具体地塑造出我的个性和生活。事实上,我的身体非常不对称——我的右腿比左腿长,我的左手比右手小,我的右肩比左肩低,我上半身的肌肉比
直心是道场,率性之谓道。用直觉做事,一举两得。01我们的能量消耗在哪儿?在取舍在现实中我们做任何的决定只有两种可能:做或不做。但是影响做决策的因素有无穷多,所以我们会考虑一天,考虑一星期,考虑一个月甚至考虑一年,甚至更久。在现实中我们最大的能量消耗在哪——纠结取舍。第一时间决定了,决定了就完事了。决定了就按决定的做,毫不犹豫地去做。从内在成长的概念来说,决定选择做与选择不做,都是一道好题。这道好题的最终结果,都是帮助我们提升。当用直觉做决定,如果成功了,验证内在本自具足;如果失败了,帮助觉察是什么认知让我们做不成,只要把认知颠覆了,下次就成功了,这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因为我们太注重结果,所以就用各种方式来证明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这样就消耗大量的能量和时间。02用直觉做事一举两得直心
我们的每一种情绪,本质上都是一种能量,也都有相应的频率。仅仅梳理情绪事件的来由,并不足以摆脱情绪的困扰。还需要从能量层面掌握疏导之法...01情绪包括“内容”和“能量”许多人都曾受困于情绪的漩涡,轻者可以自我疏导,经过时间的冲刷,逐渐走出来;而重者则倍感痛苦,自怨自艾,甚至失去自我调节的能力。成为“情绪的俘虏”...为了理解并掌控自己的情绪,有心者会开始对情绪的来龙去脉进行梳理,试图理解和探索情绪究竟从何而来。这是每个人自我探索的必要过程,但值得提醒的是:仅仅理解情绪的内容,或许并不能完整掌控情绪,因为除了具备具体的内容之外,情绪还是一种能量。情绪内容:即"情绪是关于什么的",常常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它也许包括你对情绪的命名、触发情绪的环境以及对这个情况不同的回应。举例来说——我感到失望:为
当每一件事情都能让自己觉照到自己的问题时那么就能洞察到深层的智慧1、当我在批评别人指责别人时我深层的了知对方就是[我];其实[我]是在指责批评[我]自己。重复的告诉自己;她(他)就是[我]。不断重复的告诉自己,对方就是[我]并且再三问自己: 从这当中我看到了我自己什么过失? 我体会到了我自己有何感受? 我领悟到我自己在批评什么?指责什么?从中我将体悟到,原来我只是急忙于引导别人去看到别人的污点。而且最好不要看到我自己的缺失,原来我在指责别人的同时正是在指责自己啊!2、当别人在批评我,指责我时我深层地感受对方的愤怒与心念谦虚地告诉自己:千万不要试图去证明谁对谁错不断重复地告诉自己:不要去证明对与错此时更要打开自己的心,柔软自己的心,融入对方的心。感同身受地去了解对方愤怒的情绪及无明的恐惧,用更
我们的心脏细胞是强有力的发电机能产生共振能量产生改变环境的能量场这个能量场除了影响自己也影响着你周边的人我们的五种感觉都有记忆机制。例如分辨气味的嗅觉,也能唤出我们的记忆——烤鸭的香味,披萨,檀香,咖啡香水味...一旦接触到某种气味,我们会想起过去的时光,或想起肃然起敬的神圣时刻。新生儿在出生的24小时里就能分辨妈妈的味道,并留在记忆里。分辨声音的听觉也是重要的感官,让细胞的振动与声音记忆互相搭配,成为神圣的低声或神圣的颂赞。因此,我们可以借感官经验来教导自己的身心,教导它们新的行为,由内而外地接受全新的世界,并且被这个新世界所祝福。01重建细胞记忆西方早期有一项医学研究:当一个人通过冥想进入非常放松的状态时,研究人员释放出某种香味,让放松经验落实在嗅觉记忆里。过了一段时间,只是释放出相同的
总有些日子让你感觉不是你的日子,一切都不顺利,并且你越努力,情况就变得越加糟糕,每个人都会有那样的日子。而那就说明,是时候停下一切,回家去,关上所有的窗户,回归自己的内心。01此时此刻,就是你人生之中最美好的一刻人生是一次没有终点的赛跑:你也许想知道你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是否已经在你身后;你也许会认为它们尚未到来,但终将到来。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就像一个小偷,会夺取我们很多东西,如你的决心和信仰,你的希望与自由,这让我们内心感到焦虑迷惘。但人生像一杯清水,简简单单、从从容容、纯纯静静,看似寻常,却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你的生命。简单丰富的生活就藏在你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步伐,每一次微笑中。当我们深深融入当下,全心全意地对待平静寻常的时刻,我们就可以触及过去与未来;当我们知道如何恰当地把握当下,我们就能
