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花几又称花架或者花台多陈设在厅堂、书斋、寝室等各个角落或者正间条案两侧上置花瓶、盆花和盆景也有的摆放其他物品花几是中式装修中最常见的家具,从简洁到复杂样式繁多,造型从方几到圆几都有,它们的功能都是摆放花草、奇石、瓷器等,或放于门厅或立于案椅侧端。花草奇石原本就美,配以造型精巧之几那更无与伦比,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品质,也是高尚脱俗之美。这种美源于劳动人民的创造,它凝结了历史与文化之美,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花几制作用料十分讲究,上品皆取自花梨木、紫檀木等名贵木材;造型上则崇尚高雅舒展,尤其是腿足的设计甚为精巧。装饰上除常见的烫蜡、髹漆和雕刻花纹图案外,还采用雕填、戗金和包贴等手法,嵌料的形状依几面而变化,如多角形、方形、梅花形、如意形和圆形等,十分醒目。有些人会不理解,不过陈设花卉、置放盆景
山野、溪边、幽谷它风姿清雅兀自吐芬与梅竹菊并称“四君子”历来为高人隐士所喜爱兰香草也从“艸”“闌”声——《说文解字》蘭是一种香草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闌”是声旁“兰”是“蘭”的简化字兰的造字本义是古人挂在小栅门上的一种香草兰生长在湿润隐蔽的山野林间不容易进入人们的视野却拥有独特而优雅的美感这种特性被视为“与世无争”成为文人效仿、敬佩和比拟的美德“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xiu)如兰”——《周易·系辞》这是现存的最早关于“兰花”的古籍记载“其臭如兰”与“义结金兰”便源自于此人与人之间同心同德的交往就像兰花一样清新质朴清淡持久自此肇始在中华文化的悠悠长河里像这样幽香典雅的“兰”随手可以采撷事物被冠之于兰 便蕴含了美好之义兰章是令人拍案叫绝的佳妙诗文兰讯是翘首以盼的佳音兰交是意气相投、
这个世上,真的有人可以一生顺遂,没有挫折和苦难吗?我想,肯定是没有的。正如李白诗中所云:“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人生之路,有坦途,就会有低洼。曾经有人问:“要怎样才能让我的人生更加顺利呢?”其实早在战国时期,鬼谷子就告诉了我们三句箴言:遇横逆之来而不怒、遭变故之起而不惊、当非常之谤而不辩。每当遭遇不顺心之事,想想这三句话,定会让福报不请自来,也会让你的人生路越走越宽!遇横逆之来而不怒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发怒、不埋怨,这是一种修为。要知道,人这一生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是碰上不顺眼的人。可有的人,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容易变得烦躁不安,烦躁到对任何人都要发脾气。这是相当幼稚的!发脾气并不能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距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告诫世人:“不迁怒,不贰过
明清时期的桌案用途非常广泛,是家庭生活的必需品。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不同空间里的桌案家具。明清时期的桌案用途非常广泛,是家庭生活的必需品,故桌案的种类和形制也十分丰富。长、短,大、小、高、矮,不一而足。案,而案形结体不仅包括案,也包括这种类型的桌子。人们把大者称案,自不必说,把小者称桌,即案形结体的桌子。也说明案和桌自产生、发展到现在,始终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一、厅 堂·桌 案案是用于放食物的木盘,多以矮足,长方形木制的黑漆上饰纹彩或者雕刻。桌,高而直,不平凡。厅堂是放置桌案家具最经典的处所。厅堂里的桌案家具分为三类:生活类、陈设类和祭祀类。伴随着宗教的兴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供桌、供案多陈设在寺庙、宗祠、家祠、客厅正堂等处,是用于供奉、祭祀先人、先烈的专用家具。现代供桌一般陈设在厅堂呈
王阳明(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1、阳明心学——取之不尽的宝藏大约在五百年前,王阳明在龙场悟道,阳明心学横空出世,自此之后,追随者无数。明朝扳倒奸臣严嵩,肃清朝纲的阁老徐阶;架空皇权,开启改革,为大明续命半个世纪的张居正;明末清初被誉为中国启蒙之父的黄宗羲,无一不是阳明心学的传人。清末改革,救亡图存,林则徐、曾国藩、梁启超、陈独秀、严复、胡适,这些在风口浪尖上的改革者也无一不是阳明心学的信徒。到了近代,蒋介石更是痴迷阳明心学,不仅自己研读,还让自己的儿子研读,更是把台湾的草山命名为“阳明山”。而
