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作者简介:鲍鹏山,善品堂国学院副院长,文学博士、作家、学者。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央视《百家讲坛》、上海电视台《东方大讲坛》、上海教育电视台《世纪大讲坛》、山东卫视《新杏坛》等栏目主讲嘉宾。出版有《寂寞圣哲》《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风流去》《孔子传》“水浒系列”(《鲍鹏山品水浒》《鲍鹏山新批水浒传》《江湖不远》)“孔子三来”(《孔子如来》《孔子归来》《孔子原来》)“经典导读系列”(《论语导读》《道德经导读》《大学中庸导读》《孟子开讲》)等著作三十多部。《光明日报》《中国周刊》《美文》《儒风独家》等多家杂志专栏作者,作品被选入多种文集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民的强大是什么?是国民创造力的强大,是国民的价值判断力的强大,在大是大非的面前,国民能够做出正确的
在经典中间我很难说哪一部或者哪一个人对我影响特别大,但是比较而言,有几句话也许对我来讲是终身受用的,所以我觉得学习经典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一部分经典已经成为我的人生格言,这样来运用,成为我实际上的座右铭,使我终身受益。我就举个例子吧,我记得我在初中的课本里面曾经学了荀子的话,那么讲到“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又讲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个印象我非常深。等到1978年我成为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我的老师是有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我就跟他学,那么从1980年开始领导要我做他的助手,那么跟他接触机会就更多了。谭先生告诉我他认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当他献身于某一项事业他会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并且他加上这四个字“终身以之”,就是一辈子都奉献给它。以后我又写了他的传记,整理了他的稿子,我才认识到谭
中国儒家的人生,不偏向外,也不偏向内。不偏向心,也不偏向物。他也不屹然中立,他也有向往,但他只依着一条中间路线而前进,他的前进也将无限。但随时随地,便是他的终极宁止点。因此儒家思想不会走上宗教的路,他不想在外面建立一个上帝。他只说人性由天命来,性善,说自尽己性,如此则上帝便在自己的性分内。儒家说性,不偏向内,不偏向心上求。他们亦说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他们不反对人追求爱,追求富。但他们也不想把人生的支撑点,偏向到外面去。他们也将不反对科学。但他们不肯说战胜自然,克服自然,知识即权力。他们只肯说尽己之性,然后可以尽物之性,而赞天地之化育。他们只肯说天人合一。他们有一个辽远的向往,但同时也可以当下即是。他们虽然认有当下即是的一境界,但仍不妨害其有对辽远向往之前途。……无限的向外寻求,
念休息。这可不是光睡觉,而是万缘放下。实际上真得休息就是禅定。真得休息,可以证果,为什么?《楞严经》也告诉你八个字: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中国话“歇”就是休息。大休息就可以证菩提。我们睡觉是假休息,身心皆空,万缘放下,才是真休息。身也休息,心也休息,空也休息,把空的境界都休息掉了,那才叫大休息。所谓念休息,是要你行、住、坐、卧,随时随地,念念放下。《心经》上告诉你:“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十二因缘一路讲完了。你以为无明断了,才能成佛吗?错了!“亦无无明尽”,无始无终,你能这样懂了,悟了,就得到真正大休息的道理。狂性自歇,歇即菩提。种种修持,种种办法,无非让你们把妄心放下,坐不知坐,行不知行,两手放开。放下,连放下的也要放下。本来无一物,执著本来无一物,早黏上了。“不见一
来源 | 且读优选幸福,是每个人内心最渴望得到的感受。而幸福,却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它藏在生活的细节之中。从现在开始,让我和大家一起翻开幸福的篇章,发现那10个可以让自己变得幸福的小事。01相约一起看星星。清澈的夜空里点缀着无数亮星,它们闪烁着温暖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宇宙的奇妙。在繁忙的都市里,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些美好的事物,然而,当你和心爱的人一起静静地欣赏星空,这种温馨的时刻会让你感到无比安心和满足。02陪伴家人享受一顿美食。每个人的童年都离不开母亲的呵护,我们从小品尝到的食物,和家人一同分享的美餐,承载着无尽的温情。回家一起准备一顿可口的晚餐,帮助家人解决忙碌的一天,这份关爱和责任感会让你感受到家庭的幸福。03与好友聚会。生活中,朋友是我们的精神支柱。相比物质的财富,情感的财
