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书要读,以中国文字写成的经典更要读。“读”不是“看”;“读”要读出声音来,读出韵味来,读出意义来,读出精神来。这是中国传统读书人成长自己、吸收古人智慧的不二法门,可惜今天完全被废弃了。被废弃的原因之一,是误以为中国落后,正是传统经典所害。“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提倡要以西方文化来“启蒙”我们,今日若再读经,不是重新回到蒙昧吗?被废弃的原因之二,是误以为中国经典难读,文字复杂,读音之外,还要辨义,不似外文仅藉数十字母便能构作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为了减轻儿童读书的压力,所以有必要废弃中国文化,改为拼音,还读什么经典?被废弃的原因之三,是误以为在今天知识爆炸的时代,孩子要读的书太多,哪有时间去读这些在生活上和工作上无用的东西?中国经典能帮助我们找到工作吗?能解决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吗?被废弃的原因之四
作者:素衣来源:帆书原樊登读书(ID: readingclub_btfx)命由己立,福自我求。公元1602年左右,明朝官员袁了凡年事已高,在家养老。但他仍旧保持着年轻时的习惯,常常面壁思过,每次回顾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都感慨万千。有一日,他终于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生平的经历心得记录下来,以警诫后人。袁了凡呕心沥血许多时日后,终于将书稿写成,它就是在后世广为流传的《了凡四训》。作为儒家经典之作的代表,它先后影响了全世界无数的人。袁了凡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命运从无定数,而万事万物皆有因果。01存善心,造善因有句话说:一个人的心就是他的风水。一个人心地淳厚,常常会拥有福气。一个人尖酸刻薄,往往会招来祸患。袁了凡蹉跎多年后,才恍然顿悟这个道理。袁了凡年轻时,在慈云寺遇到了一位来自云南的孔先生,对方精
作者:洞见muye你在哪里投注时间,就会在哪里收获财富。自媒体作者@搞钱大叔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身边很多朋友,起初无论学历还是家庭,大家差不多都在同一起点。但后来人生的差距却越来越悬殊,甚至有的朋友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很是可怜。他发现,大多数人的贫穷,并不是因为缺乏机遇,而是积累了很多“贫穷的习惯”。贫穷的习惯滋生出诸多垃圾,把一个人彻底埋在垃圾里。01物质垃圾穷人拥有更多的物品和自制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安吉拉·达克沃斯,在对190个穷人进行追踪调查后发现。第一,穷人容易输给物欲,经受不住促销诱惑、克制不住消费冲动;第二,穷人自制力差,无法随时处理掉物品,也无法把东西整理收纳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在《贫穷的本质》,讲了一个穷人帕克的故事。帕克是印尼的一个农民,常年吃不
作者:Leyla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所谓中年危机,其实都是钱的问题。40岁,是人生重要的觉醒期。在社会摸爬滚打数十年,南墙撞过了,黄河见过了,头破血流经历过了。时间会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也让我们厘清人生的迷茫与困惑。以下是我悟出来的生存之道,很脏,也很现实。希望你能早走几年弯路。01人际之道1. 敢让你难堪的人,100%看不起你,而不是他情商低。很多人喜欢用情商低,来为自己的口无遮拦找借口。实际上,这种人从心底深处就不在乎你。他在伤害你的时候就已经权衡利弊。知道你好欺负,就故意让你难堪;知道你性子软,就故意占你便宜。他会不断地对比,最后依旧选择了伤害你。对于这种人,你也不需要有太好的脾气。该翻脸就翻脸,该生气就生气。要记住:这世上90%的人,你都完全得罪得起。2
作者:洞见·瑾山月人生是微雕的过程,刻刀就握在自己手中。杨绛先生曾在《走到人生边上》一书里感慨:“人生实苦,终其一生,我们都要不断地修炼灵魂,完善自我。”人生,是一场自我雕琢的修行。让自己变好的努力,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以下五种改变自己的方式,做到两点就能脱胎换骨。01用运动改变健康你有没有这种经历:遇到电梯故障时,只爬几层楼梯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出门逛街还没走几步就腿脚乏力,只能瘫坐在商场休息。稍微受一点风寒,就生病感冒,经不起一点折腾。不少人调侃自己的身体“上不如老,下不如小”,更有不少人害怕体检,不敢看体检报告。不知何时,我们都成了“亚健康”人群,四肢僵硬,小病缠身,总觉得累。老话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人的身体也像一湾水,只有流动起来,才能迸发生机。你流的每一滴汗,走的每