很多人都知道,早年的启功以国画出名,而字比较难看。有人要收藏他的画,当面告诉他不要题款,得请另外书法好的人题款字。启功感觉很没面子,从此发奋图强苦练书法。启功不一次地公开说,他最受益的书法练习方法不是求人指导斧正,主要靠他自己摸索的土办法,他说比向王羲之、颜真卿请教还管用!不信我们就来看看启功老先生自己是怎么讲的吧——《论语》有句话。“就有道而正焉”,找到一个有道之士,这个人对事情的研究有修养。找这些个人给指正,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也是求学人应该办的事情。可是学写字呀,我可是碰了许多的钉子。我也想求,人家因为岁数比我大,名气也很大,我总是毕恭毕敬地请人指教,请教人家我想人门应该学什么帖,怎么学等等问题,向人说明我的希望,而得到的结果是各种样子都有。有人他爱写篆书,他就说,你要学写字,你必
行笔,需要丰富变化,要用对毛笔锥面,不断的能实现换面,在行笔的过程中,换面一般有三种方式,即绞转、翻笔和折笔:绞转:在笔锋运动的过程中,逐渐换面;翻笔:在行笔中,笔锋铺开的状态下,由一个面直接翻到另一个面(类似于刷漆时刷子的使用);折笔:行笔时向毛笔施加压力,顺手改变行笔方向造成的方折形态。今天,我们主要讲绞转。绞转 是书法专用术语。是指书法家在用毛笔书写线条时连续不断地转动毛笔的锥面。绞转笔法是魏晋笔法的核心部分,由篆隶笔法演变而来。绞转笔法也是王羲之书法用笔的主要组成部分。唐代以后书法家书写多用提按。绞转就是逐渐的改变笔锋的锥面:可以看出,在书写圆线条为了能保证裹锋用笔的状态(笔锋是尖状),需要运用好绞转的技术,我们找一组古人写圆弧的图片看看是否饱满。下面是某位书友的转:从上图可以看出,
《弘历是一是二图》,一组5幅,每幅都拥有相似的内容形式和构图,此篇中以“养心殿偶题”幅为例。此幅为清宫画师所绘,纵73.5厘米,横147.2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在这幅画里,乾隆被跨越数千年,不同朝代、不同材质、类型的器物们围绕。可以想见现实生活中的乾隆在欣赏这幅画时,或许偶尔也会有点得意:朕在画里画外都拥有古物万千!这个夏天,全民围观“乾隆和他的后妃们不得不说的二三事”。人们最关注的是——乾隆的真爱到底是谁?《延禧攻略》告诉我们,富察皇后是乾隆的白月光,令妃魏璎珞是后来的心头宠;《如懿传》告诉我们,第二任皇后青璎(如懿)才是乾隆的真爱。在上面的故事里,乾隆所有的日常几乎都围绕着延禧宫展开,比如今天宠幸了某位妃嫔,明天为了心爱的女人亲自下场“手撕”另一个妃嫔,似乎这位强大帝国的统治者整天都在
“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以文为业砚为田的传统社会,书房是中国古代文人宅第里必不可少的重要空间,更是明代文人雅士怡情翰墨、醉意诗书的精神乐园。因而,明书房内外的环境陈设十分讲究。完整的书房文化体系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明清时期文人书房内部陈设颇为讲究。房靠墙处有一个画屏,屏前设画案,案上摆放文房四宝、笔洗、笔注、笔筒和镇纸等。画案后面是一张圈椅或明式扶手椅,案旁设绣墩。房间两侧布列长长的架阁,摆放禅宗、道教和养生等方面的典籍。总体上讲,明清文人书房简而不繁,家具布置简洁,款式和花纹也不繁琐。一些现存明代家具,清晰地反映出明代文人书房简洁的特点。明代文人笔记里对于书房家具的陈设有着具体的记载,对住宅的要求是:“市声不入耳,俗轨不至门。客至共坐,青山当户,流水在左,辄zhe谈世事,便当以大白浮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殷王室之后,因避乱迁居鲁国。孔子三岁丧父,家境凄凉。《论语,子罕》记载了他对早年生活的回忆:“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十五而志于学”,自十五岁就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有系统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他学无定师,当时许多学界高人包括老子都是他的老师。孔子三十岁时就有相当丰富的古代典章制度、礼仪文化方面的知识,并独立地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创办了私学,他自称“三十而立”,并称自己“四十而不惑”。由于当时鲁国政治极不清明,孔子无政治作为,于是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止自远方,莫不受业焉”。五十岁以后,孔子踏上了从政之路。他曾提任过中都宰、司空、司寇、相事等,政绩应说不错。五十五岁时,因与当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