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了解互联网思维 现在在财经圈最流行的词汇是什么?答案一定是互联网思维,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解读。 但归纳起来说,互联网思维打破了传统营销的三条原则:免费也许比收费营业收入更高,因为他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你的用户不一定是你的购买客户,但也许他就是你的员工,你的粉丝,你的口碑;传播的关键不在于播而在于传,任何产品或服务都要有值得传的价值。 比如360,他做什么,做安全产品,但他卖安全产品吗?他不卖,他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广告收入。360的用户,大部分不是360的客户,只是粉丝而已。传统营销时代,传播就是在电视上播出几十秒,在报纸上登个豆腐块,互联网时代,已经遍地都是媒体,电视报纸更不用说,手机网络已经占据80%以上阵线,但是,网络全民泛化成为特点,垄断已经不太可能,一个品牌的传播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营销传播可能是建立品牌的诸多元素中最灵活、最多彩、最具创意性的手段了,无论是传统媒体的广告:电视、报纸、广播等,新媒体传播:微信、微博、APP、各种自媒体等;以及公关活动、事件营销、促销活动等等,所有传播形式都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即有助于品牌资产的积累,营销传播的力度和质量可以建立品牌认知,优化品牌体验的质量,在消费者头脑中产生强有力的、偏好的和独特的品牌联想,促使消费者对品牌形成正面的判断或者感受,建立密切的品牌关系和强烈的品牌共鸣,进而形成丰富的品牌的资产。 近年来,媒体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消费者而言,诸如电视、广播、杂志和报纸等传统媒体,正在逐步失去应有的效果,对于品牌创建者带来全所未有的挑战。移动互联已成为营销传播的主旋律,当前,信息越来越碎片化、媒体越来
“咱家是猫。要说名字嘛,至今还没有。”夏目漱石的《我是猫》里,这只猫一开篇就如是说道。古往今来,猫一直是受人喜爱的物种。比如海明威就特别喜欢猫,他曾说,“我要一只猫,我现在要一只猫。要是我不能有长头发,也不能有任何有趣的东西,我总可以有只猫吧。”村上春树也喜欢猫,他说,“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夜里,我就把猫放在膝盖上,一边啜几口酒,一边写起了我的第一篇小说,这至今都是美好的回忆。”你是否有想过,一只猫眼中的人类世界,该是什么模样?假如你就是一只猫,在冷眼旁观了这个世界的种种真实面相之后,你会选择怎么活着?让我们走进夏目漱石的笔下,以猫眼看人间,挟悲喜过余生!1、看淡:再怎么愤世嫉俗,生活也终究归于平静苦沙弥是猫儿的主人。他在一所中学里当英语教师,长着一张麻子脸。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与世隔绝的愤世
人生总会遭遇各种转变,各种变化,有的突如其来,有的蓄谋已久,有的是天灾人祸,有的是人生的枷锁。只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内心,和过去的自己告别,我们才能妥善安置自己。正如这本《转变之书》告诉我们的。本书的作者威廉・布瑞奇,毕业于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在大学里教过美国文学,后来转行成为心灵成长导师,是《华尔街日报》曾经评选出的“全美十大最重要的成长导师”之一。这本《转变之书》,是他最受肯定的作品之一,出版三十余年来,广受读者欢迎,曾获选为“史上重要的五十本成长经典”,是美国历年来最畅销的成长书之一,帮助了数以万计读者顺利渡过人生的难关。通过阅读这本书,你会收获积极的转变之道,摆脱转变之中的痛苦和焦虑,遇见新的自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1、转变的四个法则在我们的人生中,转变可以分为两类,第
人生之难,难于自知;生活之累,累在劳心。心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来自攀比。有时候,人活的不开心,并不是因为自己过得不好,而是妒忌旁人比自己过得优越。1、不比家庭好坏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玉盘珍馐,有人残羹冷炙。人与人之间,总是有许多不同。许多人总是抱怨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不是富翁,妻子不够温柔,孩子不够优秀。羡慕他人的生活,嫉妒旁人的条件。可换来的,却是夫妻不和,亲人不睦。人活于世,就是为了一家人可以幸福安康,若没有了亲情,房子再大也难免凄凉。与其羡慕他人,徒增烦恼,不如正视生活,正视家庭。家庭虽很普通,却是我们温馨所在;父母虽一生平凡,却愿把一切留给我们;爱人虽不完美,却愿当我们心灵的依靠;孩子虽不优秀,却是我们未来的寄托。每一个家人,都需要用心去珍惜、去感恩。家不在富而在和。因为家和
