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532页

02月10日

看谁都不顺眼,是你修行不够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978次
看谁都不顺眼,是你修行不够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好,看谁都不顺眼,看谁都想发发脾气,耍耍威风。结果呢?闹得别人不舒服,自己也一肚子气。到头来还要问一句:我明明是为了他好,为什么他不领情?这样的人,通常看不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就爱挑毛病。明明是蓝天白云,他却要说漫天尘土。明明是个美人,他却要说人家庸脂俗粉。其实,这是一种心病。他看到的这个世界的不堪,其实是他内心世界的丑陋。01你看到的世界,就是内心的折射。王阳明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万事万物都是人内心的投射。可以理解为: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的世界就会是什么样子的。这句话不那么绝对,但是仔细一想不无道理。一年有四季,这是人类的认知。可蚱蜢春生秋死,一生只有三季,这是蚱蜢的认知。同样的,我们的世界也会被认知所局限。比如,一个善良的人目光所

02月10日

人类堕落的根本,是“弃道求术”!(深刻)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936次
人类堕落的根本,是“弃道求术”!(深刻)

作 者:水木然,转自水木然公众号(smr87000)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迷茫,而且总是被各种套路收割?因为人们都在“弃道求术”。什么是“道”?本质,原理,规律,叫道。什么是“术”?方法,技巧,技术,叫术。“术”是教你怎么干,“道”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干。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万变是术,宗就是道。术是多变的,道是不变的。巴菲特说:要想彻底了解这个世界很简单:先把本领域的事情研究透,挖出其中的底层逻辑,只要你能做到这一步,就很容易搞定其它领域的事。这个底层逻辑就是道。无论你在多么传统的行业,只要你能把底层逻辑搞懂了,就能看穿其它很多行业。知识和技能分领域,而“道”是不分领域的。来看仓颉造字的时候,是怎么写这两个字的:“道”字从辵(chuò)从首,辵就是走,首是第一的意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02月10日

2022年,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点!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自我教育_成人教育_素质教育_家庭教育_继续教育_爱的教育 | 评论 : 0人 | 浏览 : 828次
2022年,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点!

2022年,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我们生活在比较之中,有黑暗才有光明,有恨才有爱,有坏才有好,有他人和他人所做的事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一切都在比较中才能存在,没有丑便没有美,没有失去便没有得到。同样,我们总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生命没有终极意义。我们需要在最沉痛的生命观里重新审视当下总让我们

02月10日

2022,最美好的世界即将到来…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15次
2022,最美好的世界即将到来…

强大能量来临,振动就在当下每一时刻,这个时刻,你在想什么?你的意识在关注什么?你意识所关注和对齐的、所思考的,是带来更高振动的东西吗?你是在经由你的意识关注,振动感恩?振动美好?振动喜悦?振动信任?振动平和与和谐?振动更高的愛?如果是的,那么你的振动会是高的,并且在这不断增强的能量中会越来越高!你会被到来的越来越增强的高振动能量“抬起”,“乘风而行”。在这个新旧文明交换的时代,从物质中获得幸福感的旧时代已经彻底结束,比起金钱和物质,人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喜悦感。一个崭新的新世界,倒逼着全球治理的飞速升级,呼唤着世界观念快速转变!我们的宇宙已经进入他的中年时期,人类前四个阶段发展已经完成,中年的人类已经迎来它最辉煌的临界点,光明伟大的后半程已经放开了脚步,迈上了高度文明的金光大道。宇宙伟大文

02月10日

20个心理陷阱,你中招了吗?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自我教育_成人教育_素质教育_家庭教育_继续教育_爱的教育 | 评论 : 0人 | 浏览 : 843次
20个心理陷阱,你中招了吗?

一个人有怎样的心灵,就拥有怎样的世界。人是自己观念的心理奴隶。一个人一辈子的成败、荣辱、得失、无不因自己的观念而起到巨大的作用。要想让自己心情愉快、精神放松,我们必须改变自己头脑中那些错误的观念、偏执的思维惯性,学会放弃,学会放手,还要学会遗忘。1、偏执-----偏重于自我的执著有主见,有头脑,不随声附和,不与世沉浮,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好品质,但是应该以不执己见,不偏激执拗为前提。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头脑都应该存有辩证的观点,死守一隅,坐井观天,把自己的偏见当成真理,而且至死不悟,这是为人处世的大忌,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纠正这种态度,就很可能会误入人生的死角,抽不出身来。2、急功近利-----不思长远的“近视眼”急功近利的人目光短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要闻到芝麻香,就会忘却西瓜甜。他们的视野

