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一、不识本心,难以开悟有些修行做功夫的人到达了清净的境界,没有杂念妄想,但是,见解不透彻,认为清净才是道,认为不清净则不是道法,于是,自己把自己给障碍住了,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对于不垢不净的清静自性没有认识清楚,执著于空,执著于清净,不能自在,不能算是大彻大悟。二、澄澈到底,做一个自然人人,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来非自愿,去更非本意,几十年光景,稍纵即逝。因而,还是卸下面具,放下包袱,像毕希纳所言:人啊,活得自然一点吧!我们应该像一朵云,具有云的飘逸,是否下雨总是那样飘逸。三、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学问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以最平凡、最肤浅的人做自己的老师,做自己的榜样。用文学上的话来描写,一个人的一生呀,由最绚烂而归于平淡,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这才是真正的成就。绚
关于傲慢如果修行这条路,你越走越傲慢,那你一定走错了。赖佩霞:很多人把修行、求取智慧当做一件正事来做,在这个过程中,一不小心我们会变得非常傲慢。女性比较喜欢关注心灵成长,她们常会问我一个问题: “老师,我一直都在修行,但是我的先生为什么都不长进? ”我的回答是:如果修行这条路,你越走越傲慢,那你一定走错了。 如果你越走,越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那一定是出问题了。如何在修行的同时能让自己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慈悲,越学越温暖,越来越和别人更靠近?刘丰:修行是内在意识能量维度提升,是在现实生活中做高维实践。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投影出来的困惑,那些被知识和情绪障碍的所谓的众生相,它也是来源于我们内在的认知。如果我们在生命过程中感到我们跟众生相之间的差异和优越的话,实际上是我们没有真正理解外部世界和我们自己
壹 有人问我,现在佛、基督都很兴旺,你们道家怎么越来越衰败了?我想,道教别说信仰了,就是了解的人都越来越少了。不过,我问他们,你们看山上的蘑菇多还是灵芝多?海里的鱼虾多还是龙多?真正有道行的人,是不会在社会上出现的。只有他想见你的时候才会出现,不会挤在名山大川里让人参观的。他们根本就遇不着,遇着了你也不认得。因为现在这个社会相信邪道的人多,相信真道的人少,一个不相信,你就没话说了。过去的人为了学道在外面一访道就是几十年,现在很多人上午拜师,后晌就想求道,来两回就想学本事,虽说是家传万卷书,真传几句话。哪里生哪里死,关键的地方指出来,在生死处下功夫就能逃脱生死。但你也得问问自己做了哪些功德?读过几遍《道德经》、《太乙金华宗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都想修成神仙,可往天上去容易吗?有谁
生命的质量是由能量分布决定我们在现实中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有高僧、修行地很好的人、能人和各种恶人……你看到的全是你内在认知里有的、建构起来的像;你没有的,你看不见。所以我们不需要追随外在的任何所谓的智者、大师,那是你投影出来的。在你投影出他的当下,你和他共振相应,他印证了你内在有这么美好的能量。只是你能不能让这种美好的能量在你内在放大?当你在内在放大这种美好的高维能量时,你周围投影出来的高维能量呈现的比例就在增加。因为每个人内在从下往上所有层次的能量全都有,只是分布的比例不一样。我们有兽性、人性、天性、灵性、神性,每个人都有。一个兽性多的人,可能一天24小时里:23个小时呈现兽性,恐惧、贪婪、纠结、愤怒、嗔恨、痴迷等;只有1个小时良心发现,那1小时Ta可能比较快乐(就是很快地乐一下)。反过来,
入静,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入静也就是进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功态。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
