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6)

1120 人参与  2022年02月11日 09:26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评论

诸位同学,大家好!前面讲到化他,总说意趣是:

【正己化人。】

批注里面说得很好,「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也。正己有许多功夫,化人有许多妙用,人能正己,未有不能正物者也」。这些话都说得非常肯定,要帮助别人,帮助这个社会,昨天我们也讲了很多,最重要的还是在自己,自己不正要想帮助别人,就非常困难,当然会遭遇到许许多多的障碍。尤其是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事与理自己都要很清楚、很明白,自己的心正、言正、行正,自然能够得到大众的尊重。不但大众对你尊重,鬼神也对你尊重,冥冥当中自然得到拥护,更能得到诸佛护念。自己要行得正,最重要的是心正,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想学,很愿意学,为什么学不来?学不来的原因,就是自私自利的念头不能放下,都是被这桩事情障碍住了,所以要想自己心行得正,必须要把这些障碍舍掉。

可是有些同修说,我们也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这个原因在什么地方?实在说,原因是对于诸法实相没能够了解。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说的是什么?一句话,就是诸法实相;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了,自然就容易放下,一点难处都没有。可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既深又广,很难明了,所以佛要用那么长的时间,尤其是专说这一桩事情,就是《般若经》。佛说《般若经》说了二十二年,说法四十九年,《般若经》占二十二年,几乎占全部时间的一半。用这么长的时间,苦口婆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看破;看破之后,修行菩提道上就没什么大障碍了。菩提道是个什么道?是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之道。菩提是印度话,意思是觉悟。我们生活在朗然大觉之中,对人对事对物都不会迷惑颠倒,这就叫菩提道。所以菩提道就是生活,就是日常工作,就是对人对事对物一种正常的活动;正常的活动,就是菩萨的生活、佛的生活,我们学佛目的也就在此地。这是我们首先要认识清楚的,不可以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祈求神明保佑我们,这个观念就错了。

「正己化人」,在功夫上,当然首先要建立一个正确的宇宙人生观;也就是说对人生的看法,对我们生活环境的看法,有正确的认识,这是智慧。有了智慧,还得要有功夫,功夫是什么?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是功夫。必须要克服,烦恼习气无始劫来养成的,儒家讲「习性」,习惯成自然,习性!这个习性很可怕、很麻烦,很不容易断掉,可是要不断掉,虽理解也没用处,还是要搞六道轮回,还是要堕三恶道。三恶道怎么去的?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些观念、这些行为是堕三恶道的业因。我们把这个因素消除了、舍掉了,这才不会堕三恶道。可是几个人能消除得了?为什么不能消除?他不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他就自自然然生起贪瞋痴慢,自自然然生起自私自利,这个麻烦可大了!


佛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转变,这一句话说得好,一定要做一个转变。在功夫上讲,要转恶为善。从哪里转起?从念头上转起,从行为上转起。以往我们念头是为自己,行为都是为自己,把这个念头转过来,从今而后我们为别人,不为自己。念念为别人想,为社会想,为一切众生想,世间可怜的人太多了,他们为什么这么可怜?没有人教他,不知道行善,不知道积德,恶因感受的果报,虽得人身,衣食常常不足,我们看到了,要尽心尽力的帮助他。释迦牟尼佛在世,不但他老人家自己,他的一般学生,不是不能过一点富裕的生活,他办得到,轻而易举。他是王子出身,国王大臣是他的护法,物质上要什么样的享受,对他来说都不是困难的事情,他为什么要去托钵?为什么去过那么清苦的生活?没有别的,无非是想省一口饭,给那些没饭吃的人,帮助他。他是不是真能帮得到?给诸位说,真能帮到,减损自己的物质受用,帮助那些缺乏的人。这个心,我们就没有,那菩萨行当然就不可能了。先要有这个心,这个心是纯善之心,纯善之行,所以感动天龙善神都护持,一生当中教化众生才能收到效果。我们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起,要有真正的功夫。