作者 :儒风君 · 增伟人在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犯错误。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如果能少犯错误,则是人生幸事。如何少犯错误,孔子要求弟子要“三戒”,要“九思”,管控好自己。1君子“三戒”人生圆满孟子提人性向善,荀子谈人性本恶,实际上,人本身就是善与恶的混合体。人生,扬“善”容易,控“恶”难,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各自要面对的难题。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有段话:“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所说的“君子”指正在“立志成为君子的人”;“戒”可以理解为控制。人有血气,就有本能的冲动和欲望,就会带来相应的问题。人在少年,血气未定。人年轻时,正在成长,血气未定,很容易受到女色的诱惑,整天朝三暮四、想东想西的。孔子告诫弟子,这
作者 :儒风君常言道:“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兄弟姐妹之间亦是如此。即使是天生的血脉骨肉相连,也并不意味着长久的相爱相亲。因为,人和人永远是相互的,你种下什么因,就会收获什么果。兄弟姐妹之间的因果,谁也逃不过,不信你看!1种下关心的因,收获情深的果常言道:“兄弟如手足,打断骨头连着筋。”兄弟姐妹,各自成家前,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大多亲密无间。如果各自成家后,我们就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精力放在自己的小家。即便从前情谊深厚,时间一长,联系一少,关心一减,感情也就淡了。可兄弟姐妹,这辈子就一次的缘分,能有幸成为手足,就是最深的福气。所以再忙,也应懂得珍惜,学会关心,维系和加深彼此的情分。兄弟姐妹之间,要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种下关心的因,才能收获情深的果。平日里,哪怕不常见面,也要记
来源 | 且读优选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老人,他们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仿佛比同龄人年轻了许多。这些看似“老得慢”的人,大多都有一些好习惯,这些习惯保持了他们的健康和活力。如果我们能够学习并坚持这些习惯,也许我们也能够像他们一样拥有年轻和活力。01首先,这些“老得慢”的人往往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他们注重饮食的均衡,膳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他们少吃油腻和垃圾食品,多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还会定时进食,不吃太饱或者太饿。这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转,使他们保持精力充沛和身体强壮。02其次,他们经常进行锻炼。无论是散步、慢跑、打太极还是做瑜伽,他们都坚持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锻炼。正是这些锻炼,使得他们的身体更加灵活,骨骼更加强壮。锻炼不仅仅是对身体的一种保健行
来源 | 且读优选愿时光不老,你我一切都好!时光如白驹过隙,眨眼间,我们已经相识许久,那些美好的时光仿佛还在昨天,但也似乎已经逝去。回忆起那段岁月,我不禁感慨万分,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情感。我们曾经一起走过那片风景如画的校园,迎着阳光,享受着朝暮之间青春的洗礼。在那个时光里,我们彼此依靠,无论是快乐还是难过,总能勇敢地面对。那时的我们无所畏惧,满怀着追求梦想的激情,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然而,时光终究是残酷的。毕业之后,我们踏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开始了不同的旅程。起初,我们还能保持联系,每天互相交流彼此的生活点滴,分享喜怒哀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繁忙逐渐将我们渐行渐远。渐渐地,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平淡的问候变得越来越稀少,心中的牵挂
来源 | 慈怀读书会人,大概没有不孤独的。即使有亲朋好友相伴,有爱人孩子环绕,但他们未必真的理解你,也未必是你的知己。我们群居着生活,共同历经着欢乐与悲苦,但各人却有各人的体会和感悟,形成各自独立的心灵世界。《自在独行》,光看书名,便能获得些许鼓舞:人生大致是孤独的,只要自在着、洒脱着就好。而“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安宁”。作者贾平凹,因写了《废都》一书,曾被批判为“流氓作家”,更有人骂他是败坏社会道德的“妖孽”。不被理解的孤独感,他自然深有体会。然而就像书中所说,“诽谤、扼杀、羞辱、打击和迫害,你若不再脱颖,你将平凡……”好在他从中解脱了,超越了被批判、被误解的痛苦,到达了自在的彼岸。《自在独行》所收录的散文,都是作者基于生活经历,确实“有所体会了的东西”,“容不得作伪、轻佻,油滑和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