人之生,气之聚也。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意思是说,气是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有防御疾病、增强抵抗力的作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若没了气,人将无法存活。古人云:“智者知养生也”。慎言语以养神气,忌狂喜以养心气,乐助人以养胆气,善制怒以养肝气,少忧思以养脾气,食清淡以养胃气,常咽津以养肾气,深呼吸以养肺气,多运动以养骨气,广交友以养人气,好读书以养灵气,不显露以养元气,居中道以养和气,意内守以养真气,祛惰性以养成志气,坦胸襟以养正气。一、慎言语以养神气人的生命活动是以神(意识)作主宰的。古人把神称作“君主之官”,意思是说,神对人体就像国家的君王对百姓那样,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因此,对神的养护是第一位的。反之,神的耗散对人体的危害也是最大的。那么,怎样才能更好
一个人焦虑的本质,是稳不住自己的节奏。只有按照自己的节奏,才不会被焦虑困扰。人生是长跑,而不是一场限时冲刺,你不必事事追赶他人的脚步。凡事稳得住,有一颗清醒的头脑,才能从容面对生活的纷纷扰扰。情绪稳曾有一项研究,在75年的时间里,研究人员追踪了724个人的生活,记录他们的工作、家庭和健康状况。研究发现,真正帮助一个人成功的,不是金钱与名望的积累,而是良好的情绪。人生似铜锁,情绪如钥匙,情绪稳了,人生就顺了。能力稳偶然做一件漂亮的事,不是真本领,经常做漂亮事,才是硬功夫。真正的稳定,不是你在一家单位有一席之地,而是你足够强大,不论走到哪里,都有一席之地。时代在不断更迭,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你只有不断学习,让自己拥有进化的能力,才能在这大江奔流的时代,逐浪前行。行事稳靠谱的人,或许不
作 者:水木然,转自水木然公众号(smr87000)一个人如果活的不开心,原因只有一个:智商不够高。世界上根本没有“高智商、低情商”这回事。如果有,那是因为智商还不够高。一个人最大的痛苦,是认知和欲望不匹配,每天只盯着自己想要的,却从不想着改变自己。如果一个人的智商(认知)到了一定层次,一定是一个洒脱又自在的人。1如今我终于想通了一件事,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开悟”。无论是孔孟、佛祖、老庄,还是瑜伽,上帝,它们存在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引导我们进入开悟的状态。“开悟”是“认知”积累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认知牢笼里,每天只想得到眼前的小利益,幻想各种无妄的好处,却从不想打开自己的思维牢笼。我们现在脑门上流的汗,都是当年脑子里进的水。下面这副图就是绝大部人的状态:他们每天疲于奔命,
1,放弃小我的各种执着念头!怎么放弃?那些在找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痛苦坎坷疾病冤屈,都是让自己放下小我的功课;所以,遇到每一个难处,千万不要把责任推给外界他人,即使别人无辜杀了你,也一定要从自身上找原因!原因找到了,就能放下。如果您总是把原因推给他人外界身上,几辈子也放不下!原因找齐了,就能放下了;放下了,就找到了!找到了,只为这个目标活着,这个目标一定是自己内心的最爱、最喜悦干的事儿,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喜欢和满足!从此,条条道路通宇宙源头,智慧的活水源源不断地供应过来,一切便都变得那么顺利、处处是和棋。2,如何获取能量?当你充满欢喜心、慈悲心、包容心的时候,时空的能量会源源不断流入你的身体;当你打开智慧之门,法喜充满的时候,你获得的能量会超乎你的想象。当一个人真正发一个大的善愿后,他会在瞬间
有的人修行的时候心里一片宁静,一旦投入工作,开始与别人相处,便时时计较自己是不是吃了亏,是不是受了委屈,于是又开始生气、嫉妒、贪婪等等。这就是忘记了自己修行的目的。在行、住、坐、卧间都安住于真心,保持安然,将所有的贪嗔痴与苦乐都融入觉性当中,这不仅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目的,这就是解脱。行走和安住的时候都要安然,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安然。“安然”的意思是保持宁静自在,守住妙明真心,不要丢失妙明真心,不要被世界上纷繁的万物把你的心引走,也不要被世界上虚幻的假象所迷惑。妙明心就是你的真心。无论是行、住、坐、卧都要安住于妙明真心之中,守住你的自性光明,守住你的那种觉性,把贪婪、愚痴、仇恨和苦乐全部融入自性光明和觉性之中。同时,用这种觉性慢慢地消解你的分别心,消除你的烦恼与习气。我曾经和一位朋友谈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