02月10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感受禅定之妙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11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感受禅定之妙

禅定是什么?是一种喜悦、专注,甚至是极度快乐的境界。如何以简单的方式进入禅定?生活中,一些没有修习过禅定的人,在某些特殊而美好的时刻,比如沉醉于夕阳西下的美景,被一首美妙的歌曲深深打动,或在其他一些深受触动的时刻,都会出现极端快乐和沉浸的感受。禅定的喜悦,类似与这种感受。感受能长时间保持,就是所谓的“定”。而当人们对这种境界足够熟悉,将会很简单的进入禅定。01如何分辨禅定 初禅的境界,就是快乐。对于有一定冥想静坐基础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比如在专注观想光的时刻,会感觉能量涌动,出现快乐喜悦、被治愈的感受。比如专注于某种神圣而又稳定频率的声音,或者是持咒、诵读真言至一心不乱时,也会出现禅定。对于禅定发生时,人们是有清醒觉知的,会感到心灵愉悦,身体没有疼痛淤堵的感觉,最重要的一点,是时间感会淡

02月10日

天人合一:人体处处映照着宇宙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844次
天人合一:人体处处映照着宇宙

天人合一人是宇宙自然之子,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天人相应”原本就是人体具有的自然属性。人是宇宙自然之子宇宙万物的发展和运动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体现着周期性及自然回合。庄子在《南华经》中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东方的先哲主张“天人合一”,不把自然界视为人类战胜的对象。人是宇宙创造的,宇宙间所有的生命个体都是运动着的开放系统,都与大自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畅通。自然界中,每一个生命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沟通所有生命与非生命的无限整体,每一个生命都存在于一个与自然无限交感的同一体中。人的生命现象是井然有序的,大自然的物质运动也是和谐守恒的,人只有在与生态系统和宇宙环境极度和谐的状态下,才能

02月10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0)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46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0)

诸位同学,大家好!这几天我们早晨所谈到「忠孝」两个字,这两个字怎样落实?落实的样子又怎样?在世间法里面,孔老夫子落实了,孟夫子也落实了,他们一生的心行,就是落实的样子。在佛法里面,诸佛如来落实了,诸大菩萨也落实了,声闻、缘觉也落实了,他们的形象也就是真正落实的样子。我们学佛,诸位知道佛教是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圣贤的教育。学佛的目的就是学作圣人,学作贤人,用佛法的术语来讲学作佛,学作菩萨。佛菩萨是至善之人,儒家讲「止于至善」;这四个字,诸佛如来真正做到究竟圆满,「至善」是性德圆满的流露。换句话说,我们应该要做一个至善之人,我们应该要作佛,要作菩萨;作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来说是天经地义。我们现在是凡夫,迷失了自性。尤其是生在现代这个时代,苦难太多了,这些苦难对于人的折磨,固然是可畏惧的,但是也能够

02月10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49)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28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49)

各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汇编》说明「忠孝」这两个字的真谛,用的篇幅很大,这其中引用了一句话,「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这一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事实说明了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领导人的关系最大。如果有一个贤明的领导人,能够教导百姓,天下就大治。这个事实,我们在历史上读到过,历史上有详实的记载。古时候这一些帝王,何以能够做到?现代我们所崇尚的民主,何以不能做到?这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古时候的领导人,其它的国家地区我们不谈,单说在中国,都是接受过最良好的教育。帝王要培养他的接班人,煞费苦心去寻求国内外最好的老师,道德、学问、经验都是超越一般人。选这些人来教导接班人,来陪伴接班人,让接班人能够接受到圣贤的教育,真正懂得「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的大道理,所以一个政权的建立,能够绵

02月10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48)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352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48)

诸位同学,大家好!佛家讲修行,这两个字的定义,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行为太多了,佛将它归纳为三大类:身、口、意,行为再多也不会超越这三个范围;身的行为,就是我们举止动作,口的行为是言语,意的行为是思想见解。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是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修行要「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念头是根本,思想是根本。所以从根本修,也就是说明再多的行为,行为之所以发生都是在思想,思想纯正一切都纯正,思想偏邪,那一切都不正,这是劝我们从根本修的意思。但是这个说法说得浅,真正的意思这个根本是什么,我们必须要晓得;也就是所谓「称性起修,全修在性」,这才是真正把根本找到了。修性,性是心的根本,性是体,心是作用。大乘佛法里面常把心讲作识,识心,心识,这是一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