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作者:洞见ciyu立身成败,在于所染。90年代,一位大学的经济教授去贵州黔西南山区调研。他路过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几乎户户都穷得叮当响。他们唯一的谋生路子就是去山里割石斛,然后去几十里开外的镇上贩卖。教授拉过一个青壮年询问:怎么没想着另谋出路?怎么没想着建立属于自家的销售渠道?村民回答说,他父母、邻居都是这样割石斛的,他自然也跟着这样干了。经济教授一针见血道,一代复制一代的贫穷,一个人复制另一个人的贫穷。一个人跟着底层群体的脚印走,就永远走不出出身的困局。说到底,人是环境的产物,贫穷常常就是这样批量复制的。01复制原生家庭的认知思维。华中师大的教授戴建业讲过一个故事。一位老板常去立交桥下招聘进城务工的农民。多年以后,他转做项目,所招的员工需求也由建筑工人变为整理资料的文员。为缩减人力成本,他雇
作者简介:周月亮,善品堂国学院导师,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渴望不朽的人认为日常生活不值得过,渴望生活的人认为追逐不朽乃是虚妄。佛教、基督教认为不朽在来生,孔子开创、王阳明弘扬的“心教”则告诉你:不朽在人格,生活在心意。孔子没有轰轰烈烈的事功,和学生拉拉家常就成为万世师表了。今天我们学习王阳明,不是因为他杀过贼王擒过反叛,而是因为他的“意术”可以指导我们通过生活来创造自己,渴望生活与渴望不朽正可一统于“致良知”。他的“意术”是一套随分用力、用自我的力量来生成自我的方法,告诉我们永远不要自懈失机。雅俗不贰、大雅大俗。阳明这个人用良心建功立业,因此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一一读完本传,你也许能获得一种人要想活出点儿滋味来不容易也容易的道理:若找着良知这个“发窍
作者简介:顾随(1897-1960),他的学生、红学泰斗周汝昌曾这样评价他:“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余自谓:诗作不好是因为知道的世法太多,世法使我不能为诗,诗法使我不能入世。学道要多了解人情,了解人情可以多原谅人,疗治自己的荒唐和糊涂。涅克拉索夫(Nekrasov)说:争斗使我不能成为诗人,诗歌使我不能成为战士。(《致济娜》)而N氏已能把战斗精神表现得有诗之美。如此,则世法当亦能以诗法表现。想学诗,第一须打破世法妨害诗法之观念。杜工部“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此不但是说李白,简直“夫子自道也”,说自己。老杜有诗云: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仓皇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
作者简介:朱高正(1954—2021),支持两岸统一的中国台湾政治人物之一,朱熹第26代嫡孙。《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自古以来,《周易》对精英文化或者大众文化均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称:“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自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设置五经博士起算,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为止,共二千零四十年,其间为《周易》经传注疏的著作就超过四千种。学者皓首穷《易》,历两千年而不衰!然而自从废除科举以来,经学教育随之中断,全面采行西学,尤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接受西式教育的精英阶层,为了推动国家现代化,往往将传统文化视为“落后”的同义词。这使得当代的知识精英中,拥有留洋博士头衔,却
作者简介:南怀瑾(1918-2012),当代佛学家、国学大师。大乘一切经典、一切法门之法印,就是空、无愿、无相。……譬如六祖悟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是由无住的法门进入的,但他当时还没有彻悟,只是初悟,悟了一点点,所以他作了一个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的偈子是好,但是属于半调子,只悟到空;至于由真空起妙有的功用,是五祖夜半以袈裟围着,再给他讲一道《金刚经》,他才大彻大悟,悟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所以他就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到了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及能生万法时,空有双融,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就是大彻大悟。