一位做电视企划与采访的年轻人,常常需要加班,日夜颠倒。因与家人同住,所以他妈妈常会担心,常念他:要记得吃饭,别太晚睡,开车要小心等等,这样的唠叨每天反复好几次,他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只是有时他也会觉得不耐烦,一见到母亲就想逃,免得听她啰嗦半天。有一次年轻人赴花莲采访证严法师,听到证严法师说一句话,他觉得很有道理。她说:「如果一个父母常常担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会没有福气;因为福气都被父母给担心掉了。」师父又说:「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气,就要多多祝福他的孩子,而不是担心她的孩子。」年轻人听到这样的话十分兴奋,一回到家马上转述证严法师的话给他妈妈听。他说,从此以后,他母亲就很少再对他唠叨了,他看到母亲也不会再躲,反而在下班之余,会找母亲聊聊天,他觉得现在他跟母亲像朋友一般自在。妈妈常常是一家
入静是修炼的重要内容之一。入静是修炼者取得修行成效的关键所在,修炼的成效如何,取决于入静的程度深浅。功夫的高低几乎可以用修炼者入静的深度来衡量。精神上的入静层次深浅,关系到功夫进展快慢和功力的高低。(借助一点外道的词汇来描述得清楚些)入静又称虚静。人静是修炼过程中逐渐达到一种思想宁静,意念集中,轻松舒适,头脑有序化的境界。入静状态即不同于正常清醒状态,亦不同于睡眠状态,更不是万念俱息,寂然无物,因为它还保持着清醒的意念活动。由于每一个修行者的因缘不同,习性和修法也不尽一样,所以入静的程度有高低和快慢之分。入静的状态还与个人的修养,神经类型、年龄、性别、文化等有关。一般说,修养好的,不易因外界因素的刺激而情绪波动的人,易于入静;神经类型属于抑制型的,易于入静;而兴奋型的则难以入静;德性高的人,
感知的帷幕唯一的现实存在于我们之内,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过着不真实的生活。他们认为外在的影像才是现实,从不允许内在的世界表达它自己。——赫曼·赫塞我们清楚而明显地感知周遭的世界是真实的,这就是阻止我们接受意识主导论的主要阻碍。这个世界怎么可能不是真的?我看到它、摸到它、听到它、尝到它、闻到它,这个世界一直在那里,永远坚实而稳固。在我清醒的每一分钟里,我都直接体验到周遭的世界,说它不存在实在太蠢了——也就是说,意识主导论的模型太蠢了。我的回答一如既往:重新检查你的假设。在这里,“我们直接体验到周遭的世界”这个假设是不真实的。从来没有人直接体验到这个所谓的世界,也不会有人做得到。很奇怪,不是吗?“多花点时间和你的手待在一起。”我向卡尔提议。他满脸茫然地看着我。“说真的,仔细思考一下你的双手。试着欣
每个人的存在都给我们带来一份宝贵的礼物,帮助我们”看见更完整的自己“,只是不同的人给出这份礼物的方式不同而已。睿智的人懂得这样一个秘诀——如何在他人身上看到自己潜意识中尚未整合的部分,让父母、子女、兄弟、同事乃至敌人,都成为生命中的助缘。01你的配偶就是你的潜意识有一篇文章,题目叫“你的配偶就是你的潜意识”,文章中提出:人本来是一个整体,但是为了适应环境,发展了一部分心理活动,压抑了另一部分心理活动,结果变成了“半个人”。在寻找配偶的时候,人们就会被拥有自己所欠缺的心理活动(其实不是欠缺,而是被压抑了)的人所吸引。这样的两个人结合在一起,似乎又变成了一个整体。所以,有的夫妻一开始比较融洽,但是在一起久了,也会发生分化——每个人的内在心理活动都会继续发展。人们不是跟配偶冲突,而是在与自己的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