作为一个领导者,也许是我们曾面对过的最艰难的挑战。不管我们花多少时间,练习正确的行为,都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任务。了解并且避免错误,也是如此。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六个常见的领导力陷阱,希望对你有所警醒:第一宗罪: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自信自信是成功的源泉。当人们拥有它时,他们很大胆。他们尝试新事物,提供想法,释放出积极的能量,与同事合作,而不是偷偷摸摸地试图打垮他们。当他们缺乏自信时,恰恰相反,人们会畏缩。他们步履沉重,他们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个动作,都散发出消极情绪。但是,领导者常常忽视(或者直接忽视)人类生存环境的这一基本事实。为什么每个人都在猜测。也许他们只是不明白,向员工灌输自信,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这是他们的首要工作。你不能释放那些自我怀疑者的个人创造力。有些人很幸运,似乎天生就很自信
《教父》马里奥·普佐讲过一句话,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我们一生中,无数的决策,都依赖于我们的认知水平。因为认知的不同,对未来的判断就不同。对同一个项目或者事件的风险和机会有不同的结论,导致不同的决策。人和人之间是有认知鸿沟的,哪怕只是5%的认知差别,在十年后,两个人的成就差异可能超过一千倍。马云2019年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显示马云的财富值达2,701.1亿元人民币,蝉联榜首。而1992年刚辞职创业时,他还是个英语老师,穷的叮当响。到底是什么,让他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20多年间创造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认知,超出周围人群的认知,但是超强的认知来源于眼界。马云在十几岁时,为了学英语,和一个远在澳洲的男孩通信,后来有了机会到澳洲旅行,然后认识
慈悲是一种高尚的心态,是一种智慧的表现。然而,在人世间对物质利益与名誉的追求之中,根本无法去理解和体会慈悲的真正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能改变自私自利的后天形成的观念,就无法做到慈悲待人。慈悲的心可以沟通无限的能量;慈悲的行为可以引发无限的能量;慈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他能获得的能量就有多大;一个人如果慈悲心常在,那他的心量也能像宇宙一样博大,他就会拥有无坚不摧的巨大能量;一个人修炼到真正放下生死的时候,心中怀着的是永恒的慈悲。人世间的以恶治恶,无法起到根除邪恶的效果;当一个人能用他的慈悲心去感化敌人的时候,那种能量是比刀剑更强有力的武器。以宽容与忍让接纳对方的攻击,以微笑回应俗人们的讽刺与挖苦,以包容对待他人的误解与过失,不急不躁,忍辱不辩,对众生之苦充满恻隐
有一个人在春天走进一个美丽的公园,出来以后生气地说:“这地方又脏又臭,我下次再也不来了!”而另一个人也同时走进这个公园,出来后却感叹道:“简直太美好了!到处都是鲜花,到处都是沁人心脾的芳香!为什么同一个公园会让这两个人有完全不同的反应呢?原来,第一个人进去以后发现公园里有很多狗屎,于是他为了证明这个公园很脏,到处寻找花丛下的狗屎,注意力全部放在了狗屎上,结果只看到公园的肮脏。而另一个人却漫步公园,眼睛总是在看那些美好的植物和风景,虽然他也看到了狗屎,但他总是绕开,因为他知道狗屎也会让鲜花更美丽芳香,他将注意力完全地投入到欣赏春天的生机盎然当中,尽情去感受自然与生命的美好。这个公园,就象征着我们的世界。这两个人,就代表了抱怨和感恩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也代表了失败与成功两种不同的命运。不同思
特征一:无大将可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是中国俗语,也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你的企业做大了,1个亿、10亿,甚至上百亿,如果你找不到大将可用,那你就距离失败不短了。三国时候,“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故事正在中国很多的中小型企业中蔓延。很多老板还沾沾自喜说自己年轻能干,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为这样的老板虽然能力很强,但是在没有大将的情况下,往往战略清晰,战术失误。更可怕的是,在这样的企业中,就像三国时候没有人怀疑诸葛孔明一样,老板的旨意成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最终会给企业造成失街亭的危险。没有大将,企业就没有跨越发展的机会。特征二:中层无能比没有大将更可怕的是企业的中层没有思想、十分无能。在我走过的企业中,中层无能的企业至少在中国占据60-70%。很多人都在研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