现在讲禅的,抓到鸡毛当令箭,只讲本来无一物,也就是只讲空的一面。——《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来源 | 百草园书店作者 | 彩云追月人生近百年,转眼即成空。阴晴天作主,悲喜由心定。看得透,想得开,放得下,你就是快乐星。人生,因淡然而优雅,因优雅而从容。想那荣华富贵,皆如镜中花,水中月,虽然令人垂涎,却非永恒。看那世间名利权钱,虽然人人欲得,却终为一梦。人们啊,与其争争抢抢,终生不得安宁,不如开开心心,轻轻松松,清清静静过一生。优雅的人生需要一颗淡然的心。淡然的心最美,淡然的人最从容。不要让自己在悲伤中度过,不要让自己在烦忧中徘徊,不要让自己在怨恨中前行。生活,努力了就好;人生,随遇而安就行。人生在世一场,活得就是一回心境。人学会宽容,能让你的生活没有烦恼;学会放下,能让你的身心轻松。人生的困境,有时是自己编织出来的蜘蛛网;人生的绝境,往往也是你内心编造的假象。宽容了误解和伤害你的人,
来源 | 网络他是一个全才,诗书画皆能。他是苏轼的学生,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他的书法独树一帜,与米芾、蔡襄齐名;他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他是黄庭坚。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他留下的一首首宋诗佳作,后人吟咏不绝。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的作品。分享黄庭坚最经典的十首诗词,一起来感受黄庭坚笔下的悲喜人生吧!1、最动人的友情诗:《寄黄几复》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世界上有一种动人的情感,叫友情。黄庭坚与黄几复是早年知交,作此诗时,一个在山东德州,一个在广州四会县,相隔万里,却阻挡不了牵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传唱千古的名句,
来源 | 百草园书店作者 | 梅江晴月没有百分百同样的一张脸,也没有百分百同样的人生。每个在红尘中摸爬打滚的人,都要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苦乐悲喜,爱恨交错,万千滋味,都是人生。吃进嘴里的,苦辣酸甜,我们尝过各种滋味;走进心里的,喜怒哀乐,我们品过各种情绪;人生这一趟旅程,苦乐总是参半,悲喜总是交替。习惯了万千滋味,也就适应了人生。谁没在黑夜里为失去一份感情而默默流泪,谁没有为了一份工作而四处奔忙,谁不是一边奔跑一边放弃,谁不是挺直胸膛却疲惫交加……红尘之苦,尽管各自渡劫,但都尝过。谁没尝过日夜兼程仍然错过美景的遗憾,谁不知道用尽全力却爱而不得的无奈,谁不是饱尝病痛之苦却仍要拼命工作,谁不是一边拥抱一边送别…….人间之殇,尽管不尽相同,都要经历。还好,还有很多美好和温暖也一直在身边。看到孩子笑
来源 | 诗词天地佛说:境由心造,相由心生。愚笨的人,凡事都往坏处想,越想越烦,越想越苦,熬过一天算一天;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看,拿得起,放得下,活得潇洒自在。我们来这世间一趟,为的不是为难别人,束缚自己,而是体验生活,享受精彩。今天为你带来5首快意诗词,愿你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寻得一份自在悠闲!《白云泉》唐·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你看,那天上白云自在舒卷,人间泉水悠闲流淌。如果人也能这般自得其乐,该是如何的逍遥惬意啊!人活一世,避不开与人交往,自然也避不开生活的一地鸡毛。既然无法像自然万物一样完全顺应天道而活,我们能做的唯有放宽心态。做人宽心,心宽则万事可装;做事静心,心静则万事不难。《行香子·述怀》宋·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
来源 | 网络不知不觉间,人生已过半;弹指一挥间,往事已如烟。我们从青涩到成熟,从鲜衣怒马到随遇而安,在时光的磨炼里,一点一点被打磨。光阴磨灭了皮囊上的风华,却带给了内心的沉淀;风尘淡漠了人的容颜,却浸润了淡定从容的心灵。人生漫漫,那些你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回头再看,早已云淡风轻!01半生艰难坎坷,回头看,早已云淡风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小时候觉得忘带作业,是天大的事;高中时觉得考不上大学,是天大的事;恋爱时觉得和喜欢的人分开,是天大的事。 昨日之深渊,今日之浅谈。 人生过半,回头看看,那些曾经难以跨过的山其实都已经跨过了,曾经的艰难坎坷,早已变得云淡风轻。759年,流放夜郎的李白,中途遇到赦免,此时他已经是58岁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