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来源 | 网络有时,诗如镜中月、水中花,一想起,便是满腔柔情。有时,诗似山巅石、海上风,一读到,内心便充溢着豪迈旷达的力量。今日,儒风君选出我国文学史上评价最高的二十首诗词,它们有着最隽永的文字,最唯美的意象,最惊世的才华,最浓郁的情感……诗中至诗,词中至词,不负千年咏赞。国风•周南•关雎佚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首小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因为它是《诗经》的第一篇,写诗人对窈窕美丽的女子一见钟情的故事。或许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位在初见时就惊艳到自己的人,年华消逝,许多事情都不记得了,可午夜梦回时,那
来源 | 慈怀读书会穿过的衣服舍不得扔,废弃的东西舍不得丢,旧物品在家里随处可见。房间的每个角落都要摆满物件,满满当当的才有安全感。每逢超市打折或网购有优惠的日子,总要囤上大量的生活用品才安心,哪怕眼下还用不到。这是很多人的现状:一边追求极简的生活,一边在复杂凌乱的生活里重蹈覆辙。究竟怎样才算是极简?在《越简单,越美好:北欧的极简主义生活》这本书里,作者给出了答案:“当我们讲极简的时候,不仅是家居、饮食、人际的极简,更是生活风格的极简。”本书的作者罗敷,她在北欧生活了十年。深入了解北欧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习惯,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了然于心。在北欧的十年,她先后出版过多本关于北欧的畅销书籍,其中《越简单,越美好》这本,尤其好评如潮。在书中,作者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体验,详尽叙述了北欧人民对极简主义的
来源 |诗词天地生命从年轻到衰老,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但面对人生的态度,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吕氏春秋有云:“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也。”会玩,是一种高雅的活法是一种年轻的心态,是延缓衰老的最佳妙方!1“玩经”就是“长寿经”事实上,几乎所有高寿的老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玩经”。世界著名科学家牛顿年老后,最喜欢用麦秆对着阳光吹肥皂泡,绚丽的色彩总能让他如痴如醉。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更称自己为“大玩学家”,研究“玩”几乎成了他的第二专业,玩电脑、写博客、玩智力游戏,一点不比年轻人差。2精神矍铄的总是那些“爱玩”的老人老人们一起出游、跳舞、打球、遛鸟、写地书、下棋,不仅锻炼身体,精神状态也大不一样。即使不出门,很多老人也有自己的玩法,读书品茶、织毛衣、养花草、写大字、画山水、学做菜,都能让他们忙得不亦乐乎
作者 :儒风君人们常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走路有着巨大的能量,不仅锻炼人的身体,更能滋养人的心灵。认清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其实就这两个字:走路。1走路的人,身体好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先生说:“走为百炼之祖。”走路是最简单的运动,更是富养身体的最好方式之一。不仅老少皆宜,而且不会对关节软骨造成损伤。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有效强身健体。为了保持健康,张伯礼院士坚持每天走路7000步,而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20年之久。张院士每天都要奔波于各种会议,还要去坐诊、教学,安排的满满当当。已经70多岁的他,身体依然强健,总是一副精神饱满的样子。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而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汪清泉,干净澄澈,不带一丝浊气。张院士说:“运动要适量、
作者:CC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有些事上天让你做不成,那是在保护你。世人对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印象,可以用七个字概括:半世风流,半世僧。李叔同出家之前,是风流绝代的富贵公子,也是跋涉世间的惆怅旅人。他虽然出身极好,然而成年后,却仍旧尝尽了爱而不得、亲朋渐散的苦楚。这些痛苦,让他倍感沮丧、孤独。但渐渐地,他开始在苦痛中,变得透彻、通达。终于在三十八岁那年,他得以堪破红尘,皈依佛门,成为世人敬仰的弘一法师。前半生的诸多遗憾,竟成全了他后半生的平静从容。正如一句话所说:所有遗憾,皆为修行。很多时候,遗憾的出现,并非要折磨你,而是为了教会你,如何去遇见更好的自己。01无疾而终的感情,让你的内心变得强大。有人说: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在无能为力的年纪,遇到想要照顾一生的人。而这样
