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刘孟浩 » 正文

诵读经典,感悟生活: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203 人参与  2025年03月06日 23:36  分类 : 刘孟浩  评论

我从去年就养成了诵读的习惯,在完成了《论语》100遍后,今年选择读《易经》,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读了20遍了。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每日亲近经典,自己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知不觉地理解章句的基本含义,要说透彻是谈不上。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也是主张张开嘴巴出声音的诵读经典,就像唱歌一样读,不要管什么意思,只管读,这样不仅锻炼身体还增长智慧,何乐不为呢?

其实这种方法起源于中国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称为为“素读”。后来这种方法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成为日本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渊明曾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这也反映了素读的精神。

还有那句朗朗上口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说明素读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历代很多大师级别的人物都对素读赞不绝口,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当读《论语》的时候,确实有很多感想,可惜当时没有肯下功夫写点文字,失去了一次锻炼机会。今年对于《易经》,我谈不上解读,而是读到某句话有一些感悟,哪怕一点点也要记录一下,这样岂不是理解的更深刻。

今天我读到了:“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我相信单看字面,大多人都能理解,像这样的句子在《易经》中还有很多,经常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随着你生活阅历的增多,你会有更深度的解读,这就是为什么那些老前辈劝我们不要一上来就看解读。

有句老话说得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可以说,这是一句接地气的解读。人的一天张开嘴巴不是吃东西就是说话,但管不好这张嘴,是真的要命的。

海明威曾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言多必失,过多的言语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误解。

某知名演员在社交媒体上拥有数千万粉丝,平时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和观点。一次,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关于某社会热点的看法,言辞激烈地批评了某些现象。

这条动态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评论区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声音。一些网友支持A的观点,但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看到反对的评论后,情绪激动,开始在评论区与网友“舌战”。他不仅没有冷静回应,反而用了一些过激的言辞,甚至直接攻击了部分网友的人格。这些言论被截图传播,迅速登上了热搜。

事件发酵后,他的言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许多网友认为他作为公众人物,言辞不当,缺乏责任感。品牌方也因此取消了与他的合作,形象和事业受到了严重影响。最终,他不得不公开发表道歉声明,承认自己“情绪失控,言辞不当”。

像这种“言多必失”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希望朋友们以此为戒,在社交媒体、职场沟通等场合中,要注意言辞,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南怀瑾先生曾说:“现在很少人是饿死的,多半是吃死的。”仔细想还真是,病从口入嘛。

有一句土话:“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这句话已经成了顺口溜,却没人去执行的,往往晚饭吃的是最丰盛的。

大家应该还记得那几个因饮食过量猝死的网红主播吧,名字就不提了,这可是真实故事吧。

还有前几天的一则新闻,日本年收过亿的顶流美女大胃王因疾病缠身官宣引退。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像蛇一样长命百岁,用健康的身体迎接新的生活。

这些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为了自己的健康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吃太饱。

有一句谚语说:“早餐像皇帝,午餐如大臣,晚餐比乞丐。”

以上就是我对“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的一点感悟,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要自我监督、严格执行,还要继续保持诵读经典的习惯,以便实时提醒自己。

朋友们,您对“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有哪些感悟,来评论区一起聊一聊。

刘孟浩

2025年3月6日夜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liumenghao/10200.html

本文标签:刘孟浩  周易  易经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