一个人能修得多少气量,就能赢得多少人心。公元332年正月,后赵开国皇帝石勒大设宴席。酒兴正浓时问大臣徐光:我相当于自古以来开创基业的哪一类君主?徐光回答:你可以和汉高祖刘邦相比。石勒听完摆摆手,人怎能没有自知之明,我遇到汉高祖,只能俯首称臣,与韩信、彭越一起争着当他的大将,为他效力。徐光又说,那汉光武帝,你可以比比。石勒点头道,光武帝,那我就不服气了,我可以跟他决胜千里,鹿死谁手未可知。“那曹操、司马懿呢?”石勒不屑地说道:他们只会欺人孤儿、寡妇,我看不上。刘邦让石勒如此敬佩,是因他起于阡陌,成于帝王,以一个底层混子的身份开启了大汉盛世。纵览刘邦荡气回肠的崛起生涯,你会发现,他之所以能成大事,在于他有容言、容人、容事的格局。01容言一直以来,刘邦都很鄙视儒生。儒生陆贾老是在刘邦面前引用《诗经
作者:每晚yebo,来源:每晚一卷书(JYXZ89896)清代学者王鸣盛在评价《资治通鉴》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作为中国历史上首部编年体通史,它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前后共1362年的历史。 它记叙了王朝的兴衰成败,更讲述了帝王将相们的跌宕人生,给后人以无数的启示。纵观全书,所有沉不住气,意志薄弱的人,全都早早就被淘汰。懂得忍辱负重、心志坚韧的人,才能笑到最后。读了三遍后我终于顿悟,一个人最大的本事,莫过于能忍、肯熬。1先给大家讲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关于张耳和陈余。《资治通鉴·秦纪三》记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灭掉了魏国。秦王听说张耳、陈余是魏国名士,便发布公告,重金悬赏缉拿他俩。无奈之下,张耳、陈余只好改名换姓,四处亡命。
纳兰容若笔下的秋是“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是凄清苦寂之秋;刘禹锡眼中的秋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豁达明朗之秋。虽闻其诗,却未见其景。你知道古人眼中的秋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吗?他们是看着什么样的景色写下千古绝唱的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谧而美好。王维·《山居秋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莫要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请你记得—四季最美之景便是在这秋末橙黄而橘绿的时候啊。苏轼·《赠刘景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风急、天高,猿猴哀声叫啸;水清、沙白,鸟儿独自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林里,落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水,浪涛滚滚而来。杜甫·《登高
作者:yy,来源:每晚一卷书(JYXZ89896)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国学大师曾仕强曾在《百家讲坛》中说:每一个低谷中的人,都应该读读千古奇文《寒窑赋》。它能给时运不济,身处低谷的人以希望;给富贵权重,飞黄腾达之人以警醒。相传此赋是北宋宰相吕蒙正为规谏太子所作。当时太子年少轻狂,顽劣不堪,可当他读后,深受触动。他一改往日狂傲,谦逊待人,认真读书,最后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宋真宗。今天,洞见君便分享给大家其中最经典的6句话,生动而透彻,直击人心。01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蜈蚣有很多只脚,可它爬行的速度还不如蛇;公鸡有两只翅膀,却飞不过乌鸦。其实,蜈蚣百足的优点不在速度而在敏捷,公鸡的翅膀更不是用来飞行的。很多人就像蜈蚣和公鸡一样,会错认自己的长处,屡屡受挫。王阳明15岁时,有过
修行,就是改习惯和元先生聊天,说到人是否能活出绝对的正向、一切都好、什么都不担心。我说,我相信一定可以,不过人的习气重,惯性的力量很大,比如像我,性格里面有很严肃认真的一面,有时候遇到事难免严阵以待,还无法完全轻轻松松和绝对正向。但想到人可以活成这样,心里总是蛮开心的。也就不觉得不正向是一件多可怕的事,反正人生总有机会,总可以改变。最令人窒息的,恐怕是内心对一切失去信心,看不到光明,全然无望。或许CoCo李玟决定离开时就是这样,心如死灰。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的时候,跑出来人世间所有的负面情绪——贪婪、虚伪、诽谤、嫉妒、痛苦、悲伤等等。潘多拉及时盖上了盒子,封住了里面最后一味:希望。有人问,为什么「希望」也被存放在这个欲望和痛苦的魔盒里?有人答:希望是痛苦的来源。只要抱有期待,就会滋生痛苦。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