作者:洞见·瑾山月不要和猪摔跤。99岁的查理·芒格在一次演讲中,分享道:“我的长寿秘诀就在于,不把人性想得太好。人性本就有很多缺陷,你要是一肚子怨气和厌恶,就相当于是在惩罚自己。”人性是这世上最不经推敲的东西,一味与之较劲,只会让自己在痛苦中身心俱疲。不与人性较真,不为烂事烦恼,才是最好的养生。01人性,永远经不起推敲。年轻时的芒格,曾就职于一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加勒特,对他十分器重。经常安排他负责一些高端客户,还手把手教他业务。芒格对此很是感激,视加勒特为良师益友。可就在某一天,芒格忽然被人举报。说他磨洋工给公司带来了2万元的损失。而举报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加勒特。原因十分简单,因为芒格没有先接待他的客户。随后,律所给出警告,要求芒格把损失补上。但这难不住芒格,他很快就为公司赚回了5万。只不
作者:Leyla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不为外物所累,不为心绪所扰。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中年人,最近过得很不好,于是找到一位高僧,希望他能为自己指点迷津。高僧听完他的故事,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每天带着他去田地里除草。一开始中年人还沉浸其中,几天下来,风吹日晒,他逐渐有些不耐烦。他一会跟高僧抱怨干活太累,一会又说自己口渴想吃点西瓜。高僧没有吭声。中年人见状,又絮絮叨叨提及自己来这里的理由:生活太苦,日子太差,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转运,希望高僧能点拨一二……这时候,高僧走了过来,对他说:“你可以先回去了。”中年人不解:“那田里的杂草由谁来拔呢?”高僧说:“不用操心,我有专门除草的药物。”中年人更加困惑了:“既然如此,您为什么要让我花精力去拔草呢?”师傅回答:“田里的草可以用药
作者:洞见ciyu立身成败,在于所染。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在《贫穷的本质》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他这样说道:贫穷不仅是一种物质状态,更是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从外部环境到自身内在,穷人们一层层被套着枷锁。若是走不出,挣脱不了,往往只能被锁死在社会的底层。01家庭之锁大西洋月刊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叫《我们是美国的新贵族》。里面对“代际收入弹性”做过一个很形象生动的描述:你站在社会经济的梯子上,脚踝上捆着一根橡皮筋,皮筋的另一头捆在你父母所站的梯级。如果你的父母站在梯子的上端,当你往下掉时橡皮筋会把你拉回来;如果他们站在下端,你开始向上爬时它就会把你往下拽。家庭是救赎,也是束缚。每一个人的人生剧本上,父母其实也是书写者。李玫瑾教授在当年高考恢复时,恰好得到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机会,她
作者:domino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对人要好,不要讨好。主持人马东曾说:“一个人的情绪到了尽头,便是沉默。”遭到别人误解,你费尽心思解释也没法消除误会,就会慢慢学会闭嘴。你一次又一次的付出,得不到任何回应,也会让你逐渐沉默。人一旦悟透了,就会变得不爱说话,不愿讨好,甚至连逢场作戏都懒于伪装。那个日渐缄默的自己,不是心灰意冷,只是想通了:没必要为不值得的人放低姿态。不解释自己,不四处诉苦,不讨好别人,才是成年人最舒服的活法。01看淡了非议,也就释怀不争了。演员金星曾讲过一段经历。一次,她参与了一个杂志的采访,明明双方相谈甚欢,一些观点也聊得很有深度。可报道出来后,采访内容却跟之前大相径庭,她也因此遭到很多人的批判。面对此番风波,她未作任何解释。后来有人问起这件事,她
作者:洞见yangtuo自律,是一场关于自我的重塑。主持人陈鲁豫曾在书中写道:“自律很难,它的过程并不愉悦,甚至痛苦不堪。”我们大多人,不是倒在了自律的开头,就是败在了自律的途中。想要早起,但每间隔十分钟一个的闹钟,依旧能充耳不闻;计划每天阅读半小时,可即便满屋子贴上提示,还是能抛之脑后;发誓一周运动三次,但这句话好像永远停在了口头上……如果你也处于这种状态,不妨试试以下六大自律法则,帮自己实现“无痛自律”。01看过一个科学实验,很受震撼。32个频率完全不同的钟摆,仅仅摆在同一空间几分钟,就能自然将频率调整一致。在生活中,我们就像这些小小的钟摆,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自律100天》中写道,想要更好地自控,就营造一个让自己不断成长的“场”。这个“场”,其实就是一个自律氛围浓厚的圈子。孟母三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