我们今天在物质上的受用,以饮食来讲,三餐饭还不饱,还要以零食来补充,这是什么原因?这个身体就是业障身,心有业障,身也有业障。饮食,对一个人的生命来说,最重要的。我们的生命,身体是一部机器,这个机器不断的在运作,运作需要能量补充,饮食是能量的补充。业障重的人,消耗量大,补充少了他就会生病,他就不能工作;消耗量少,他工作一样正常。能源的消耗,到底消耗在哪里?学佛的人知道,百分之九十以上,大概总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我们常讲胡思乱想。修行人跟一般社会大众,心地总比较清净,妄念少;妄念少,消耗量就少,所以他补充就少。世尊为我们初学的人示现,教我们把一切忧虑牵挂,这些烦心的事情放下,因为那都是不必要的,你的身心健康,你的消耗量逐渐就减少。所以一天一餐足够了,这一餐不吃也没有关系,也照样的去运作,这是事实真相。

所以我们在经上看到,阿罗汉心非常清净,妄想杂念几乎没有了,他的能量补充,一个星期托钵一次;也就是一个星期吃一顿饭,他那一顿饭,一个星期够了,那个养分足够了。辟支佛定功更深,比阿罗汉的心还要清净,半个月托一次钵,两个星期吃一顿饭,他够了。实在讲,佛与法身大士他们要不要饮食?不需要,可以完全断掉。佛陀在世是示现给我们做榜样的,要是在他那个身份上,他可以完全断掉。完全断掉,我们凡夫看了做不到,那还得了吗?所以告诉我们修行人,每天吃一餐够了,修清净心重要,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用禅悦,用法喜,来滋养你的身体;用清净心,这是消耗能量最少的,这都是行门上的功夫。

这个功夫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炼清净心,炼清净行;清净心,清净行,没有别的,放下而已。不相干的事要放下,不相干的念头要断掉,常常保持正念现前。正念,就是念佛;二六时中,时时刻刻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这是正念。一切众生不知道佛法的殊胜,不知道念佛的好处,我们以善巧方便帮助他,使他知道念佛的好处,也能够学习效法我们念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的事说不尽,但是只有一个目的,最后诱导他念佛;这个目的是纯正的目的,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的目的。所以处事待人接物,你要慈悲,要宽宏大量,要认识大体,决定不能随顺自己的情欲;随顺自己的情欲,就是随顺烦恼,你会做错事情,佛家讲你会造业。

在日常初步功夫,我们要把是非人我淡化掉,断不容易,先把它看淡。尤其是毁誉,遭到别人毁谤,或者是有人对你的赞叹,毁誉不动心,你的心慢慢就会清净。没有必要的事情,不必要去知道;没有必要接近的人,不必去认识,古人说得好,「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烦恼多,是非多,你的心怎么能清净?你心不清净,你的净业就不能成就。我们希求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早一天亲近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唯一的条件│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念这一句佛号,效果在哪里?是用这一句佛号,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念掉,心里面才有杂念,阿弥陀佛提起来,杂念就放下了。果然二六时中只有一句佛号,妄想杂念不起来了,你功夫成就,你往生就有把握,你跟阿弥陀佛就感应道交。一面念佛,妄念不断,功夫当然不得力。

有人问:学教也分心,是不是杂念?学教要为自己名闻利养是杂念,学教是为光大佛法、普度众生,那是正念。由此可知,我不是为自己,我为众生破迷开悟,这就是正念现前。如果为自己名闻利养,那是轮回的念头;讲经说法还是造轮回业,轮回业里面的善业,果报在三善道。如果名利心太重,大概三善道都没有份,那到哪里去?恶道里面去享福了。总之,弘法利生是修福,过分重视自己的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畜生道里享福,饿鬼道里面享福,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不胜枚举。诸位想想,安世高当年他的同学,共亭湖的龙王,畜生道,蛇身。他造的什么业?他是出家人,明经好施,佛法的道理通达,又喜欢布施。自私自利没放下,托钵托的这一顿饭,大概不太好吃,不中自己的意思,心里面不太舒服,就造这么个业。来生堕畜生身,畜生福报大,他明经,他有智慧,所以堕畜生身作龙王很灵;灵是他有智慧,福报很大,一千里内的信徒都去拜他,都去供养他,福!他喜欢布施。苦不堪言,去当龙王,安世高去度他,给他讲经说法,劝他回头是岸,《安世高传记》写得很清楚。

小小不如意、不满意,明经好施还要堕三途。我们今天经也不明,也不好施,脾气比他大得多,你将来往哪一道去,不是很清楚、很明白吗?你决定不如他。所以想想这些事情实在可怕!知道可怕就回头了,就不敢起个恶念,不敢有恶的行为。所以传记多读有好处,能够时时刻刻警策自己,勉励自己。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guoxue/4101.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帮美记|中赚网|JJ租号金币回收